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名男子每晚熬夜至凌晨三點被查出患了胃癌。專家提醒,經常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使人體出現功能性的消化不良等疾病。熬夜可能比你想象中更可怕。
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大鼠被剝奪睡眠七天后,胃部的血流量減少了15%,胃黏膜也有30%~50%的損傷。反映到人身上則意味著缺乏睡眠易導致胃黏膜受損,從而易患上消化性潰瘍病。消化內科主任醫師陳昱倩介紹說,人體的胃腸道也需要休息,以實現自我“保養”。熬夜則讓胃腸道休息的效果大打折扣,影響胃的修復和保護能力,使胃腸功能減弱。長此以往,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疾病會接連出現。此外,一些人熬夜時習慣進食,會增加腸胃負擔,也會導致胃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丁建東表示,有研究表明,長期睡眠不足是高血壓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這也使得熬夜人群患各類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的會導致猝死。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石鳳英認為,對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來說,熬夜往往會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這是因為和其他人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存在著一定的患病誘因,如果條件適合,就像種子遇到適當的環境一樣,很快會生根發芽。
泰國國立瑪希隆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喜歡熬夜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早睡早起的2 型糖尿病患者更易抑郁。研究者從美國和泰國選取了近500 名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七成為女性。所有參與者在調查問卷上報告了他們的抑郁癥狀、睡眠質量,以及偏好的活動與睡眠時間。分析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中,偏好夜間活動的病人比偏好白天活動的病人有更多抑郁癥狀。在研究者調整了可能影響發生抑郁的其他因素(如睡眠質量、年齡和性別等)之后,上述結論依然成立。這項在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上宣讀的研究成果表明,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
熬夜對眼睛的傷害可不只是出現“熊貓眼”那么簡單。長時間超負荷用眼,會使眼睛出現疼痛、干澀等問題,甚至使人患上干眼癥。此外,眼肌疲勞還會導致暫時性的視力下降。長期熬夜造成的過度勞累,還可能誘發中心性視網膜炎,導致視力驟降。
人的交感神經應該是夜間休息、白天興奮,這樣才能支持人一天的工作,而熬夜者的交感神經卻是在夜晚興奮。熬夜后的第二天,交感神經就難以充分興奮了,會使人沒有精神、頭昏腦漲、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健忘以及頭暈、頭痛等。時間長了,還會出現神經衰弱、失眠等更加嚴重的問題。
加拿大一項醫學研究發現,長期上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會翻倍。此前,加拿大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134 名女性乳腺癌患者與1179 名健康女性的健康資料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與其他女性相比,夜班工作達三十年以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增加了兩倍,這說明熬夜對于患乳腺癌有著直接的影響。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劉德佩介紹說,長期連續熬夜暴露在人工光線之下,加上精神處于緊張狀態,會干擾人體內荷爾蒙的分泌,從而抑制腦部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增加患癌概率。
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人口衛生部門的專家進行了一項新研究,研究選取了年齡在45 歲以上約5.4 萬名成年人,結果發現,與每天睡眠7~9 個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太短的人患上冠心病、腦卒中等疾患的概率較高。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邢俊武介紹說,睡眠與心律失常、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心絞痛發作、心力衰竭、心源性哮喘的發作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凌晨4~7時這一時段,人體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心血管活動不穩定,如果此時未處于休息狀態,更易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突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人體生理反應的節奏跟晝夜交替一致,一旦這個節奏被破壞,人體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就會降低。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免疫學博士于肖飛說:“這一研究成果不僅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晝夜交替如何影響機體免疫系統,也有助于我們更有效地利用自身免疫功能來對抗感染或者預防免疫疾病。”
《睡眠與生物節律》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睡覺太晚更容易做噩夢。研究中,土耳其科學家調查了264名大學生的睡眠習慣,并利用睡夢焦慮指數測量了其噩夢發生頻率。結果發現,習慣熬夜的參試者睡夢焦慮指數平均達到2.10,習慣早睡的參試者只有1.23。另外,研究人員對近4000 人的網上調查發現,在20多歲的女性中,熬夜與噩夢存在正比例關系。
美國《睡眠》月刊刊載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熬夜越晚的人攝入熱量越多,越容易發胖。研究涉及255 名志愿者,一部分為熬夜缺覺組,一部分為參照組。結果顯示,當熬夜缺覺組志愿者凌晨4 時上床睡覺,4 個小時后起床,那么他們夜間11 時后平均攝入大約550 卡路里的熱量,遠遠超過身體所需,從而導致肥胖。減重門診主治醫師臧平介紹說,每天睡眠低于6.5小時的人更容易得肥胖癥。睡眠不足可使人體分泌更多的“饑餓荷爾蒙”,讓人過食導致肥胖。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生長激素都是在夜間睡眠時才分泌的。經常熬夜,還會導致內分泌紊亂,從而形成內分泌失調肥胖。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整晚沒睡的受試者,其腦部的化學物質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呈上升趨勢,而它們都是腦部損傷的標記物。實驗結果顯示,擁有良好睡眠對于維持腦部健康至關重要。專家介紹說,常熬夜會讓人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頭痛、失眠等也會出現,這是因為熬夜造成大腦神經“加班”,而神經疲憊的結果就是消極“怠工”,造成腦神經慢性損傷。
有些年輕人喜歡在熬夜或者加班之后,去健身房進行大強度的跑步、擼鐵等運動,希望通過運動來消除加班或者熬夜帶來的身心疲勞。這種做法真的健康嗎?
熬夜后狀態不好還強行運動,會給身體帶來傷害。首先,熬夜后,心血管系統已經有些超負荷運轉,很容易因心臟或血管超負荷運轉而誘發各類心血管疾病。此外,熬夜后人的精神處于深度心理疲勞階段,注意力不集中,思維效率低下,若這個時候再進行大強度的運動,會增大各類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
熬夜后應該先好好睡一覺,如果想運動,也要選擇各類拉伸運動或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并且一定要嚴格控制運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