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管腔狹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血管疾病,發病后可見胸痛、胸悶、活動后加重等癥狀,嚴重影響我國居民生活質量[1]。據悉近年隨著生活及飲食習慣的變化,冠心病發生率持續升高,且疾病若未及時得到控制可繼發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并發癥,若未及時進行有效處理可出現心力衰竭、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2]。受益于中醫技術的發展,近年中藥湯劑等中醫方案被應用于臨床,中醫認為冠心病是痰液瘀滯、氣血不暢所致,因此治療需選擇益氣通絡、活血化痰中藥湯劑,為明確該方案具體價值及優勢,本文遴選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進行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9 年10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19 例;平均年齡(57.62±7.25)歲;平均病程(5.92±2.11)年;20 例室性期前收縮、30 例房性期前收縮。對照組男32 例、女18 例;平均年齡(57.64±7.21)歲;平均病程(5.94±2.12)年;19 例室性期前收縮、31 例房性期前收縮。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經冠脈CT、心電圖檢查確診者;②經中醫辨證為氣血兩虛證者;③存在心悸不安、氣短自汗等主癥,面色不華、少寐多夢等次癥,苔薄白、脈結代等舌脈者;④家屬知曉本次研究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⑤無藥物禁忌證者;⑥臨床資料齊全者[3]。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臟器組織疾病者;②藥物禁忌證者;③其他原因所致心律失常者;④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⑤精神及心理異常者;⑥無法配合完成治療及預后評估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患者入院確診后均實施抗凝、降脂、擴張冠脈等常規治療。對照組采用美托洛爾緩釋片(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J20150044,規格:47.5 mg/片)治療,初始口服劑量為23.75 mg/次,而后持續在47.5 mg/次,1 次/d,持續治療8 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益氣通絡、活血化痰中藥湯劑治療,方劑中含有5 g 桂枝、10 g 赤芍、10 g 丹皮、10 g 苦參、10 g 桃仁、10 g 薤白、10 g 當歸、15 g 瓜蔞皮、15 g 茯苓、15 g 黨參、15 g 半夏、20 g 車前子、30 g 黃芪、30 g 葛根,將上述藥物混合后水煎取汁分2 次口服,1 劑/d,持續治療8 周。為避免患者依從性不佳影響治療效果,在患者確診后醫師需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工作,告知其該病發生原因、治療方案等,同時叮囑其在用藥期間科學、合理飲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生冷類食物。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根據心電圖檢查結果判定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為心電圖復查正常且心率維持在78~85 次/min;有效為心電圖復查結果改善;無效為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②記錄兩組惡心嘔吐、血壓下降、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發生率。③臨床指標包括:缺血次數、缺血持續時間、BNP、室性早搏、房性早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與對照組的8.0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治療前后的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缺血次數、缺血持續時間、BNP、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治療后,觀察組缺血次數、BNP、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低于對照組,缺血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4 兩組治療前的臨床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的臨床指標比較(±s)
注:兩組比較,P>0.05
表5 兩組治療后的臨床指標比較(±s)

表5 兩組治療后的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心律失常為冠心病最常見的并發癥,亦是導致患者殘疾、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方案降低致殘率、致死率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抗凝、降脂、擴張冠狀動脈、抗心律失常類藥物進行治療,但此類藥物可引起各類不良反應,且長期用藥會降低患者依從性,鑒于此需尋求更有效治療方案,在提高用藥有效性同時確保治療安全性[5-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中藥湯劑可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同時,提高治療安全性,不會因與抗心律失常西藥聯合出現安全性下降等問題。美托洛爾作為β 受體阻滯劑,使用后可抑制起搏細胞自律性,在延緩室上性傳導時,降低心率、心肌細胞耗氧量,達到改善心律失常癥狀的目的,但長期治療會出現依從性及安全性下降等問題[8-10]。本文選擇的中藥湯劑中含有14 種中草藥,以黨參、黃芪為君藥,發揮等養血、補中益氣功效;以當歸、赤芍、丹皮等為臣藥,發揮活血化瘀等功效;佐以瓜蔞皮、半夏等化痰利濕類藥物,共奏益氣通絡、活血化痰等功效[11,12]。但中藥治療起效相對緩慢,無法在短期內控制患者病情,將其與美托洛爾等抗心律失常藥物聯合可發揮協同作用,既可達到標本根治的目的,亦可提高整體療效,此外治療中可根據患者合并其他癥狀適量加減其他藥物進行聯合治療,盡可能縮短治療時間。
綜上所述,益氣通絡、活血化痰中藥湯劑在改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發作次數的同時具有治療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