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超,唐慧敏 GUO Jinchao, TANG Huimin
(1. 蒙古國研究大學 商學院,蒙古國 烏蘭巴托 999097- 15141;2. 廣州新華學院 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當前,數字化技術、新能源、以及VR 虛擬技術等研究領域和前沿科技的突破,正在引發新一輪產業變革,數字化轉型對全球制造業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不斷改變全球制造業的發展格局。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促進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的深刻變革,智能化、數字化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新方向。數字化浪潮催生了一大批獨角獸企業,改變了原來的商業模式,改變了客戶需求、供應方式、業務流程、商業政策和企業組織,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和創造價值的機會。
云計算時代,供應鏈上下游組織成員需要建立網絡協同機制,通過網絡信息實時傳遞,驅動產品流、資金流等要素資源有序化流動,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目前,制造企業供應鏈管理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成本、供應鏈可視性、風險管理、客戶服務水平和全球化等。因此,越是高效的供應鏈其信息透明度就越高。供應鏈數據透明度主要通過信息流反映出來,而信息流通常與產品流、資金流結伴而行,是供應鏈的神經系統。信息流的完整性和實時性是供應鏈透明化的重要保證,是評估供應鏈績效的重要指標。
透明度高的供應鏈系統,往往呈現節點銜接順暢、數據清晰的特征。換言之,從下級供應商的原材料采購一直到最終客戶的銷售數據都有完整準確的數據記錄,涵蓋了所有的供應鏈環節。供應鏈數據透明化的特征主要有:
(1) 跨組織協同是數據透明化的前提。要實現智能制造,由傳統制造系統升級到數字化智能系統,首先要實現各環節產品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數字化,把人、數據和事物有效連接起來。同時,也要實現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企業外部組織之間協同,以及各種社會資源的共享和集成。
(2) 數據采集自動化。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構建中心數據庫,通過機器學習,實現機器對數據的收集、感知、分析決策以及學習認知等行為,在人類思維世界和物理實體世界之間增加一個數據系統,全方位自動監測生產全過程,從而實現數字孿生的智能制造。
(3) 以客戶需求數據為中心。需求變化是不確定因素,越是處于供應鏈的后端,需求變化的幅度就越大,制造企業反應速度就越慢。由此可見,客戶需求預測是制造企業供應鏈數據化管理的第一道防線,只有對客戶需求的充分掌握,才能實現供應鏈數據的透明化,及時進行調整生產進度,以便準確及時供貨。
(4) 供應鏈成員信息透明化。在外包盛行的時代,企業70%的增值活動發生在供應商處,供應鏈關系網絡更加復雜化,能及時準確披露供應商成員和客戶的供需信息成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例如,專注于戶外服飾企業Patag-onia 把供應商全部展示在地圖上,通過地理信息技術準確掌握供應商的原材料來源及其加工環節參與程度;耐克公司供應鏈數據透明化覆蓋范圍更為廣泛,不僅披露了全部供應鏈成員、生產材料來源及基本工藝,還將對環境影響的評估信息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數據透明化,為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供應鏈協作關系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供應鏈管理的需求端,即使客戶需求發生微小變化,都會導致上游供求關系秩序的改變。信息流通常會從最終消費者、零售商、制造商一直傳導到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同時,信息失真幾率也會增大,是影響供應鏈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供應鏈數據透明化設計過程中尤為關注??蛻粜枨笮畔⒉煌该鞑粶蚀_,供應鏈成員的自然反應就是通過不斷擴大產能的方式來增加庫存。一旦需求增長放緩或負增長,制造企業的大量資金無法由庫存變現,現金流都被產品及資產所占用,導致整條供應鏈資金周轉不良,勢必影響整條價值鏈效益,甚至造成企業倒閉。比如,汽車制造行業,汽車銷售門店面對最終消費者,統計每天到店看車的客戶,實時了解客戶對各種車型的需求狀況,并把需求信息傳輸給汽車制造商總裝廠;而汽車總裝廠得到并分析客戶需求信息后,把生產計劃、原材料采購計劃等信息向其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開放,以便他們掌握消費者的最新動向,柔性調整內部生產計劃或進度,進一步優化供貨計劃,保證準時供貨,從而形成供應鏈成員之間信息透明化和高效化。
在企業內部,原材料供應管理和客戶需求管理通常隸屬于不同職能部門。營銷部門直接管理消費者需求,生產運營部門負責供給活動。在更廣闊的范圍里,供應鏈管理中同樣存在這種情況,零售商只管自身客戶需求,制造商及其供應商也局限于關注自身生產活動,各自制定供需計劃,導致供應鏈缺乏協調。若雙方出現信息溝通不協調的情況,往往導致“牛鞭效應”?!芭1扌钡闹饕蚴切畔⒉粚ΨQ,采購方和供應商之間的信息溝通形成壁壘,直接引發企業內部職能部門以及供應鏈成員之間的利益沖突,影響供應鏈的整體效益。因此,供應鏈成員必須跨職能、跨企業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以及透明化,共同進行需求預測和生產協作,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比如,沃爾瑪實施的CPFR(協同計劃、預測和補貨) 計劃,通過信息共享,提高了供應鏈成員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作為供應商的寶潔公司,借助沃爾瑪POS 系統提供的實時銷售數據,更精準地制定采購、生產計劃以及安排補貨行程,不但使得供應鏈的響應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庫存成本也大幅度降低。由此可見,信息透明化能有效降低“牛鞭效應”的影響。
數據是企業一項重要的信息資產,制造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打造集財務供應鏈、生產制造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于一體的ERP 共享數據中心,建立從銷售、生產、采購、倉儲到財務一體化流程體系。如果制造企業不同的業務部門采用各自的信息系統,比如不同類型的ERP、PLM 等,會造成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差異性較大。同時,相同的數據在不同的業務部門之間重復錄入,也會產生大量冗余數據,造成運營效率降低。因此,規范、統一、科學的基礎數據是企業各部門之間實現信息交換、資源共享、驅動各項業務有序進行的首要前提。通過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平臺,可以實現數據的一致性與規范性管理,促進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數據協同。基礎數據經過編碼一次錄入,實時掌握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透明化運營情況,讓前后端業務都在一個數據中心體現,實行在線移動審批,簡化流程。
復雜度是供應鏈數據透明化的一個障礙因素,一個企業之所以成為行業翹楚,除了擁有良好的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其對復雜度控制得好。產生復雜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產品設計比較獨特、缺乏標準化生產以及難以度量,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言:“無法度量就無法管理”,沒有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要進行全自動化精益生產管理就無法實現。在互聯網尚未成熟的階段,對于分布在工廠各個角落的硬件設備,小到一輛托盤叉車,大到一臺數控設備,乃至整座工廠的照明供暖系統,要想掌握其運行設備情況,只能依賴人工檢測,手工記錄數據。隨著云計算時代的到來,智能傳感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讓更多設備無縫接入管理信息系統,為生產提供大量的數據支持,例如啟停時間、加工狀態、故障預警,以便實時掌握生產運營情況。
為了提高供應鏈信息透明度,掌握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基于需求數據與客戶建立無縫對接的共享機制,是構建供應鏈數據透明化的重要路徑?;ヂ摼W時代,客戶話語權不斷提升,沒有任何一種媒體營銷可以覆蓋所有消費者。因此,渠道在分化,為了擴大傳播受眾范圍,廠商需要建立全渠道營銷門戶網站,讓客戶或經銷商通過全渠道營銷門戶網站提出需求或直接下單,需求數據直接傳輸到制造企業內部ERP 系統,或者將制造企業內部ERP 系統通過EDI 接口與客戶的ERP 系統進行對接,實現供應鏈需求信息的及時傳遞,具體流程見圖1 所示。由此可見,客戶需求響應方式可改變原有的手工錄入客戶需求數據,客戶需求信息通過全渠道營銷門戶、EDI 或導入的方式直接在信息系統中自動生成,大大降低了因信息不對稱而形成的牛鞭效應,增強供應鏈的響應能力。同時,數據透明化有效減少企業庫存成本,加快庫存周轉,促進現金回流,最終提高企業績效。

圖1 客戶需求協同模式
制造企業要增強供應鏈的快速響應能力,不但要掌握客戶的基本需求,還要根據客戶需求變動實時調整自身需求,并將最新需求數據及時傳輸給上游供應商,以此驅動所有供應商作出相應調整,制定更精準的生產進度和采購供應計劃。為了讓供應商和制造商之間的業務運營數據化,二者之間必須建立數據協同機制,通過數據中心平臺及時而準確地傳遞信息?;诠蚕頂祿行钠脚_,雙方形成供需協同關系,共享招標采購信息、詢價比價信息、庫存VMI 動態數據、交付信息、應收應付賬單管理信息等。通過端對端的資源管理,實現供應生產運營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持續改善供應商的響應能力和交貨能力,降低庫存積壓風險。由此可見,供應商協同數據化具有優化供應鏈環節、降低采購成本、驅動質檢環節前移、縮短結賬周期等優勢。
隨著光纖技術和移動互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制造企業也可以實現移動化虛擬場景快速處理業務。然而,移動互聯網在制造生產中的應用尚未得到重視,目前僅關注商業模式層面。為此,制造企業可以利用移動應用來創建一個開源的ERP 云平臺,打通從企業內部銷售、生產計劃、招標采購、運營管理、質量檢驗、委外工程、財務處理等環節,從而加強內部職能部門與企業外部供應商、客戶之間的聯系。比如,開發與微信進行無縫對接的平臺,通過手機將生產現場、進度、工單、工作績效以及異常問題實時呈現出來,讓企業不受時空限制便可及時進行生產決策、動態調整,滿足客戶需求。同時,手機智能移動收款功能可以提高收款效率,減少出納工作量。銷售員可通過銷售收款應用即時確認業務收款且自動生成收款單,手機端可以支持收款確認和網銀流水確認、微信和支付寶掃碼收款,并且支持關聯銷售訂單收款。
目前,“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定制生產模式成為常態,但工廠在實踐中常常面臨諸多困境:需求不確定、研發設計時間緊迫、品種復雜度高、生產計劃排程應變能力有限、生產設備柔性度低、質量工藝不穩定、成本計算精確度不高、物料短缺以及機器設備故障預警延遲等問題。由此可見,傳統的工廠信息系統只關注企業資源計劃(ERP) 應用,沒有實現與設備的連接。為此,要想實現供應鏈數據透明化,作為數字化主體的工廠除了實施“ERP+PLM+MES”一體化管理,更重要的是打通企業IT 系統和生產設備的連接,更能促進信息化和自動化的有機融合。首先,實現條碼多場景應用。條碼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條碼的應用貫穿于企業原材料、成品的始終,從原材料入庫到生產領用,車間工序跟蹤,再到產成品入庫、銷售以及盤點等環節,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溯源依據。其次,生產現場數據透明化。針對傳統生產模式下通過打印紙質文件傳遞生產數據,稍為先進一點可能應用PC 機或者笨重的觸摸屏現狀,更應積極聯合行業內的硬件廠商共同開發設備集成接口,采用柔性生產和離散作業相結合的模式,讓現場各種數據的采集更為及時。最后,實現生產現場車間實時績效管理。通過電子看板及時掌握生產現場的物料配套情況、生產進度情況、質量情況、車間班組個人工作效率、機器利用率和能源消耗情況等,實現生產制造全面可視化、透明化、實時性智能化管理與控制,從而滿足客戶對生產排程的需求。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制造企業構建跨區域的供應鏈聯盟成為現實,通過數據協同、透明化管理,不僅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實現數據資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增強制造業供應鏈的響應能力。因此,從供應鏈數據透明化視角,結合制造業形勢、國家政策和智能制造發展思路,探討了客戶需求端信息化、供應商協同信息化、移動互聯信息化以及工廠智能化的發展路徑,從而實現產業價值共生與制造數字賦能,提升企業管理和運營水平。

圖2 智能化過程信息化方案(來源:根據金蝶公司數據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