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芳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檢查方式逐漸多元化,超聲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不斷增加。子宮平滑肌瘤作為臨床典型的婦科良性腫瘤,會對患者的子宮及其周圍組織血液循環造成較大的影響,隨著腫瘤的增長,還可能會導致部分血管破裂,引起子宮大出血,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臨床必須要對子宮平滑肌瘤患者及時進行診斷和治療。目前,臨床會運用常規超聲對子宮平滑肌瘤患者進行檢查,在經腹部或者經陰道檢查中,仔細觀察患者的瘤體狀態和位置。但在實踐中,其很容易與其他子宮腺體疾病混淆,導致治療時機掌握不當,對患者的不良影響加重。隨著超聲造影技術不斷發展,臨床在子宮平滑肌瘤診斷開始應用該技術。但超聲造影多運用于肝臟局灶性病變的定性診斷,在婦科的應用經驗較少。在這種情況下,本院對收治的60 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的常規超聲和超聲造影檢查結果進行探討?,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60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43~63 歲,平均年齡(53.42±1.23)歲;在經過手術探查后,確定肌瘤直徑3.5~6.5 cm,平均肌瘤直徑(5.02±0.52)cm。所有患者均經過手術病理確診,且為良性[2];患者無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缺損;患者無精神疾病,意識清晰,溝通能力較好;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本次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選取飛利浦系列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使用尾部5C2 探頭或者9C5EC 探頭,其頻率調整到3 MHz。同時,超聲造影劑選取意大利Bracco 公司生產的第三代微氣泡造影劑聲諾維,其配合造影強化軟件和Qlab 分析測試軟件,機械指數(MI)0.08~0.10。
1.2.1 常規超聲檢查 給予患者經腹部或經陰道常規二維超聲檢查,在檢查過程中,需要記錄檢查的參數,包括腫瘤位置、大小、邊界、形態、子宮內部回聲、與周圍組織關系、血流灌注狀況等。
1.2.2 超聲造影檢查 常規二維超聲掃描后,將2.3 ml 的造影劑快速注入患者手臂靜脈中,然后將1 ml的生理鹽水注入藥瓶中,將其配置成為SF6 的混懸溶液,并充分進行振蕩,使之混合均勻。然后,從中抽取0.5 ml,將其注入手臂的靜脈中,之后再以1 ml 的生理鹽水進行注射管道沖洗。在注射的同時,開啟造影強化模式,對患者進行實時動態瘤體觀察,觀察造影劑的充盈與消退。整個過程操作時間>5 min 且需要將造影獲得的影像完全保存下來。選取造影效果最好的切面,并在后期進行圖象分析。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以手術結果作為金標準,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準確率,分析超聲造影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的影像學特征。在常規超聲檢查中出現高舒張血流和低阻抗的特點,為確診標準[3];在超聲造影中出現假包膜內血管充盈,造影劑注射后,自外周向內部快速充盈,瘤體內部造影劑分布均勻,消退包膜速度較快,變性區無造影劑分布,血流來源于子宮動脈,為確診標準[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準確率比較 60 例患者均經手術確診為子宮平滑肌瘤。超聲造影的診斷準確率為98.33%,明顯高于常規超聲的8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準確率比較[n(%),n=60]
2.2 超聲造影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的影像學特征分析60 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中,超聲造影表現出環狀增強50 例(83.33%)、同步增強8 例(13.33%)、向心填充2 例(3.33%)。具體影像學表現見表2。

表2 超聲造影下子宮平滑肌瘤患者的影像學特征
超聲檢查作為婦科常用的一種檢查途徑,其對于多數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都有較為積極的作用。普通超聲檢查作為婦科疾病的首選方案,其在應用于子宮平滑肌瘤診斷時,很容易與子宮腺肌病混淆,從而延誤診治時機,加重對患者的負面影響。磁共振成像(MRI)作為子宮平滑肌瘤診斷中最為可靠的檢查方案,其價格相對昂貴,推廣難度較大[5]。近幾年來,超聲造影技術發展較為快速,其在婦科中的應用也在擴大。在超聲造影檢查中,能夠對子宮病灶的微循環灌注狀況進行顯示,從而保證了檢查的準確性[6]。超聲造影在子宮平滑肌瘤診斷中應用,能夠對肌瘤周邊的環狀或者半環狀血流進行顯示,有助于后續診斷。但部分患者的病灶周邊環狀血流信號較弱,這就導致檢出難度較大[7,8]。因此,在實踐中,必須要保證造影劑使用的合理性,利用造影劑的充盈與消退對其進行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選取了60 例經過手術探查確診的子宮平滑肌瘤患者,分別運用常規超聲檢查和超聲造影檢查。結果顯示:超聲造影的診斷準確率為98.33%,明顯高于常規超聲的85.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患者以環狀增強較為常見,同步增強、向心填充少見。本次研究所選取的造影劑與成像技術,能夠對毛細血管水平的血流灌注進行準確顯示,有助于微小病灶的檢出與信息獲取。這主要是因為,子宮平滑肌瘤的血流灌注具有鮮明的特點,在現有研究中,參照肝臟灌注時相將其劃分為3 個階段,即動脈期、延遲期、消退期[9]。其中,動脈期能夠反映子宮動脈開始顯示到子宮肌層回聲逐漸增強,直到達到峰值的過程;消退期則能夠反映子宮肌層回聲逐漸降低到造影前水平的過程;延遲期能夠反映充盈狀態與消退狀態之間造影劑充盈的過程。所有子宮平滑肌瘤所表現出來的血流灌注特征一致,即與子宮肌層同步充盈和消退;動脈期周邊首先出現造影劑充盈,且呈現環狀高增強,由外向內部快速充盈;延遲期子宮周邊肌層界限模糊;消退期內部回聲降低較快,而周圍回聲呈現環狀增高。在影像學檢查時,會出現肌瘤外層位于假包膜處較為粗大的血管網,呈現網狀,包裹肌瘤;內部血管則由外層血管網的細小分支構成[10-12]。
綜上所述,在子宮平滑肌瘤患者診斷中,運用超聲造影能夠保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且具有無創性,影像學特征明顯,可作為臨床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