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雨中 郭柱能 周德建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是老年人常見的膝關節退化性疾病,臨床表現為晨僵、活動受限、疼痛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KOA 的治療手段主要是局部關節腔內注射藥物、口服止痛藥及手術治療,但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1-3],因此尋找一種更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成為熱點。補充和替代醫學(CAM)已經廣泛應用于各種骨科疾病的輔助治療,效果良好。芳香療法是用各種手段將天然芳香精油通過皮膚進入病灶,從而減輕晨痛[4]。研究發現,芳香療法可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但芳香療法在KOA 中的研究鮮有文獻報道[5]。本研究觀察了芳香療法治療KOA 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希望為其臨床使用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6 月-2020 年12 月在中山市中醫院接受治療的80 例KOA 患者。診斷標準:符合文獻[6]《膝骨關節炎中醫診療指南(2020年版)》中的診斷標準,主癥:脛軟膝酸,關節疼痛。次癥:動作牽強,活動不利。舌脈象:苔薄白,舌質偏紅,脈弦或滑。西醫符合文獻[3]《骨關節炎診療指南》中的診斷標準。具體內容,(1)1 個月內反復出現膝關節疼痛癥狀。(2)影像學證據表明膝關節間隙變窄,關節周緣有骨贅形成,軟骨下骨發生硬化或產生囊性變。(3)出現晨僵不超過30 min。(4)活動時有骨擦音。滿足(1)及(2)(3)(4)中任意2 條即可確診為KOA。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年齡18~70 歲;(3)近期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療。排除標準:(1)肝腎功能不全;(2)對藥物過敏;(3)合并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治療;(4)接受其他皮膚病治療>3 個月;(5)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6)嚴重關節畸形病變,需手術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所有患者簽訂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西醫療法。將2 mL 2%利多卡因(生產廠家:濟川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3273,規格:10 mL∶0.2 g)與10 mg 曲安奈德(生產廠家:天津金耀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2020607,規格:1 mL∶5 mg)混合物經髕骨外上方注入膝關節,完畢后再注射2 mL 玻璃酸鈉(生產廠家:上海景峰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159,規格:2.5 mL∶25 mg)。1 次/周,連續治療4 周。治療期間補充鈣片,避免劇烈運動。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芳香療法。患者取半臥位,使用1 mL 含3%薰衣草的精油(廣州嘉媚樂公司)滴于膝蓋周圍,利用輕擦法、揉捏法按摩5 min,由中間按向兩側,并逐漸從膝關節從上向下按摩至脛骨平臺,采用分分合合,上上下下的方法按摩,2 次/周,連續4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比較兩組治療4 周后的臨床效果。①顯效:癥狀無好轉,膝關節活動>130°;②有效:癥狀好轉,膝關節活動110°~130°;③無效:癥狀無好轉,未達到上述標準[7]。總有效=顯效+有效。(2)比較兩組Lysholm 膝關節功能評分。使用采用Lysholm 評分對膝關節功能進行評價,總分100 分,65 分以下認定為功能差,分值越高,膝關節功能越好[8]。(3)比較兩組膝關節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關節疼痛,總分10 分,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強。(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使用關節炎生活質量測量量表2-短卷(AIMS2-SF)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日常生活、社交體育、工作學習、個人生活和治療感受5 個方面,共26個條目,每個條目1~5 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9]。(5)比較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抽取患者肘靜脈血5 mL,1 500 r/min,離心15 min,采用酶聯免疫法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6)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1.0 軟件處理,評分、炎癥因子表達量等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不良事件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17 例,女23 例;年齡18~69 歲,平均(59.93±11.25)歲;病程1.9~8.3 年,平均(3.56±0.99)年;左膝19 例,右膝21 例;膝關節活動度(93.5±12.3)°。對照組男18 例,女22 例;年齡19~70 歲,平均(60.33±15.72)歲;病程1.8~8.2 年,平均(3.61±0.63)年;左膝18 例,右膝22 例;膝關節活動度(93.1±13.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01,P=0.039),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膝關節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Lyshol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ysholm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Lysholm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Lysholm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比較,P<0.05。
2.4 兩組VAS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 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VAS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比較,P<0.05。
2.5 兩組AIMS2-SF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AIMS2-SF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IMS2-SF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AIMS2-SF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AIMS2-SF評分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比較,P<0.05。
2.6 兩組TNF-α、hs-CRP、IL-6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TNF-α、hs-CRP、IL-6 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hs-CRP、IL-6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TNF-α、hs-CRP、IL-6水平比較[μg/L,()]

表5 兩組TNF-α、hs-CRP、IL-6水平比較[μg/L,()]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觀察組比較,P<0.05。
2.7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1,P=0.955),見表6。

表6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KOA 是老年人常見慢性病,患者可出現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給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KOA 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保守治療,但單一的藥物治療容易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治療方法迫在眉睫。
現代醫學認為,膝關節生物力學平衡改變,致使關節應對外力時軟骨細胞自身代謝紊亂,使膝關節軟骨產生漸進性、遲緩的退變[10]。玻璃酸鈉是由D-葡萄糖醛酸和D-乙酰葡糖胺反復連接組成的線性黏多糖,是軟骨基質內和關節滑液的重要成分,可以延緩創傷性骨關節炎的軟骨退變。故本研究以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作為對照。
中醫認為,膝為筋之府,腎藏精以養骨生髓,肝藏血榮筋。該病與肝腎虧虛、精血不足、外邪侵襲、筋骨失養導致痰瘀、氣血凝滯有關,對于肝腎不足或年老患者,精血不足,正氣虛脫,無以抵御外邪侵襲,加上過度勞累,寒濕侵襲入骨,日久成痰,瘀阻經絡,致使氣血凝滯,無以滋養筋骨[11]。芳香療法是利用植物精油治療身心疾病的自然療法,具有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等優點,目前已經在多種疾病中使用[12-13]。趙瑩等[14]研究發現,芳香療法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原發性失眠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但芳香療法在骨關節疾病中臨床使用不多。芳香精油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后可起到消炎、鎮痛作用[15]。此外,精油可通過嗅覺刺激大腦邊緣系統,促進神經細胞釋放不同的神經遞質,如腦啡肽、內啡肽、去甲腎上腺素及5-羥色胺等[16]。本研究結果顯示,局部注射與芳香療法均可顯著降低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膝關節功能、生活質量,提示二者均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而芳香療法效果更佳,與劉皓月等[1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TNF-α、hs-CRP、IL-6 都是臨床常用的炎癥因子,IL-6 可加速降解軟骨基質,抑制軟骨細胞的修復[18];TNF-α可抑制軟骨細胞增殖,促進關節軟骨退化[19];血清hs-CRP 含量是監測炎癥反應,評估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19]。文獻[20]報道,炎癥因子水平與KOA疾病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方法均可改善炎癥,且芳香療法更顯著,無明顯不良事件發生。該研究結果可能與芳樟醇有關,這兩種成分可緩解疼痛、抑制炎癥反應,緩解肌肉痙攣。薰衣草精油中的芳樟醇可促進中樞神經細胞分泌抑制性遞質γ-氨基丁酸(GABA),從而減輕疼痛[21]。此外,薰衣草精油的鎮痛作用與靜脈注射芳樟醇的鎮痛作用一樣,都是由中樞和外周阿片受體激活介導的[21]。
綜上所述,芳香療法治療KOA 效果良好,改善關節活動度及生活質量,緩解疼痛,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安全性高。但本次研究入組病例較少,且為單中心研究,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驗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