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冬 田菲菲 覃煒斐
有效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是高校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一項重要任務;充分發揮高校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高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關鍵之鑰。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高校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而言,既是“試金石”,又是“磨刀石”;既是“大戰”,又是“大考”。實踐證明,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高校黨組織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經受住了考驗,各高校黨組織也因此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了反應快速、運轉高效、處置合理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機制。
一是加強黨的領導。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高校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全面分析和研判事態進展,廣泛動員和凝聚師生力量,統籌安排和開展各項應對工作,確保全校上下一盤棋,群防群治齊動手,科學合理處置好突發公共事件。
二是完善應急機制。高校黨組織從體制機制、處置方案、人員隊伍、技術支撐等方面著手,建立統一、快速、靈敏、高效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有效防范和及時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同時,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常抓不懈,從嚴從緊從實做好各項預防措施,做到謀劃于未至之時,防患于未然之際,為持續推進高校治理現代化提供根本保障。
三是建立快速反應機制。高校黨組織牢固樹立“時間第一,生命至上”的觀念,本著“寧快勿慢、去繁就簡、迅速到位、講究效率”的原則,于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迅速作出應急反應和部署,及時啟動應急處置方案,做好緊急防護措施,確保將事件損失降到最低。
四是注重科學應對。高校黨組織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和事件實際果斷決策、適時出手。主動加強與校內外各職能部門、專業應急機構的聯系,尊重應急處置的一般規律,充分發揮專家隊伍、專業人員的作用和廣大黨員群眾的聰明才智,講究方法,科學分析,群策群力,務求實效,確保應對措施、方法和過程的科學性,防止盲目蠻干,避免造成更大危害。
五是堅持整體協同。高校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資源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優勢,廣泛發動黨員群眾,全面統籌整合社會力量,共同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工作,形成強大的應急工作合力,為奪取應急工作的勝利提供根本保證。
近年來,高校黨組織無論是防控新冠疫情,還是應對臺風、洪澇、地震等自然災害,抑或處理維權、輿情、安全等社會事件,都自覺遵循政治邏輯、科學邏輯和法治邏輯,進一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高校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握政治“高度”、彰顯處置“力度”、展現應對“速度”、體現人本“溫度”,為提升高校現代化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現實啟示。
一是把握政治“高度”。高校黨組織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履行政治職責、強化政治擔當、保持政治定力、加強政治監督,將“講政治”貫穿各類重大風險預測、預警、預防、化解、動員等方方面面,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全面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和成效。
二是彰顯處置“力度”。面對新冠疫情這樣傳播速度極快、感染范圍極廣、防控難度極大的突發公共事件,高校黨組織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堅持用戰時思維統領思想行動、用戰時標準強化執行落地、用戰時需要落實服務保障。實踐證明,高校黨組織以強大的號召力、組織力和戰斗力,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形成應急處置合力,確保突發公共事件應對過程和結果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三是展現應對“速度”。一旦發現或發生公共事件,高校黨組織應立即運用自身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第一時間作出快速響應,迅速啟動各項應急措施,在最短時間內按照事先制定的預案,聞令而動,聽令而行,積極救援,盡快處置,有序恢復。并將事態中的關鍵因素進行合理控制,全力避免災害或事件的損失擴大化。
四是體現人本“溫度”。高校黨組織堅持將“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作為最高標準,時刻將師生利益放在首位,積極回應師生需求,全心全意服務好師生,全力保護其合法權益,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高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必須不斷提高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師生組織力、處置執行力、社會號召力等,建成“體系全、質量高、響應快、處置好”的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對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高校黨組織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工作能力和水平。
一是提高政治領導力。高校黨組織必須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要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以及辨別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駕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風險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凝聚民心、匯聚民智、激發民力等方面努力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
二是提高思想引領力。高校黨組織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應急處置同等重要,必須“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要建立高校黨組織與師生群眾的良性雙向溝通交流機制,積極增強黨組織的思想創造、傳播、疏導和轉化的能力,不斷提高黨組織思想溝通的公信力、感染力、親和力和引導力,團結帶領廣大師生主動防患風險、敬畏風險、化解風險和戰勝風險。
三是提高師生組織力。提高高校黨組織在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中的師生組織力,強化組織建設是前提,筑牢戰斗堡壘是基礎,強化先鋒引領是動力。畫好“同心圓”。加強基層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牢牢把黨員和群眾凝聚在黨組織周圍,做到同心向黨、同謀發展、同向同行。擦亮“磨刀石”。加強組織育人,不斷促進黨組織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終保持自身的先進性、純潔性和戰斗力。當好“領頭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當好“主心骨”和“貼心人”,在工作中主動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充分發動廣大師生,積極主動地做好凝聚人心、疏通思想、匯聚力量等工作,從而贏得應對處置工作的主動權和發展優勢。
四是提高處置執行力。高校黨組織必須著力發揮“上下一盤棋”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科學排兵布陣,廣泛調動積極性,壓緊壓實責任,落實落細措施,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聞令而行,令行禁止。不斷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應對機制,吹響“集結號”,找準“發力點”,打好“連環招”。事前要下好防范的“先手棋”,不斷推進應急管理體制革新、機制完善、法制健全,形成“能用、夠用、好用”的應急管理體系;事中要出好應對的“組合拳”,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快速響應,統籌聯動,同心協力,聯防聯控,確保科學合理地處置好突發事件;事后要打好善后的“殲滅戰”,查漏補缺,狠抓整改,增長板、補短板、固底板,堅持“抓末端、清病灶”,避免死灰復燃,重蹈覆轍。
五是提高社會號召力。要建立高校“黨委領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管理機制,在應急狀態下酌情開展行之有效的社會動員,將各種力量凝聚起來,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自治組織和群眾、企業、志愿者等社會力量“資源豐富、貼近一線、組織靈活”的優勢,減少斥力,形成合力,穩住“基本盤”,開拓“增長點”,抓住“確定性”,夯實“壓艙石”,從而實現群防群治群控,確保應對處置突發公共事件更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