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榮瑩 李鳳洋
圖/高翔
每到初夏,細心的你有沒有注意到屋檐下、樹杈間會多出來若干個鳥巢?它們有的是用樹枝編織而成的,有的是用泥巴堆積而成的;它們的形狀、材質各異,搭建手法各有所長。這些巢是鳥類繁殖、哺育后代的家。
對動物來說,繁衍后代是頭等大事。為此,動物們會各顯神通,使出渾身解數來吸引異性的注意力,力求獲得交配權,以繁衍后代。鳥類也不例外,它們有著許多復雜的繁殖活動,如占區、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等。

白頭鵯與巢材
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小鳥打架的情景:一只小鳥正站在樹梢上放聲高歌。這時,一只同類恰好經過,一場激烈的爭斗隨即上演,直到其中一只小鳥敗走,爭斗才會停息。這個現象叫占區。占區是鳥類在繁殖季節出現的一種行為:繁殖季節的鳥類通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領域,以作為自己活動和取食的范圍;它們也會在這個區域筑巢繁殖,這個區域是不許其他鳥類(尤其是同種鳥類)侵入的。即使那些冬季集群越冬的鳥類,到了繁殖季節,也會獨自尋找合適的地點作為自己的領地,在此覓食、筑巢、哺育后代。
巢區的大小,在不同的鳥類中,因食物的多寡、鳥體的大小和環境條件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山雀的巢區為40—200 平方米,鷹類的為5 000—80 000 平方米。一塊風水寶地常常引來數只雄鳥的爭奪,它們會打得頭破羽損、互不相讓,贏家可以獨享這塊領地上的所有資源,包括雌性的青睞。占區可以避免同種鳥類之間相互干擾,這對孵卵和育雛非常有益。

啄木鳥的巢
鳥類可以通過婉轉的鳴叫、艷麗的羽色和優美的體態來吸引異性,它們的求偶行為多種多樣,如孔雀開屏、信天翁高空俯沖等。求偶成功的鳥類大多實行一夫一妻制,區別是它們配對的時間長短各異。舉例來說,鷦(jiāo)鷯(liáo)每一窩換一次對象,雌雄鴨子常相伴一年或一個繁殖季,雌雄天鵝則會相守一生。不過,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鳥在鳥類中也有一些。舉例來說,鴕鳥是一雄多雌地生活在一起,三趾鷸(yù)則是一雌多雄制。
求偶成功后,鳥類進入交配期。

白鷺的繁殖羽
獲得領地和配偶后,鳥類會全心全意地筑巢。鳥類筑巢的材料多種多樣,這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鳥類筑巢常用的材料有樹枝、雜草、羽毛、泥土等。
鳥類筑巢的方式也是精彩紛呈:有些鳴禽喜歡把巢筑在喬木或灌木的枝杈上;有些水鳥會用水草搭建巢,它們的巢或浮在水面上,或固定在傾倒的樹枝上,水漲起來的時候,巢也會隨之升高,因而不用擔心卵被淹;家燕和金腰燕喜歡在水域周圍的建筑物的屋檐下銜泥筑巢;戴勝、啄木鳥偏愛在天然樹洞里做巢,這樣的巢簡單加工一下就可以入住;縫葉鶯是個很有天賦的裁縫,能夠縫葉為巢,它的巢由兩張白蘭花的大葉縫成,里面鋪著細草、棉絮等物;也有些鳥類,比如鴕鳥等,會直接將卵產在地面凹陷處,以防止卵因滾動而丟失;燕鷗直接把卵產在樹枝上,沒有任何輔助保護措施,可謂最為心大的“家長”;企鵝則干脆將卵置于兩腳間的腹部皮膚折疊成的囊處,借助體溫持續孵化企鵝寶寶……

天鵝

白頭鵯(bēi)的碗形巢

戴勝的樹洞巢

啄木鳥的樹洞巢
大部分鳥類由雌性獨自承擔筑巢任務,或者由雌性擔當筑巢的主力,雄性輔助雌性筑巢;家燕等少數鳥類是雌雄性共同筑巢;還有個別鳥類自己不筑巢,而是占用其他鳥類棄用的巢,比如三寶鳥會占用鴉、鵲的廢巢,或者像杜鵑那樣,直接將卵產在其他鳥類的巢中,連育兒的重任也交給其他鳥類了。
鳥類筑出來的巢,其形狀也不盡相同:有碗狀巢,如白鹡(íj)鸰(ílnɡ)的巢;有杯狀巢,如伯勞的巢;有球狀巢,如喜鵲的巢;有瓶狀巢,如攀雀的巢;有袋狀巢,如縫葉鶯的巢……
鳥類產卵的數目,最少的只有1 枚,最多的可達20 枚以上。有些鳥類會關注巢內卵的數量的變化,如果有卵破損或丟失,它們會再產一枚。遇到大風等惡劣天氣,全窩的卵不幸全部損毀,很多鳥會產第二窩。家養的雞、鴨等家禽產卵多,正是源自這一習性。
鳥類卵的大小和鳥類的體形有關:最大的鴕鳥卵長約15 厘米,寬約12 厘米,重約1 公斤,約等于20 枚雞蛋的重量;而最小的蜂鳥卵,則只有豆粒一般大小。
在孵卵過程中,鳥類會短暫地離開,出去覓食。為了更好地隱藏這些卵,卵的顏色會適應周圍的環境,且卵的表面會具有點斑、塊斑、條紋等圖案,形成保護色。啄木鳥會把卵產在樹洞內,這里較為安全,因此它們的卵為白色的卵;鷗類卵是白底褐斑的,與海濱沙灘的顏色相似;山噪鹛(méi)的卵是藍綠色的,與樹林的顏色一致,可以很好地將卵隱藏在林間的樹葉間……
鳥類孵卵的任務一般由雌性完成,因為它們的體色不如雄性那般艷麗醒目,孵卵時不易被天敵發現;如果兩性的羽色差別不大,則它們都會參與孵卵工作。

珍珠雞孵卵

戈氏巖鹀(wú)的卵

家燕哺育雛鳥
按照雛鳥的發育類型,雛鳥可以分為早成鳥和晚成鳥。早成鳥在孵出時已經充分發育,全身披著豐滿的絨羽,眼已張開,腿腳有力,絨羽干燥后,就能跟隨親鳥覓食。大多數棲鳥或游禽,如雞、雁、鴨等鳥類的雛鳥,均屬于早成鳥。晚成鳥出殼時尚未充分發育,眼不能睜開,不能行走,全身光裸或只有少數絨羽,需由親鳥喂養,需繼續待在巢內完成發育過程,如鳴禽、攀禽、猛禽等鳥類的雛鳥,均屬于晚成鳥。
鳥類撫育幼雛是一種條件反射行為,許多雛鳥紅色的口腔旁伴隨著明黃色的嘴緣,如此鮮明的顏色可以刺激親鳥的喂食本能。親鳥只會給張開大口要食的雛鳥喂食,不張口的雛鳥則沒有食物可吃。親鳥哺育后代十分辛苦,要確保雛鳥獲得充足的能量,它們每天要往返多次,不停地覓食、喂食。舉例來說,大山雀每天喂食時,會往返近百次;斑啄木鳥最多可達一百二十余次。在鳥類的繁殖季節,我們一定要保護鳥類,絕對不能有搗巢、摸卵或捉雛等破壞行為。

紅嘴藍鵲哺育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