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閔保華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最常見的先天畸形之一,即尿道未開口于陰莖龜頭前方,而是開口在陰莖腹側、陰莖陰囊交界處或肛門前方的會陰部。正常情況下,人體胚胎在第6周時,尿生殖竇的腹側形成一個突起,稱為生殖結節,不久后,在生殖結節的尾側正中線上出現有一淺溝,稱為尿道溝,此后在激素作用下,生殖結節增長形成陰莖,尿道溝兩側的褶襞逐漸融合形成尿道。在此期間由于內分泌異常或其他原因導致尿道溝融合不全時,就會形成尿道下裂。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認為該病屬多基因遺傳病,有一定的家族發病傾向,據統計發病率為1/250~1/300。
尿道下裂的患兒最大的特點就是排尿異常。患兒不能像其他男孩子那樣站立排尿,只能選擇蹲式排尿,以避免尿濕褲子,這樣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造成自卑、害羞、自我封閉甚至異常性心理。同時,尿道下裂的患兒成年以后,即使睪丸附睪發育正常,能夠產生正常成熟的精子,但勃起狀態時,陰莖也是向下彎曲,并伴有疼痛,因此無法進行正常的性生活,會造成不育。

手術矯形是治療尿道下裂唯一有效的方法。尿道下裂手術成功率達到了90%以上。醫生會根據陰莖的實際條件選擇術式。絕大部分病例可以一次完成尿道重建、陰莖成形。只有少數病情復雜的患者,需要分次、分階段進行手術。手術目的是矯直下彎的陰莖,使尿道開口盡可能地接近正常位置,從而使排尿正常,并且成年后能有正常的性功能。

最新的觀點認為,嬰兒健康生長到6個月后,對麻醉的耐受力明顯提高,就可以考慮手術,最佳的接受手術治療的時間是在6~18個月。此時,孩子記憶模糊,性意識沒有萌發,陰莖增長的幅度小,手術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相對小些,對未來的心理影響也小。因為兒童性意識在3~5周歲得到確認,進入青春期以后,陰莖勃起明顯,尿道分泌物增加,皮膚腺體豐富,如果此時手術,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增高。
有生育計劃的夫婦平日要重視健康生活方式,多食用綠色無公害蔬菜,少用塑料餐具等,孕期慎用性激素類藥物,遠離輻射污染。雖然醫學越來越發達,但目前產前超聲檢查基本無法發現尿道下裂患兒,所以需要父母們在孩子年幼時多觀察,爭取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