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 薛婷 彭園園
小兒臂叢神經損傷(BPI)以上肢功能和感覺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一般由難產過度壓肩、分娩期間牽拉等引起的神經損傷所致,發病率及致殘率較高[1]。若治療不及時,則會引起肌力減退、肌肉萎縮,對患兒的上肢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尚缺乏治療BPI 的高效方案,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BPI 的治療方法日益完善,例如康復訓練、神經松解、肌肉功能重建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2]。作業療法被廣泛應用于神經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是常見的保守康復療法之一。神經肌肉電刺激儀是當前臨床常用于神經損傷治療的儀器,其通過電刺激的原理發揮加強肌肉收縮功能的作用,此外還能提高腦組織對肌肉的控制能力[3-4]。為了進一步提高BPI 的療效,本研究將神經肌肉電刺激儀與作業療法聯合應用,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6 月-2021 年6 月吉安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80 例小兒BPI 患兒。納入標準:(1)符合文獻[5]《臂叢神經損傷的臨床診治分析》中的診斷標準;(2)存在典型的神經損傷相關功能障礙表現,且通過電生理檢查確診;(3)年齡0~2 歲。排除標準:(1)伴有肌肉系統功能障礙;(2)合并病毒感染;(3)合并骨折;(4)合并腦癱;(5)伴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致的上肢功能不全。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本研究已順利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均仔細閱讀知情同意書并簽字。
1.2 方法(1)兩組患兒均進行基礎康復訓練。護士左手固定患兒的肩關節,右手將患兒的手腕握住,將手輕輕彎曲,再伸展。護士在固定患兒上臂時,將肘關節屈伸,適當旋轉前臂,而后固定前臂,再伸展掌關節。每組動作重復練習20 次,共練習3組,練習時間30 min。而后進行誘導訓練,每組15 min,共訓練3組,并在護士指導下,由患兒進行主動伸展,1 次/d。(2)對照組行作業療法,遵循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患兒年齡、病情制定作業項目,包括:①進行雙手抓握、精細動作訓練;②進行上臂協調性訓練;③進行上肢功能訓練(由人工和機器共同輔助)。30 min/次,1 次/d。(3)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器購自重慶晨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護士協助患兒處于平臥位,在患肢外周神經或肌肉運動點放置電極片,調整參數,刺激強度0~60 mA,刺激時間10~20 s,頻率1~100 Hz,脈寬0~2 ms,間歇3~5 s,待肌肉收縮后,在護士指導下,由患兒執行自主肌肉收縮運動,治療時間30 min/次,1 次/d。兩組共治療3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比較兩組肩關節活動度,檢測部位包括肩關節前屈上舉、外展上舉、后伸、內旋、外旋、內收。(2)比較兩組肩關節功能、臂叢神經損傷功能障礙評分。前者應用Constant-Murley 肩關節評分量表予以評估,分別從肩關節的內旋、外旋、外展、前屈、日常活動能力、疼痛、肌力等進行評估,滿分100 分,肩關節功能與分數成正比[6]。后者應用臂叢神經損傷功能障礙評估表(OBPIF)予以評估,從三個方面(基礎動作、手部功能、協調性)進行評估,共20 項,每個項目分值0~3 分,分值越低,功能障礙越嚴重[7]。(3)比較兩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采用肌電/誘發電位儀(重慶晨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檢測,包括腋神經和正中神經。(4)比較兩組療效。①OBPIF 分值>40 分、神經傳導速度(腋神經和正中神經均為50~70 m/s)均恢復正常,肌力恢復至5 級,評為顯效;②OBPIF 分值20~40 分、神經傳導速度及肌力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所改善,評定為有效;③與治療前比較無變化或惡化,評定為無效[8]。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0~2 歲,平均(1.4±0.2)歲;損傷部位:全臂叢損傷8 例,下臂叢神經損傷16 例,上臂叢神經損傷16 例;病程1~7 d,平均(3.6±0.7)d;肌力:0 級2 例,1 級7 例,2 級15 例,3 級12 例,4 級4 例,5 級0 例。觀察組男24 例,女16 例;年齡0~2 歲,平均(1.2±0.3)歲;損傷部位:全臂叢損傷7 例,下臂叢神經損傷14 例,上臂叢神經損傷19 例;病程1~7 d,平均(3.4±0.6)d;肌力:0 級3 例,1 級6 例,2 級17 例,3 級11 例,4 級3 例,5 級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治療前后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前屈上舉、外展上舉、后伸、外旋、內旋、內收活動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前屈上舉、外展上舉、后伸、外旋、內旋、內收活動度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肩關節活動度比較[°,()]

表2(續)
2.4 兩組治療前后OBPIF、Constant-Murley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OBPIF 評分和Constant-Murley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OBPIF 評分和Constant-Murley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OBPIF、Constant-Murley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OBPIF、Constant-Murley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
2.5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腋神經、正中神經傳導速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腋神經、正中神經傳導速度均快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快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比較[m/s,()]
*與治療前比較,P<0.05。
BPI 又稱產癱,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孕婦孕期內營養狀況日益改善,胎兒體重也隨之增加,即使剖宮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分娩難度,但分娩所致BPI 的發生率仍居高不下。BPI 的發生機制多樣,大多數學者認為牽拉是其主要的致病原因,在分娩時胎兒的臂叢神經會在頭肩分離暴力的作用下產生神經麻痹[9-10]。BPI 的危險因素包括胎兒體重超重、胎位異常及助產技術應用等。相關研究指出,體重與BPI 的發生率呈正比,即胎兒的體重越大,BPI 的發生率越高[11]。另有文獻[12]報道,與體重正常的患兒對比,巨大兒的BPI 發生率更高。由于患兒配合檢查的依從性較低,且主訴不清,臨床對BPI 的診療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治療不及時或不規范,容易造成不可逆的上肢活動障礙和感覺障礙。BPI 的早期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康復治療及手術治療,但存在爭議。臨床經驗發現,部分BPI 患兒為不全損傷,當中有些患兒無需治療即可恢復,相關數據報道,自行恢復率為7%~92%,差異較大[13-14]。因此目前臨床通常采用康復治療或保守治療不全BPI 或輕微BPI 患兒,而手術治療則針對完全性BPI 患兒。
作業療法是對喪失勞動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功能障礙或殘疾患者,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作業活動,并予以評估、訓練的一項康復治療方法[15]。目前該療法已被應用于BPI 患兒的康復治療中,不僅有助于患兒上肢功能的恢復,也能增強患兒的整體健康,促進其進行社會交往活動及日常生活,最終達到預防喪失功能及殘疾的目的[16-17]。神經肌肉電刺激利用低頻電流對患兒軟組織及肌肉進行刺激,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對肌肉進行一組或多組刺激,誘導患兒手部周圍肌肉作主動運動,遭受電刺激的肌肉逐漸恢復其正常功能,肌力增強后肩關節穩定性也隨之增強,從而提高患兒肩關節活動度、肢體功能,并降低患兒的疼痛感。目前有研究證實,對肌肉組織進行電刺激時,患兒神經系統也獲得相應的刺激,電刺激使肌肉產生的主動運動通過控制肌肉的神經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可實現對患兒大腦皮層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疼痛感,增加患兒大腦皮層興奮性,促進患兒機體功能康復[18]。
本研究觀察組患兒經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及作業療法干預后,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2.50%,明顯高于僅行作業療法的對照組患兒。BPI 患兒會出現肩關節功能活動受限等癥狀,肩關節前屈上舉、外展上舉、后伸等活動度明顯降低,無法進行正常日常活動。本文結果可見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肩關節各方位活動度均明顯提高,Constant-Murley 評分明顯升高,這說明神經肌肉電刺激儀及作業療法能促進BPI 患兒肩關節活動功能的恢復。對比李逸清等[19]研究,本文對BPI 患兒不僅實施作業療法,還增加神經肌肉電刺激,因此患兒的肩關節功能改善程度更優。本研究檢測兩組患兒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并予以OBPIF 評分,結果可見觀察組患兒的腋神經和正中神經傳導速度相較于對照組更快,且OBPIF評分也高于對照組,這提示神經肌肉電刺激儀與作業療法聯用能提高BPI 患兒的神經傳導速度,有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究其原因,低頻電流能不斷作用于受損的臂叢神經及其支配的肌肉,提高神經的興奮性,恢復其傳導功能[20]。
綜上所述,神經肌肉電刺激儀聯合作業療法是治療BPI 患兒的有效方法,能改善其肩關節活動功能、臂叢神經傳導功能,減輕臂叢神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