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江雯霏 黃芳

鉆井液是鉆井的“血液”,而高永衛就是賦予“血液”生命的“造血師”。
“12 年交出100 口井,服務進尺突破37 萬米,助力鉆井月速提高40%以上,打破各項紀錄50 余項,創造多個行業首次……”渤海鉆探泥漿公司工程師高永衛是行業中當之無愧的佼佼者。
埕海二號島位于渤海灣水深5 米處的淺海油田區域,是一座人工建造的集鉆井、試油、集輸于一體的工廠化叢式井平臺,施工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想要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打出百口井,還都是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水平井,對鉆井液性能的要求非常高。
“記得第一次上島服務,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以前雖然施工過‘海油陸采’井,可都是臨岸作業,服務工藝不同,特別害怕‘水土不服’。”回憶起2010 年剛上島服務時,高永衛說,自己當時也因為沒有打過類似的井而擔憂。
為了做好新區塊的服務保障,他根據地層易垮塌、密度窗口窄、人工島施工環保要求高等特點,積極與鉆井方、甲方溝通,因地制宜推介公司四大利器之一——BH-WEI 特色鉆井液體系。
施工中,為抑制造漿、潤滑防卡以及井壁穩定,高永衛采取提高有機鹽含量、增強抑制性等系列措施,終于保證了張海30-36 首口井順利完井。
首戰告捷,高永衛卻絲毫不敢放松。因為鉆井公司在當時提出了“工廠化鉆井”要求,人工島上開井無縫銜接,也就是說,今天完井明天下一口井就要立刻開鉆。
那段時間,高永衛就像上滿弦的陀螺,連軸轉個不停,服務的大斜度井、分支井、單筒雙井越來越多、越來越難。
2021 年,隨著張海506 井的順利交井,高永衛在島上整整服務了100口井。憑借一次次優質服務,他終于有底氣說:“人工島我們站穩了!”
隨著鉆井技術的飛速發展,鉆井方、甲方對鉆井液技術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張海17101 井是一口重點評價井,地層明化造漿嚴重、密度窗口窄、井漏、井塌風險極大……為這口井提供鉆井液技術服務的重任又落到了高永衛的肩上。
張海17101 井在三開2000 米長裸眼段鉆進時,每打完一個立柱都要倒劃眼,極易造成卡鉆風險。一到這個時候,高永衛就睡不著覺,總是一動不動地盯著綜合錄井的參數顯示屏幕,把難劃的點記錄下來,再和錄井對照該層位的巖性。無論白天黑夜,只要井下不正常,他都在循環罐上叮囑監測泥漿性能,直到井下正常才放心。
歷時104 天,張海17101 終于順利完井。這口井是埕海2-2 島建島以來井深最深、位移最大,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一口井,創造了區塊密度最高、溫度最高等多項紀錄,在埕海33區塊產能開發領域樹起了“里程碑”。
為了啃下大位移水平井這塊“硬骨頭”,每完成一口井,高永衛就對地質資料和數據進行總結提煉,反復優化公司特色技術BH-WEI 鉆井液,形成了一套埕海二號島專打體系,促進了工廠化鉆井規模開發。
如今,高永衛轉崗成為巡井工程師,仍不停奔波在埕海、唐家河等各個區塊,繼續擔任“造血師”的角色,源源不斷地為鉆井行業輸送著優質“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