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廣州京穗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預應力技術的發展和逐步完善,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連續梁應用越來越廣泛,連續梁橋由于結構在恒載和車載等作用下,中間支點提供了一定的反向負彎矩,使得跨中正彎矩大大減少,且通常情況下負彎矩效應較正彎矩明顯不利。作為超靜定體系的連續梁,如溫度變化、地基沉降以及預加力等均會使結構產生次應力。混凝土結構采用鋼絞線提供預加力效應可以有效避免開裂,能夠充分發揮材料的自身優勢。從其特點來看,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相比簡支梁橋具有更強的跨越能力,且減少了伸縮縫的使用、超載能力大,剛度大、變形小等優點,在近代橋梁建筑方面,工程實際應用涉獵頗廣。
根據連續梁的受力特點,對于大跨度變高連續梁,邊中跨比值一般取0.5~0.8之間,以盡量使其邊中跨最大正彎矩相等,從而達到經濟的目的。針對變高梁,梁底多采用圓曲線或二次拋物線,折線性則較為少見,同時為滿足受力要求,箱室各板件尺寸多采用變厚度。根據施工特點,常見的有掛籃懸灌施工、整體澆筑施工以及移動模架逐孔施工等,實際施工時需結合現場情況進行合理選取合理。本文著重研究掛籃懸灌施工,由于掛籃懸灌施工需進行掛籃設計,對掛籃質量要求較高。施工時為保證兩側平衡,需要同步同量澆筑,確保兩側受力均勻。現實中,影響施工質量的因素各式各樣,而以其施工工藝最為直接,為保證施工質量,提高現階段工藝水平是該類橋梁更高更遠發展的重中之重[1]。
本文結合工程案例,以(72+128+72)m節段懸澆施工大跨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為研究基礎,利用邁達斯和BSAS綜合分析懸澆連續梁的受力特性,并相互校核本結構驗算的正確性,同時證明本橋梁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最終希望本文能為類似橋梁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
紹興某一鐵路連續梁橋,構造跨度為(72+128+72)m無砟軌道預應力混凝土單線懸澆連續梁。單線防護墻內側凈寬4.4m,橋面板寬8.5m。
橋梁全長為273.8m(含兩側各15cm梁縫),邊中跨比值為0.563。結構外部尺寸為中支點梁高9.6m,邊支點及跨中標準段梁高4.6m,支座距梁端0.75m,梁高按R=401.031m圓曲線變化。全橋共分71個梁段,A0梁段長14m;一般梁段劃分3m、3.5m、4.0m不等,邊中跨合龍段長均為2m,邊跨現澆段長7.75m。
箱梁采用單箱單室變高度截面。結構頂寬8.5m,底寬6.8m。結構內部尺寸為頂板厚0.5m;底板厚0.5~1m,其中,支點位置加厚至1.766m,邊支點加厚至0.8m;腹板厚則按0.5~0.7-0.9-1.4m折線變化。箱梁端橫梁后2m,中橫梁后2.8m。
標準橋面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標準橋面布置(單位:cm)
設計標準為行車速度80km/h;線路情況為單線;軌道類型為無砟軌道;荷載類型為ZK活載;地震等級為Ⅶ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α=0.05g。
(1)混凝土:橋梁采用鐵路用C50混凝土,防護墻采用C40混凝土,材料物理指標按鐵路相關規范執行[2]。
(2)鋼絞線:預加力采用標準強度fpk=1860MPa的高強度低松弛φs15.24鋼絞線;且縱梁滿布豎向預應力,其材質采用標準抗拉強度fpk=830MPa的φ25預應力混凝土用精軋螺紋鋼筋。
(3)鋼筋:HPB300、HRB400鋼筋應采用滿足(GB 1449.1—2017)及(GB/T 1499.2—2018)規定的鋼筋[3]。
(4)波紋管:縱向鋼束采用金屬波紋管成孔,豎向預應力則采用鐵皮管成孔;波紋管符合(JG 225—2007)中的規定。計算時取縱向預加力μ=0.23,k=0.0025/m,豎向預加力μ=0.35,k=0.003/m。
(1)恒載:混凝土容重γ取26kN/m3;二期:80kN/m,不均勻沉降按2cm考慮。
(2)車載:按標準ZK活載考慮[4]。
荷載組合僅考慮恒載和車載的組合作用(車載中含動力作用)。
邁達斯采用三維建模,BSAS則采用二維建模;均采用梁單元,預加力采用線單元模擬,兩者通過鋼束預應力進行耦合,其邊界則按常規連續梁體系模擬。圖2、圖3為單元劃分。

圖2 邁達斯三維梁單元建模

圖3 BSAS二維梁單元建模
箱梁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施工,其中中支點0號梁段在墩頂支架澆筑,其余各梁段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時須同步對稱澆筑至最大懸臂段,確保梁體縱向受力平衡,之后施工邊跨合龍段,最后施工中跨合龍段,直至成橋狀態。計算時考慮掛籃及附屬設備重不大于最大懸灌節段重量的50%,本文計算時按900kN加載考慮。
(1)正應力結果對比。根據兩款軟件計算結果,繪制如下全橋模型正應力對比圖(符號方向按邁達斯結果給出,壓為負、拉為正),從結果來看,結構下緣正應力整體趨勢已相當吻合,結構上緣正應力在中支點位置附近略有差異,但整體趨勢相差不大。根據規范要求,運營階段結構不容許出現拉應力,由圖4、圖5可知,本結構設計滿足規范要求[5]。

圖4 上緣正應力對比

圖5 下緣正應力對比
(2)抗裂結果對比。根據抗裂計算結果,結構最小抗裂安全系數整體擬合較一致,于跨中位置附近有所差異。根據規范要求,結構最小抗裂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1,本結構設計最小抗裂安全系數為1.34,滿足現行規范要求。最小抗裂安全系數對比如圖6所示。

圖6 最小抗裂安全系數對比
(3)強度結果對比。根據強度計算結果,結構最小強度安全系數整體擬合較一致,于跨中位置附近有所差異。根據規范要求,結構最小強度安全系數不得小于1.98(1.1×1.8),本結構設計最小強度安全系數為2.35,滿足現行規范要求。最小強度安全系數對比如圖7所示。

圖7 最小強度安全系數對比
(4)豎向變形對比。根據豎向變形計算結果,結構在車載作用下豎向變形擬合相當一致。根據規范要求,結構最小豎向變形不得大于計算跨徑的1/1900,即13200/1900=67.3mm,本結構設計主跨最大豎向變形為26.4mm,滿足現行規范要求。車載作用下豎向變形對比如圖8所示。

圖8 車載作用下豎向變形對比
(5)殘余變形對比。根據殘余變形計算結果,兩款軟件在計算收縮徐變上有所差異,整體趨勢基本一致,且殘余變形幅度較小,整體結果相差不大。根據規范要求,無砟軌道最大豎向殘余變形不得大于20mm,本結構設計主跨最大豎向殘余變形為2.54mm,滿足現行規范要求。恒載作用下豎向殘余變形對比如圖9所示。

圖9 恒載作用下豎向殘余變形對比
(1)根據以上描述的計算結果,全橋在恒載+車載作用下均處于受壓狀態,達到了設計基本預期的要求。
(2)根據上述結構的應力、強度、抗裂和豎向剛度的對比結果來看,兩款軟件擬合較好,相互驗證了兩款軟件計算的正確性;同時證明了本橋梁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3)從上述結構十年殘余變形的結果來看,兩款軟件計算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整體相差不大,符合規范要求。
選取一個合適的軟件能夠大大降低橋梁設計難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文結合工程案例,提供了邁達斯和BSAS兩款軟件在設計節段懸澆施工大跨連續梁中的各性能指標結果對比。從結果來看,兩款軟件均具有一定的優勢,且兩者擬合較好,互相驗證了彼此的正確性,同時證明了本橋梁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此外,兩款軟件于殘余變形計算上仍有所差異,但整體相差不大,在結構設計上,均值得采用。對于相對復雜的橋梁,為確保結構安全,仍建議通過軟件之間的相互校核來達到想要的目的。最終希望本文能為類似橋梁提供一定的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