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臨沂市交通運輸執法支隊 李翠娜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指出,從2020年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建成交通強國,進入世界交通強國行列。現代化交通網絡不斷拓展和完善,對于各個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作用,加上公路交通本身在國民經濟中就具有基礎性地位,加快公路運輸經濟改革創新發展將成為今后國民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力點。
另外,公路運輸經濟發展,對于周邊地區的經濟也有很大的輻射和帶動效應,尤其是在城鎮化進程中,我國逐漸縮小了城鎮與農村之間的差異。一個地區的發展水平往往取決于該地區是否能和外界取得良好有效的溝通,而取得良好交流溝通的基礎在于交通,所以,加強城鎮化建設,解決地區貧困問題,也必須要從加強公路交通建設為主,尤其是對于一些偏遠的深山地區,交通不便限制了當地居民的出行,也限制了當地經濟發展。
加強公路運輸經濟建設,無論是對于城市發展,還是對于城市周邊的地區帶動作用來講,都是有益的。而且通過發展交通經濟,可以將生產、分配和消費等多個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國民對物品的流通是存在一定的依賴感的,交通運輸經濟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強交通經濟建設,提高運輸效率,保證貨物運輸的安全性等,也能提升人們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
農村交通相對于城市來說較為落后,許多地方路況不佳,且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交通運輸經濟創新發展。基礎設施水平較為落后,是影響農村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因農村缺少先進優良設備與設施支持,無法推動農村公路運輸經濟水平不斷提升。
在我國部分地區農村公路運輸經濟建設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沒有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科學性、有效性、規范性以及合理性。同時,在農村公路運輸行業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沒有安排專業人員對該工作進行有效監管,使得公路工程項目整體質量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并且會導致大量資金資源浪費情況發生。另外,一些地區在完成農村公路建設后,缺乏先進技術手段、設施以及資金等資源開展養護工作,這不僅縮短了公路使用期限,還導致運輸行業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降低,從而嚴重影響農村各產業結構革新發展。
安全是交通運輸的基礎,無論交通運輸的效率有多高,速度有多快,最重要的都是要保證運輸安全,不僅包括運輸人員的人身安全,還包括運輸貨物安全。
縱觀我國公路運輸發展可以看出,交通運輸方面的安全性問題還比較明顯,經濟社會發展,交通線路逐漸增加,為交通運輸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運輸量大增,出現的交通事故也比較頻繁,不僅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威脅,還引起社會影響。
出現交通運輸安全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路運輸企業以及運輸人員缺乏安全意識,在公路交通運輸過程中沒有遵循相關規定,如超載現象、駕駛人員疲勞駕駛等,帶來安全隱患。
由于我國各地區地質情況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其在農村公路運輸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運輸企業要結合自身生產經營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運輸管控措施,保證在后期工作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從而更好地推動地方經濟與農村交通運輸行業有效融合。因公路運輸能夠讓駕駛員在運輸過程中自主把握行駛速度,并且公路運輸能夠有效縮短運輸時間,在運行中相對靈活,具有較高的運輸效率。但在實際運行工作中,駕駛者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合理安排和規劃線路,并及時替換相應指標,在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同時,切實保障自身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充足的資金供給是保證公路運輸經濟發展的前提。近年來,我國交通運輸規模不斷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范圍越來越廣,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交通建設資金來保證交通運輸的順利進行。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公路運輸經濟建設的財政支持,增加融資渠道。一方面,各地區可以根據當地經濟條件進行公路建設,設立公路建設項目,特別是公路、省道等公路項目,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同時,我們應該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術人員,用先進的技術解決公路運輸過程中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發行運輸債券來緩解運輸資金的問題。這種債權成本低,發行方案豐富,程序簡單。目前,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實施交通債券,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這有助于緩解公路運輸經濟的資金缺口。
提高農村公路建設水平,有利于改善農村交通經濟發展條件,打破農村自然封閉狀態,促進更多農產品銷售。同時,便捷的交通可以吸引更多的開發商和企業在農村投入大量資金成本,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進程。此外,農村公路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促進農村和城市之間的互動,增強其以往交通的效率、合理性和便利性,使農產品和各種農作物能夠通過便捷的交通工具及時運抵城市及周邊地區銷售,農村可以積極引進各種先進的城市設備,幫助農民開展生產工作,同時減輕農民的生產壓力,進一步提高農產品實際產量和農民經濟效益。此外,農村地區資源豐富。開發商可以通過便捷的交通前往農村地區進行投資和建設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改善農村地區的自然封閉狀態。通過開發一些農村地區的旅游資源和自然資源,可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日常生活質量和水平。
區域內城鄉差異過大,不利于經濟均衡發展。在公路運輸方面,城鄉之間的差異也很明顯。今后可以大力發展公路交通建設,連接城鎮,制定更加長遠的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例如,針對城鄉道路建設的技術障礙問題,可以派出優秀的施工技術隊伍到農村開展交通建設,解決交通道路建設的各種問題,提高道路質量和農村道路建設水平,為道路運輸業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帶動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此外,還應進一步打破不同地區之間的限制性壁壘。在公路運輸經濟中,只有加強各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打破地區壁壘,不斷優化運輸發展方式,才能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運輸經濟的一體化發展。
首先,需要做好農村公路的建設與養護工作。建立責任明確、運轉有序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全面落實政府農村建設管理主體責任,優化與完善農村公路績效評估與考核機制,實現“建即有養,養即到位”的目標。
另外需要加大養護資金投入力度,為養護工作提供資金保障,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經費足額納入財政預算安排中。此次需要加強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的建設,對連續長陡斷坡、急彎陡坡等重點路段進行改造整治,積極開展公路災害防治工作。結合事故調查情況做好多發點段隱患排查整治工作。
最后,全面落實“千燈萬帶”示范工程。加快農村公路平交路口減速帶建設,結合鄉道、村道設計限載標志,持續整治違規行為。
另外,需要不斷促進農村客運的發展。完善農村客運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合理調整運力結構,促進農村客運市場化發展,引導城市公交向農村線路延伸,推動城鄉客運的協調發展。
對農村客運經營者來說,需要更新公路營運客車推薦車型,引導廣大農民群眾乘坐合規客運車輛,客運車輛安裝衛星定位、視頻監控等裝置,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延伸至農村城市公交車的監管水平,禁止采用有乘客站立區的公交車輛。
管理工作是農村公路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提高公路運輸管理水平是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而農村公路運輸企業管理方面需要依照法律執行。因此,我國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農村公路運輸業實際發展情況,在原有的法律法規基礎上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確保運輸企業在開展管理工作時有法可依,以進一步提高管理工作質量和水平。同時,完善農村地區公路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管理體系,可以增強運輸環境及過程的合理性與規范性,防止因缺乏完善管理體系,而導致交通安全事故問題發生,為推動農村地區公路運輸經濟穩定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農村公路運輸工作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在新時代背景下,農村公路運輸企業要想進一步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及社會影響力,就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社會具體發展要求,制定科學有效的公路運輸安全管理制度,在提升公路運輸工作效率的同時,切實保障駕駛員與乘客人身及財產安全,為農民群眾日常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國各地區農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