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濤 主任醫師 張健 主治醫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近日,很多人因頭痛來醫院就診,但很多頑固性頭痛并不是腦袋里有了問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脖子,醫學上稱之為頸源性頭痛。
患者可能會出現如下癥狀:“整個腦袋根本不敢動,腦袋一動就頭疼”“整個頭就像扣上了一個鋼盔,昏昏沉沉的”“半個頭蒙蒙的,眼睛發脹看不清東西,還惡心、嘔吐”“后腦勺悶疼得像要炸開一樣,需要不斷地用拳頭砸才舒服”。
您是否也有上述困擾?如果有,那接下來的這些問題需要認真了解。
頸源性頭痛的患病率為0.17%~4.10%,在嚴重的頭痛患者中17.5%為頸源性頭痛。后腦勺、頭頂乃至前額頭皮的感覺神經來自脖子,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小關節疾病等都可能使脖子里的神經受刺激,引發頭痛,解剖學已證實:頸1—3頸神經與頭疼密切相關。
頸源性頭痛患者往往感覺是“腦殼”痛,而不是“腦瓤”痛。此外,頭疼部位固定于單側,或是雙側交替發作的單側頭痛,且由頸部疼痛并向同側枕頂方向放射(僅供自我簡單診斷)。
某些特定職業者,如伏案工作者、發型師、木匠、卡車司機等。
《頸源性頭痛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9版)》推薦的中醫中藥治療法:
分清證型,辨證施治;風寒濕熱,對癥施術;以風寒證、風濕證、瘀血證多見,常出現以督脈、太陽經、少陽經病變;臨床中以葛根湯、小柴胡湯等疏風通絡,緩解頭頸和背部的肌肉痙攣,達到止痛的效果。
調節臟腑經絡氣血陰陽,使陰平陽秘,臟腑經絡氣血和暢,通則不痛,進而止痛。現代研究表明針刺可減輕對顱外痛覺感受組織結構的機械壓迫刺激;抑制疼痛信號的產生及在中樞的會聚和傳導;調控炎性因子以減輕炎性反應;調節腦血管、血液動力學,改善腦血管功能紊亂;提高腦功能區對疼痛的調控能力。
患者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保持良好的坐姿,盡量避免長時間端坐;補充足夠的鈣質,多喝牛奶,勤曬太陽。
如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就醫:
1.隨時間推移,頭痛逐漸加劇。
2.同時有發熱或皮疹。
3.頭部受傷。
如果頭痛突然發作且非常嚴重或患者感到頭暈,請立即就診或撥打120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