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臨滄市社科聯佤族文化研究院 雷紅蓮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自覺認同,夯實我國民族關系發展的思想基礎,推動中華民族成為認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強的命運共同體。經過長期探索實踐,以傳統文化、節慶等各種社會活動為基礎,佤族創作形成了一系列的藝術表現形式,形成了“根脈、崇敬、尚美、樂觀、和諧”的藝術觀,對于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從古至今,佤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實踐運用佤族藝術觀“根脈”理念,就是要引導和教育佤族群眾把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放在第一位,強化“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三個離不開”教育,引導佤族群眾深化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實現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打牢民族團結進步的思想基礎,把習近平總書記“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圣國土”的殷殷囑托,扎根在思想上、實踐在行動上、落實在成效上,更加凝聚起守護邊疆、建設邊疆、維護團結的磅礴動力。
佤族認為萬物皆有靈,人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關系,對待天地自然采取的是一種敬畏的態度。特別是佤族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始樸素生態觀,客觀上起到了保護生態的作用。如植物崇拜保護了植被、森林,動物崇拜維護了自然界生物鏈的平衡,山石崇拜保護了水土,避免了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發生,江河湖泊崇拜保護了水資源,保障了水利和農田灌溉等等。實踐運用佤族藝術觀“崇敬”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導佤族群眾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循環經濟,維護良好生態環境,使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使佤族聚居區創建成為生態文明示范區。
實踐運用佤族藝術觀“尚美”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導佤族群眾既要自信地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包容地欣賞別人創造的美,這樣將自己之美和別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在美麗家園建設中,植入佤族優秀傳統文化,扮靚佤族村寨,使佤族民居更具有吸引力、影響力,成為點綴邊疆的多彩明珠。挖掘開發佤族民族特色食品,全面助力發展鄉村旅游,全方位滿足游客“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讓佤族群眾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讓佤族同胞共享經濟發展的紅利,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國共產黨帶領佤族人民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第一次千年跨越。佤族唱著《阿佤人民唱新歌》,開展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2020年與全國各族人民一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一道邁進了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二次跨越。實踐運用佤族藝術觀“樂觀”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導佤族群眾充分認識現在的美好生活是中國共產黨給的,繁榮發展局面是邊疆各族群眾共同創造的。牢固樹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理念,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心向黨、心向國家,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攜手邁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佤族強調團結和諧,人與自然要和諧,人與人之間要和諧,人自身的各個部分要和諧,各民族之間要和諧,婚姻關系要和諧等。實踐運用佤族藝術觀“和諧”理念,就是要教育引導佤族群眾講公平、講正義、講誠信,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法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依法妥善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切實提升邊疆民族地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