唐 歡,高晨曦,王 怡,黃石磊,程鄧芳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 404100)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逐漸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飼養寵物,其中貓因其可愛屬性,獲得了許多寵愛。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是由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一種致死性傳染病,病毒常由攜帶者隨糞便傳染至同群貓,少數可經衣服、食皿、寢具、昆蟲等途徑傳播[1-2]。該病主要多發于2 歲以下貓群中,早期病癥不明顯,可能出現食欲消退、精神差、體重下降、持續發熱、貧血等癥狀,后期主要表現為濕型傳染性腹膜炎(滲出型)和干型傳染性腹膜炎(非滲出型)兩種類型[3-4]。濕型傳染性腹膜炎表現為胸腹部膨大,內含高蛋白滲出物,有明顯波動感,母貓常被誤認為是妊娠,公貓可能會出現陰囊腫大等癥狀[5]。干型傳染性腹膜炎主要出現共濟失調、輕癱、視覺損傷等癥狀,個別案例會出現腸系膜淋巴結腫大[5]。由于貓傳染性腹膜炎病的實驗室確診方法實施困難,所以臨床上一般結合各項檢查綜合考慮以確診該病,為提高提高貓傳染性腹膜炎的研究真實性,現分析一例貓傳染性腹膜炎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患貓崽崽,英國短毛貓,雌性,6 月齡,灰色,體重2.8 kg,未絕育,未做過任何疫苗免疫和驅蟲工作,無既往病史。主訴患貓突發腹瀉,排黃色稠狀稀便,嘔吐多次,精神狀態較差,食欲不振。
患貓體溫40.2℃,鼻腔有少許分泌物,鼻鏡干燥,呼吸急促,聽診肺音嘈雜,無腸蠕動音,臨床癥狀疑似為腹部觸診脹滿,似腹水。
2.2.1 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測顯示患貓血液紅細胞以及淋巴細胞數量減少,桿狀細胞和單核細胞數量顯著增多,提示體內有病毒存在(表1)。

表1 血常規檢查結果
2.2.2 血液生化檢查
患貓通過血液生化指標檢測,發現患貓的白球比結果為0.4,疑似傳染性腹膜炎。堿性磷酸酶3d 后再次檢測恢復正常,且谷丙轉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等肝臟指標一切正常,結合B 超結果分析不是肝臟疾病引起的腹水。
2.2.3 X-射線檢查
患貓腹部X 光片檢查可見腹部有一低密度陰影,呈不規則形狀,腹圍增大明顯,進一步懷疑已經發展為腹水。
2.2.4 B 超檢查
腹部超聲檢查發現肝略顯腫大,腎、脾、膀胱等腹腔臟器未見異常。腹腔有游離性液性暗區,提示有腹水。
2.2.5 腹水穿刺檢查
穿刺液理化檢測表示患貓滲出液蛋白含量高;顯微鏡檢見大量中性粒細胞、上皮細胞。

表2 穿刺液檢查結果
2.2.6 鑒別診斷及結果
因為該病與貓瘟和貓弓形蟲病癥狀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故同時試紙卡測定貓瘟和貓弓形蟲病,以辨別混合感染情況。通過直腸采取病貓糞便,做貓瘟病毒試紙檢測、貓弓形蟲抗原測試紙檢測,5~10 min 后顯示結果為FPV 和TOXO--Ag 都為陰性,尚未感染貓瘟和貓弓形蟲,結合臨床診斷以及實驗室檢查結果,最終確診為貓傳染性腹膜炎。
患貓最初體重2.8 kg,脫水,有炎癥,不食。首先糾正患貓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現象,使用乳酸林格液以及5 %葡萄糖靜脈滴注。給予抗病毒藥物GS-441524,皮下注射5mg/kg,1 次/d,該藥可生成與體內核苷酸競爭的三磷酸鹽代謝物,在病毒的復制與合成階段發揮作用,從而阻止病毒的復制,且無明顯毒性[6]。在給藥同時調理患貓胃腸機能增強營養,飼喂易消化食物,加入寵兒香寵物腸胃益生菌。患貓免疫力低下,住院2d后出現眼分泌物增多、流鼻涕嚴重、打噴嚏等呼吸道癥狀,實驗室檢測發現其繼發貓皰疹病毒感染,加入多西環素、泛昔洛韋以及美國輝瑞土霉素眼膏給予治療。住院48d 后測得患貓體重3.2 kg 精神狀態與食欲徹底恢復正常,腹水基本消失,患病貓已逐步病愈,但還需連續用藥,GS-441524,5mg/kg 皮下注射,1 次/d,后期回訪得悉患貓病情無反復,一切正常,證實此治療方案效果良好。
貓傳染性腹膜炎主要以消化道感染為主,健康貓通過接觸其它病貓污染的食物、飲水或糞便都有可能被傳染,斷奶、移入新環境等應激條件以及患貓的自身疾病和貓免疫缺陷病等都是促使貓傳染性腹膜炎發病的重要因素[7]。該病到目前為止,暫無有效防治該病的疫苗,其主要原因是貓傳染性病毒感染具備依賴性增加現象[8]。動物主人應對貓的居住飼養環境進行定期清潔,保持衛生。減少飼喂密度,確保貓群數量保持在3~4只及以下,且盡可能豢養于室內[9]。定期清理食盒及貓砂盆,使用1∶32 倍漂白水或利用熱肥皂水清洗消毒。及時消滅吸血昆蟲及老鼠,防止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傳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