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旭
許喆萱,是江蘇省如東縣實驗小學五年級的一名學生。她性格開朗,多次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十佳小主持人”“十佳聲樂能手”,在全縣中小學生“平安法治如東建設”征文競賽中獲小學組一等獎。本刊邀請許喆萱的媽媽撰寫孩子一路成長的故事。

金色少年許喆萱
女兒許喆萱愛好十分廣泛,還在上幼兒園大班時,看到同學參加口才培訓,她也躍躍欲試,央求我給她報口才課。口才班的老師給學員分發演講稿要求背誦,她總能輕松背下來,老師夸她有主持人的天賦。上小學了,她依舊喜歡演講。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和我說想跟老師去南京參加口才夏令營。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第一次脫離媽媽的庇護,衣食住行都要自己動手,短短幾天能學到什么呀,但孩子特別想去。我滿懷擔心與不舍,把她送上了去南京的列車。沒想到最后一天結業演講,她的一篇《我的媽媽》句句戳在老母親的心間,看著視頻,我邊笑邊流淚。舞臺上的她,從眼神到儀態,從內容到聲音,成熟、大氣,前幾天還在我懷里撒嬌的姑娘,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
除了主持演講,女兒還愛跳舞。還記得她剛學習舞蹈時,別的小朋友因為壓腿疼得哇哇大哭,她卻認真做著動作,嘴里默默數著數。我問她:“疼嗎?”“疼,特別疼。”“那你怎么不哭呢?”“老師說了,哭也疼,只要數完20個數就不疼了。”就這樣,她開始了每周風雨無阻的舞蹈練習,七年后,她考過了十級。考完級我以為她會歇歇,沒想到她又跟我說:“媽媽,再幫我找個老師吧,我的基本功還不是特別好,側手翻有時候腿還不直,有幾個難點動作我還不會。”因為喜歡,所以堅持,我在女兒多年堅持的背后,看到她強大的毅力和恒心。
因為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女兒一直擔任班長職務,她協助老師處理班級事務,幫助同學解決學習和生活,大家都很喜歡她。她還被選為學校值周小校長,去檢查其他班級衛生、出操、紀律等情況。有一次,她在檢查高年級班級的出操情況時,看到一位腿部受傷的姐姐一個人在教室里大哭,上前詢問才得知姐姐著急上廁所,可是同學老師都去操場了,沒人幫忙。許喆萱立刻扶著姐姐去了衛生間,一來一回,汗水濕透了她的衣裳。忙完,她又去操場清點人數,那天天氣冷,刮大風,她感冒了,掛了三天水,白天在醫院,晚上回家還自己補課,她說“我不累,能幫助別人特別快樂”。
女兒熱愛集體,樂于助人,同學都喊她“知心小姐姐”。每逢長假,她就跟著鄰居阿姨參加義工活動,做圖書漂流屋管理員、慰問養老院的鋼琴演奏者、各類活動的志愿者……她說,能用自己微薄之力幫助有需要的人,她特別開心。在做志愿者期間,她學會了與人溝通,學會了關愛他人,也更能領會生命的意義。
親愛的女兒,現在的你正當年少,加油,讓優秀變成一種習慣,慢慢你會發現,成長的風景如此曼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