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菲菲 馬蘭
風熱癥是由于風熱之邪導致的感冒,可讓患者出現畏寒、頭痛、發熱、冒汗等臨床癥狀[1]。有研究顯示,風熱癥患兒的免疫力水平較低,易受外界環境及氣候的變化影響導致患風熱疾病[2]。金銀花口服液是一種中成藥,主要成分為金銀花、木糖醇等,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適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風熱癥[3-4]。較多報道應用金銀花口服液治療風熱癥患兒效果顯著,但對于不同劑量金銀花的應用效果尚未有研究報道,具體療效尚未可知[5-6]。因此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劑量金銀花口服液的應用效果,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選取了142 例風熱癥患兒,分為4組,給予抗感顆粒和3 種不同劑量的金銀花進行對照分析,為臨床提供更多金銀花治療風熱癥患兒的依據及方向,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2 月-2021 年11 月烏魯木齊市中醫醫院兒科收治的142 例風熱癥患兒。納入標準:(1)年齡2~14 歲;(2)表現為風熱感冒癥狀[7];(3)未合并其他嚴重疾病;(4)病程發展時間<48 h。排除標準:(1)對本研究藥物過敏;(2)臨床資料不完整。采用簡單隨機抽簽法(4 個相同乒乓球,編號為A、B、C、D,進行盲取分組)將其分為A組(n=33)、B組(n=36)、C組(n=35)及對照組(n=38)。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且患兒監護人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抗感顆粒治療,A組予以常規劑量金銀花治療,B組予以高劑量金銀花治療,C組按體重計算金銀花口服液用量治療。對照組口服抗感顆粒(生產廠家: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1020884,規格:10 g)治療,開水沖服,10 g/次,3 次/d。A、B、C組患兒予以金銀花口服液(生產廠家:真奧金銀花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113081,規格:10 mL/支)治療,其中A組給予常規劑量金銀花口服液,3 歲以下10 mL/次,2 次/d;3~7 歲,10 mL/次,3 次/d;7 歲以上20 mL/次,3 次/d。B組給予高劑量金銀花口服液,3 歲以下10 mL/次,3 次/d;3~7 歲,20 mL/次,3 次/d;7 歲以上40 mL/次,3 次/d。C組患兒按體重計算金銀花口服液用量,用藥量為3 mL/(kg·d)。連續治療1 周。本研究中金銀花口服液使用劑量均在安全用藥范圍內。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比較四組療效。根據患兒服藥后癥狀變化進行療效判定。痊愈為服藥3 d 內患兒體溫穩定在37 ℃以下,癥狀消失,患兒風熱癥積分降低95%以上;顯效為服藥3 d 內患兒體溫穩定在37 ℃以下,癥狀大部分消失,患兒風熱癥積分降低75%以上;有效表現為服藥3 d 患兒體溫穩定在37 ℃以下,且不良情況基本消失,患兒風熱癥積分降低35%以上;無效表現為服藥3 d內患兒體溫未穩定在37 ℃以下,癥狀未見明顯消失,臨床風熱癥積分降低35%以下[8]。總有效=痊愈+顯效+有效。(2)比較四組風熱癥積分。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文獻[9]《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風熱癥證候分類標準,評分范圍0~24 分。評分越低則患兒病情程度越輕微。(3)比較四組體溫起效時間與解熱時間。每隔4 h 測量一次體溫并記錄,體溫起效時間(體溫下降不再反復發熱)與解熱時間。(4)比較四組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咳嗽、流涕、咽痛、嘔吐、腹瀉消失時間。(5)比較四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多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一般資料比較 四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四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四組療效比較 四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9.564,P<0.05),見表2。

表2 四組療效比較[例(%)]
2.3 四組風熱癥積分和體溫起效時間與解熱時間比較 治療前,四組風熱癥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和C組風熱癥積分均低于A組和對照組;B組和C組體溫起效時間與解熱時間均短于A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和C組體溫起效時間與解熱時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四組風熱癥積分和體溫起效時間與解熱時間比較()

表3 四組風熱癥積分和體溫起效時間與解熱時間比較()
*與A組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四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B組咳嗽、流涕、咽痛、嘔吐及腹瀉消失時間均短于A組、C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四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表4 四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
*與B組比較,P<0.05。
2.5 四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A組、B組和C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2 例面部皮膚紅疹、3 例上腹部疼痛、3 例惡心,各組均未出現腎功能異常。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21.05%(8/38)。對照組不良反應率均高于A組、B組和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830、8.498、8.275,P<0.05)。
風熱癥是臨床兒科常見的一種多發性感冒,由于小兒的肺臟等器官發育尚不成熟,極容易受風熱侵襲,其發病率較高。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鼻塞流涕、咳嗽、腹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有研究顯示,中醫辨證認為急性呼吸道感染為風熱癥,目前治療該病時,臨床主要運用抗生素和中成藥[10]。但由于患兒年齡較小,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發育尚不夠健全,如果通過西藥治療風熱癥,西藥本身有一定毒副作用,對患兒的身體發育有一定影響,從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嚴重者甚至影響肝腎正常功能[11-12]。文獻[13]研究顯示,運用中藥制劑治療風熱癥具有效果好、毒副作用影響低的優勢。金銀花是中醫里重要的清熱解毒藥物,其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以用于暑熱所導致的中暑、風熱感冒,如風熱感冒出現的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癥狀[14-15]。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銀花還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菌的作用,另外其還具有抗氧化、增強免疫功能及保肝利膽等提高身體機能的作用[16]。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此藥物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風熱感冒,不適用于風寒感冒[17]。
筆者主要研究金銀花口服液臨床用藥劑量加大后的療效,以抗感顆粒為對照,觀察使用不同劑量金銀花口服液的療效,探討適合患兒的使用劑量。根據相關研究報道稱,不同劑量金銀花口服治療患兒的效果不一致,高劑量相較于低劑量的效果優勢更明顯,而低劑量的金銀花口服液的效果比選擇抗感冒顆粒治療的效果更佳[18]。本研究結果顯示,高劑量金銀花口服液、中劑量金銀花口服液、低劑量金銀花口服液及常規治療后患兒中醫證候效果有效率分別為75.76%、97.22%、94.29%和63.16%,與文獻[19]報道相近。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和C組風熱癥積分均低于A組和對照組;B組和C組體溫起效與解熱時間均短于A組和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咳嗽、流涕、咽痛、嘔吐及腹瀉消失時間均短于A組、C組和對照組(P<0.05)。高劑量與按體重計算服用的結果相似。由此可見,金銀花口服液可起到預防和緩解疾病的作用,在治療風熱感冒時效果更為好,且以高劑量與按體重計算服用金銀花口服液的效果最佳。《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記載:“綠原酸是金銀花對抗熱、腫、毒的有效藥理成分之一,含量越高,療效越好。”因此,本研究中使用高劑量的患兒與按公斤體重計算服用金銀花口服液的患兒其療效會更為顯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金銀花口服液適用于治療輕度的風熱感冒,而對于其他癥狀嚴重的患兒應予以其他藥物輔助治療[20]。
從安全性方面看,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B組和C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2 例面部皮膚紅疹、3 例上腹部疼痛、3 例惡心,各組均未出現腎功能異常。對照組不良反應率21.05%(8/38)均高于A、B 和C組,進一步說明金銀花口服液無毒副反應,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高劑量與按體重計算金銀花口服液用量對風熱癥患兒效果較為理想,不僅能改善風熱癥積分、臨床癥狀,還可縮短體溫起效與解熱時間,且無毒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