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柒

譚文卉和三胞胎孩子
前段時間高考成績公布后,湖南衡陽的三胞胎兄弟振興、振中和振華皆被名校錄取,并因名字“振興中華”的寓意沖上熱搜。很多人好奇:這么優秀的三個孩子,父母是怎么培養的?
2004 年7 月24 日,譚文卉剖宮產生下三個男孩。給孩子們取什么名字呢?譚文卉對丈夫趙福恒說:“我希望他們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我們的孩子將來要為振興中華而奮斗,就叫‘振興中華’怎么樣?”丈夫的提議讓譚文卉眼前一亮,于是,振興、振中、振華三兄弟一出生便被父母寄予厚望。
譚文卉和趙福恒是同一家企業的工程師,孩子4歲時,企業破產改制,趙福恒遠赴福建打工,譚文卉則留在改制后的企業繼續工作,教育三個孩子的重擔壓在她身上。為了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工作之余,她考取了教師資格證。
譚文卉深知小學階段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重要時期。為了培養孩子自律,她僅僅接送一個學期,便讓三兄弟自己走路回家。她還要求孩子們到家后馬上寫作業,不要看電視。然而,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一次,三兄弟一到家就打開電視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直到媽媽快下班時才慌忙關掉電視。譚文卉進屋后,悄悄地摸了一下電視機箱,發現燙手。
“誰開的電視?”看媽媽一臉嚴肅,兄弟三人面面相覷。“媽媽不在家怎么知道的?”振華小聲嘀咕。“不是我開的……”振中不打自招。“我們就看了一會兒。”振興放棄掙扎。
看著孩子們疑惑又可愛的表情,譚文卉并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去做家務。晚飯后,她坐在臺燈下專心工作。
三兄弟好奇地湊過來:“媽媽,你怎么還不睡覺?”“媽媽遇到一個技術難題,如果今天解決不了,就睡不著啊!”作為工程師,譚文卉負責公司的電氣設備維護,一旦設備出現問題,她要隨叫隨到。
“媽媽,你太辛苦了!”老大振興心疼地看著媽媽。譚文卉聞言心里一動,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時機啊!她認真地對三兄弟說:“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責任,媽媽的責任是把工作干好,你們的責任是把學習弄好。只有每個人都擔起自己的責任,咱們中華民族才能振興啊!”
振興慚愧地說:“媽媽,今天我不應該帶著弟弟們看電視……”“沒事,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媽媽相信你們不會有下一次。”譚文卉憐愛地摸著兒子的小腦袋。她知道,父母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孩子,只有孩子從內心愿意去做,才能真正養成自覺的習慣。在媽媽寬容的教育中,三兄弟學會了自律,從此沒有再偷看過電視。
在譚文卉的引導下,三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她從不給他們任何獎勵:“我沒有將獎勵和懲罰作為籌碼,因為這樣很容易把學習責任轉嫁到父母身上,孩子會覺得是為父母學習。只有激發孩子的內驅力,才能推動他們自主學習。”她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適時地進行引導。
小學三年級時,一天放學回家,振中非常自豪地說:“媽媽,這次數學單元考試,最后一道附加題,全班只有我一個人做對了,老師還表揚我了!”那是一道奧數題,譚文卉隨口說:“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學習奧數可以增進思考深度,培養邏輯思維。”
看到振中受到老師表揚,振興和振華紛紛表示想學奧數。孩子們好學的精神讓譚文卉感到高興,但三個孩子上奧數培訓班的費用,家里難以承受。于是,譚文卉買來書和孩子們一起學:先讓三兄弟每周自學一個章節,看完書上的例題再做習題,做錯的題帶著疑問聽她講解。母子四人一起做奧數題的習慣一直堅持到小學畢業,這段經歷為三兄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譚文卉并不想讓孩子們成為“書呆子”。周末休息時,她會帶孩子們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去田野玩耍親近大自然,參觀博物館、科技館,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為了彌補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遺憾,譚文卉還經常帶著孩子們去操場踢足球……
三兄弟喜歡通過運動揮灑熱情,釋放青春,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都玩得不錯;喜歡看科教、歷史、動物方面的電視節目,報刊書籍也沒少看。譚文卉說:“家里沒錢給他們報課外班,這些愛好都是自己的選擇。”
2022 年 6 月 25 日,高考成績公布:振興、振中、振華分別考出664分、674分和654分的佳績!
填報志愿時,譚文卉原本希望振中選擇熱門專業,不僅就業前景好,而且收入高。可振中卻對媽媽說:“現在,國內的醫藥事業進步飛快,但有一些藥物核心技術仍然在國外。進口藥物價格太高,普通百姓承擔不起。我想從事藥物研發的科研工作,將來緩解藥物價格壓力,造福百姓。”原來,振中從新聞里了解到國內醫藥行業的現狀,上高中后就樹立了這個理想。
譚文卉選擇尊重孩子們的意愿:振中填報了北京大學化學專業,希望將來進行藥物研發;振興填報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數學專業,希望將來從事腦科學研究;振華填報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材料工程專業,希望將來推動新能源發展。
收到錄取通知書后,三胞胎兄弟皆被名校錄取的新聞迅速登上熱搜,網友驚呼:“名字優秀,學習優秀,媽媽更優秀!”“果然不負其名,‘振興中華’厲害了!”
“很少會有母親像我們的媽媽這樣,為了孩子的教育,把自己逼成一位教育專家……”三兄弟非常感恩母親多年的悉心培育。
面對展翅高飛的三個孩子,譚文卉心有不舍,但更多的是驕傲。她說:“希望孩子們能一如既往地在大學里學好專業,將來更好地服務祖國,助力‘振興中華’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