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祺

張曼玉搖曳的身姿,美化了香港小巷里深夜飄香的餛飩攤子,我想從影視劇里找一個被美化的小菜場鏡頭,卻遍尋不著。中國文學作品中若說有什么與菜場相關的名場面,大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算是一個,菜場這樣充滿血腥暴力,“好孩子”定然是不能去的,更不用說什么“美”了。
為什么文藝作品里不太有菜場?因為它太微不足道、太日常、太雜亂、太市井……但不可否認它又太重要。
這些年隨著城市改造的深入,不少城市出現了讓人賞心悅目的菜場,煙火氣與小資情調竟然無縫銜接,讓城市又多了一份美好。還有一些網紅菜場,沒有經過翻新,卻因為保留著傳統的形式和熱鬧嘈雜的原生態,反而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來看看各地有哪些讓人想逛的菜市場。
與吃有關的話題,必須從廣東開始。
2021年的一天,廣東東山肉菜市場里架起了專業的攝影照明設備,《披荊斬棘的哥哥》里大灣區明星們正在里面買菜,錄制節目。有著60歲“高齡”的東山肉菜市場,如今成了網紅地,明星來了,年輕人也來了。
東山肉菜市場所在的東山新河浦區域,是20世紀20年代初期由海外華僑、歸僑投資建設的一個社區。60年代,當地社區居民自發建成了東山肉菜市場,1988年所有制結構調整后重新開業。但隨著商業區的整體“老化”,新河浦曾經的風光不再,如果不進行改造,可能就會沉入城市的歷史中。
從2020年開始,新河浦作為廣州市級歷史文化保護區進行更新,東山肉菜市場也獲得了改造升級。東山肉菜市場總經營面積約1800平方米、檔口約100戶,改造后菜場不僅賣菜,更增加了鄰里社交的功能。

廣東省廣州市東山肉菜市場。
改造后的東山肉菜市場,菜市場的主入口處增加了醒目的雨棚,遠遠就能看到菜場的招牌。沿街外立面加建了拱廊形態的騎樓空間,室內裝點了藝術裝置。
廣州艷陽下,走進菜場就像走進了七彩的食材星球。菜肉攤位上擺滿琳瑯滿目的食材,食材與透光頂棚、地上的彩磚相呼應,刺激著人們的食欲,也召喚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情。
蘇州,中國又一個美食圣地,最有情調的江南水鄉,天生網紅體質。這些年不少游客到蘇州不是看園林,而是打卡書店、咖啡館,如今雙塔市集也成為年輕人蘇州游的目的地之一。
身處市中心黃金地段的雙塔市集,過去叫雙塔菜場,是姑蘇區的老菜場之一。改造前雙塔菜場和很多老城菜場一樣環境臟亂,2019年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造后,顏值煥然一新。
現在雙塔菜場主要的功能還是買菜,但吸睛的地方卻遠遠不是買菜。市集里有工藝品小攤,可以吃到傳統的海棠糕、桂花糕、小圓子、雞頭米甜湯、蘇式湯面,也有咖啡廳、鮮花店、奶茶店,傳統生活方式與年輕人們新的需求都可以在這里得以滿足。
從某點評平臺上看,剛剛過去的中秋節里,不少游客或是無意發現或是有意尋找雙塔市集,在市集里不僅暢享口服,還滿足了大家對江南繁華集市的所有想象。
三源里菜市場的走紅,并非因為改造,而是菜市場里的“藝術”。
從外觀看,三源里菜市場質樸的門頭保持著北方城市“大市場”固有的氣質,若換掉上面的名字,也像五金市場、汽配市場。菜市場內全長200多米,南北只有一條通道,130多個攤位整齊分列在兩側。
2013年,三源里菜市場承辦了一場公共空間藝術展,藝術家們為每個商販拍了照片,把蔬果放進畫框里,將藝術家名字對應顏色的購物袋放在門口供取用,每個進菜場的人都自然地參與了這場藝術展覽。
從此起,三源里菜市場每年和藝術家合作,策劃藝術展覽和藝術活動。2021年五一假期,藝術家邱志杰在三源里舉辦了“民以食為天”書法展,藝術家們在剁肉刀上寫“對不起”,讓人回味。
也有一些菜場,并不改造,以原汁原味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顧客,不僅讓你想逛,更會讓你吃不停。廈門八市就是這樣的地方。
廈門八市全稱是廈門第八菜市場。因為臨近輪渡第一碼頭,八市菜市場一直都是廈門人購買海鮮的地方,也是很多酒樓進貨的來源,剛剛撈出的漁貨立馬被送到菜場,等待顧客的挑選。在這里,看中海鮮不一定非要帶回家,老板可以立馬為你烹飪,即刻享用美食。
即便不愛吃海鮮,走到小吃攤的位置也保證讓你走不動路。廈門傳統的發糕、年糕、春卷皮、土筍凍、油炸面包都能在八市菜場找到。因為某位明星的推介,阿杰五香卷出圈,五香卷用薄如蟬翼的豆皮包裹肉餡、洋蔥、馬蹄等油炸而成,是老福建人的家常美味。
廈門八市,可能不如一些新改造的菜市場那么整潔,但空氣中的香味和略顯雜亂的環境,反而成了它最有特色的地方。

福建省廈門八市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