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涵,李詠璇,區藝鋒,顏秉琪,蘇琪淇,彭 力,2
(1.華南師范大學 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華南師大(清遠)科技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清遠511517)
虹與霓是大氣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可以在實驗室搭建裝置,實現彩虹現象的再現與展示[1],探究彩虹的偏振特性[2]. 也有文獻報道液柱彩虹系統[3]、全場彩虹技術反演算法[4]等. 但目前關于3級以上彩虹的研究相對較少,對高階彩虹現象的研究多采用單色激光進行演示[5],而缺少對高階虹的最小偏向角、色散規律等物理特性的研究. 高階虹形成的本質為光的散射強度在特定角度達到極大值的現象,光線在最小偏向角附近聚集才形成了虹. 因此,最小偏向角是研究高階虹的重要特性參量.
本文從高階虹形成的原理出發,搭建了基于環形光屏的高階彩虹觀測裝置,通過讀取裝置光屏上的角坐標實現最小偏向角的精確測定. 采用不同波長的激光入射,進一步探究了高階虹的色散規律. 本設計獲得2021年第7屆全國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一等獎.
虹與霓形成的光路圖如圖1所示. 在球形液滴中發生2次折射、1次反射后的光線會聚形成了虹,發生2次折射、2次反射后的光線會聚形成了霓.

(a)虹
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即為偏向角θ.并非所有入射球形液滴的光線出射后都能形成虹,而是存在特定的最小偏向角θ0,光線在該角附近聚集即形成了虹[6].由幾何關系及斯涅耳定律,可導出虹的最小偏向角為
(1)
其中,n0為空氣的折射率,n為液滴的折射率.與最小偏向角θ0對應,光線入射角存在極值i0.當入射角i在i0附近變化時,θ隨i變化緩慢,宏觀上表現為光線聚集于θ0處,即光強在最小偏向角附近為極大值.
當入射角i從0到90°變化時,偏向角θ先減小然后增大,宏觀上表現為出射光斑先向某方向緩慢移動,當i>i0時,出射光斑朝反方向移動,這是虹與霓在最小偏向角θ0附近出現的特殊現象[7].
以上討論均基于單色光,若產生彩色的虹必須使用白光入射.根據光的色散,介質對不同波長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不同波長光將有不同的最小偏向角θ0[8],如圖2所示.不同波長光的極值點彼此錯開形成彩色的虹光帶[9].

圖2 虹的色散規律
光在介質中經過多次反射、折射不僅能形成二階虹(霓),還能形成高階虹(圖3).若光束在介質中經歷了K次反射,則定義該光束形成的虹為K階虹[10].由幾何關系可得偏向角θ與入射角i、折射角r的關系為
θ=2(i-r)+K(π-2r).
(2)
由斯涅耳定律及K可計算各階虹的理論位置.

圖3 高階虹形成的光路示意圖(以K=11為例)
為克服自然情境中液滴非球形、不均勻等因素對高階虹呈現效果的影響,選用了折射率n=1.51的玻璃介質進行實驗,該介質更有利于定量探究.自然界中常見的虹為半圓形或拱形,實際上,若復色光正對玻璃圓球均勻照射,將會形成圓環狀的彩虹.
圖4(a)中,使入射平面繞直徑旋轉1周,光屏上將得到圓環狀彩虹. 圖4(b)中,使入射平面上下平移,光屏上將得到條狀彩虹. 將圓球介質替換為圓柱介質,選定入射平面測量偏向角更加方便,所以采用玻璃圓柱作為實驗樣品.

(a)圓球
為更好地測量最小偏向角θ0,除了替換介質形狀以外,還設計了基于環形光屏的測量裝置,推導了所設計環形光屏上的角坐標φ與待測偏向角θ之間的關系式.裝置結構如圖5所示.

圖5 環形光屏觀測裝置結構示意圖
設環形光屏的半徑為R,圓柱介質的半徑為a.入射光線與圓柱橫截面直徑方向之間的距離為b.設介質中光線出射點到圓心的半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φ′,光屏成像點和圓心的連線與出射光線的夾角為ξ,光屏上成像點的角坐標為φ.由幾何關系得:
θ-φ′=i+2mπ,
(3)
φ-φ′=i-ξ,
(4)
其中m為整數.在折射率確定時,各階虹有唯一確定的m使得偏向角θ在0°~360°之間.
在圖5含有ξ的三角形中,由正弦定理得:
(5)
聯立式(3)~(5),得
(6)
由式(6)可知,只需讀出各階虹在光屏上的角坐標讀數φ,即可求得偏向角θ.
實驗裝置如圖6所示,裝置主要由復色光系統、觀測與讀數系統、激光器3部分組成.在進行高階虹觀測及最小偏向角測量實驗時,主要用到前2部分.
1)裝置左側為復色光系統,調節可移動底座使復色光經透鏡準直后變為平行光.透鏡后配備了光闌可獲得不同尺寸的平行光束.底座下面安裝游標卡尺,通過讀取底座滑動前后的刻度,可以獲得參量b,結合柱體半徑a可得入射角i.
2)裝置右側為觀測與讀數系統.a=40 mm的圓柱形介質置于底部圓盤中央,確保二者中心轉軸重合. 圓盤四周是標有0°~360°刻度的環形光屏.光屏左側的開口用以通過平行光束. 在光屏上可清晰觀測高階虹,讀出各階虹的角坐標.

圖6 觀測高階虹的實驗裝置示意圖
當進行虹霓現象色散規律的探究實驗時,將載物臺上的復色光源、透鏡和光闌取下,直接放置激光器,適當調整激光器的方位,確保激光光路通過圓盤0°-180°水平線.
實驗模擬了太陽光照在球形液滴上產生的虹與霓現象. 在圓盤中心放置玻璃球,調節光源、透鏡、光闌、介質等高共軸. 調節透鏡的位置,使出射光為平行光. 調節光闌的寬度,使平行光束能夠完整照射整個玻璃球,即玻璃球在平行光束范圍內.
對于本實驗裝置,玻璃球的直徑為70 mm,因此光闌的寬度設置為70 mm. 在光屏上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如圖7所示.
圖7中所觀察到的彩色圓弧為虹,在外側光強稍弱的彩色條紋為霓.兩者色彩順序相反,前者為外紅內紫,后者為外紫內紅,實驗結果與理論相符. 由于受到光屏尺寸的限制,光屏上只能呈現部分霓. 由圖7可見,在當前情況下測出空間中的最小偏向角比較困難.
根據前文所述的角度測量方法,計算出前6階虹的理論角坐標位置如圖8所示.

圖8 高階虹的角坐標理論位置
使用如圖6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高階虹角坐標測量. 調節光闌寬度,使準直后的平行光照射圓柱的上半部分,觀察現象并讀數. 由于光強隨著階次增加逐漸減弱,為提高反射率,在圓柱體介質第一次發生反射的位置貼半透半反膜,實驗現象如圖9~10所示.

圖9 高階虹現象

(a)K=1 (b)K=2 (c)K=3
可見,各階虹分布在光屏的不同位置上,隨著階數增加,光強逐漸減弱. 讀取光屏上虹出現的位置,將其與理論值對比,如圖11所示.

圖11 高階虹的角坐標實驗值與理論對比
由圖11可知,實驗結果與理論值符合得較好.由式(1)可知,最小偏向角θ0與折射率n有關,θ0與其角坐標φ0的關系由式(6)確定.推導出不同折射率n下的角坐標φ0表達式[見下文式(8)],即可在一定條件下由實驗所得的角坐標φ0得到介質的折射率n.
激光的單色性較好,選用波長分別為λred=650.0 nm,λgreen=526.8 nm,λblue=418.8 nm的激光來探究虹與霓的色散規律. 光屏上激光光斑的尺寸如表1所示(z=76 cm).

表1 光屏上激光光斑的半徑
將底座上的復色光源、透鏡和光闌取下,放置藍色激光器,確保激光光路通過圓盤0°-180°水平線. 緩緩推動底座,使激光入射角i從0°到90°變化,如圖12所示.

圖12 使用單色激光照射圓柱
觀察光線在圓柱介質內經過1次反射后出射的光斑在環形光屏移動的軌跡和最小偏向角.讀取底座下游標卡尺的讀數,根據圖5,入射角i與參量b的對應關系為
(7)
參量b每改變5 mm記錄虹在光屏上對應的角坐標φ.再根據式(6),由角坐標φ即可得到偏向角θ.換用紅色、綠色激光重復上述實驗.
根據介質對應波長的折射率,可以計算不同入射角i對應的偏向角θ的理論值,繪制理論曲線.實驗結果與理論曲線對比,如圖13所示.圖13中的藍色實驗點整體處于最上方,紅色實驗點整體處于最下方,而且實驗點與理論曲線符合得較好.

圖13 虹的色散規律探究實驗結果
同時,不同波長光的最小偏向角θ0不同.在入射角i比較小時,不同波長光的偏向角θ差異不大,曲線幾乎重合,當逐漸接近最小偏向角θ0位置時,偏向角θ差異變大,曲線開始分開,極值點彼此錯開,形成虹光帶.
同理,觀察經過2次反射后出射的光斑在環形光屏移動的軌跡,探究霓的色散規律,實驗結果與理論曲線對比如圖14所示.圖14表明:霓同樣也是在極值點附近曲線差距較大,兩邊差距較小.這解釋了為什么當偏向角θ比較小時不能觀察到虹,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夠觀察到虹現象.

圖14 霓的色散規律探究實驗結果
對實驗數據進行擬合,找到極值點,得到虹與霓的最小偏向角θ0,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用激光器測量虹與霓的最小偏向角
在完成上述實驗的基礎上,本裝置能夠根據高階虹的位置測定介質的折射率n.由于偏向角θ與折射率n有關,結合式(6),可計算不同折射率n下各階虹的角坐標φ,可得各階虹出現的角坐標φ與折射率n的變化關系.
記各階虹最小偏向角θ0對應的入射角為i0、折射角為r0.圓柱介質的半徑a與環形光屏的半徑R之比為倍率M,本實驗裝置M=0.226.記x0=sini0,y0=sinr0.由幾何關系及斯涅耳公式推導出K=1~4階虹對應的x0和y0為
結合式(2)和式(6),得K=1~4階角坐標為
(8)
取折射率n=1.30~1.50,繪制1~4階虹出現的角坐標φ與折射率n的變化,如圖15所示.由圖15可得,角坐標φ隨折射率n單調變化,因此,如果某圓柱形介質的折射率n未知,在實驗測出各階虹的角坐標φ的情況下,由圖15或根據式(8)可以求出K=1~4階虹分別對應的折射率n,求平均值作為折射率的測量結果.

(a)K=1 (b)K=2
舉例:在某次實驗中,圓柱形介質的折射率n未知,測出光屏上出現高階虹的角坐標,由式(8)得到K=1~4對應的折射率,如表3所示.

表3 由光屏上高階虹的角坐標計算的折射率

設計了高階彩虹現象的綜合探究裝置,采用不同波長的激光入射,研究了虹與霓的色散規律,設計了利用高階虹的角坐標測定介質折射率的方法. 將該裝置引入中學或者大學物理教學中,可以為彩虹光學現象的研究提供實驗平臺. 該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界中的物理現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加深學生對大氣光學現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