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新 黃富慧 張一諾
2021年11月22日,在第四屆世界媒體峰會上,全球260多家媒體機構代表見證了世界媒體峰會全球新聞獎冰雪運動攝影大賽獲獎結果揭曉,21件參賽作品從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870位攝影師提交的2740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11件獲得大賽一等獎和提名獎、10件獲得峰會主席團特別獎。
2014年首屆世界媒體峰會全球新聞獎(以下簡稱2014年全球新聞獎)在世界新聞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此次攝影大賽延續了2014年全球新聞獎“真實、客觀、卓越”的宗旨,并在形式和內容上創新。2014年全球新聞獎是一個綜合性大賽,而此次比賽聚焦“冰雪運動”和“攝影”兩個關鍵詞。新華社作為國際奧委會認可的國際通訊社、新聞攝影國家隊,于北京冬奧會舉辦前夕,在峰會框架下舉辦冰雪運動攝影大賽,意義重大。正如最佳照片獲得者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阿列克謝·菲力波夫所說:“有這樣一個大型體育攝影比賽真是太好了,特別是在北京冬奧會前夕舉辦這樣的比賽尤其有意義,我非常期待北京冬奧會,北京冬奧會將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比賽,他將幫我們把人民團結在一起。”評委會主席鮑勃·馬丁則號召所有參賽者“拿起手中的攝影設備,無論是專業相機還是手機,一起記錄北京冬奧會!”
2021年3月,在新華社社領導的創意、指揮下,世界媒體峰會全球新聞獎冰雪運動攝影大賽籌備專班成立,正式啟動大賽相關工作。
作為世界媒體峰會秘書處所在地,新華社成立冰雪運動攝影大賽組委會,成為大賽規則的制定方。組委會在參考國際通行做法的基礎上制定了獎項設置、參賽要求、參賽作品技術標準、評審流程、評委會組建等各項規則,并征得峰會秘書處成員的同意。
籌備專班在辦賽的各個方面力求完美。從2021年3月到2021年11月,制定各種規則、搭建征稿和評審網站、組建評委會、全球征稿、組織評審,環環相扣,緊鑼密鼓。考慮到冰雪運動主要在北半球發達國家,為了團結更多南半球和發展中國家媒體機構和媒體人,鼓勵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組委會特設了“峰會主席團特別獎”,最終來自南非、埃及、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參賽作品獲獎。南非駐華使館應邀參加峰會,專門詢問該國參賽情況,在獲知該國有照片榮獲“峰會主席團特別獎”后,表示感謝。
評委水平的高低對比賽水平有重要影響。在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蘭紅光和體育部副主任周杰的一致推薦下,國際知名體育攝影師鮑勃·馬丁同意擔任此次攝影大賽的評委會主席。剛剛卸任國際奧委會媒體運行總監的安東尼·埃德加也加入進來,擔任評委。有了國際體育攝影圈的知名大腕助陣,峰會主席團成員機構、知名攝影媒體機構紛紛推薦了一批重量級評委:塔斯社攝影部主任格里戈里·杜科爾、今日俄羅斯攝影部主任亞歷山大·施托爾、美聯社攝影部副主任坎帕·丹尼斯、共同社攝影部副主任網裕子、德新社攝影部主任佩爾·格里姆、蓋蒂圖像公司美國首席體育攝影師埃茲拉·肖,路透社、法新社、印度教徒報、歐新社等也推薦了資深攝影師擔任評委。新華社蘭紅光、周杰、黃文、王建華亦擔任評委。最終,大賽擁有了一個由17位體育攝影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星光閃耀。
習近平主席致第四屆世界媒體峰會的賀信中表示,希望參會嘉賓“努力做民心相通的傳播者、人文交流的促進者”。回看過去八個多月的工作,整個攝影大賽的籌辦過程,就是組委會努力踐行習近平主席囑托的過程。
17名大賽評委中,來自西方主流媒體的評委占了大多數。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委的專業性和積極主動性,如何做到求同存異、發揮主導作用、擴大影響力?這是大賽組委會一直努力的方向。
因疫情原因,評審等工作只能在線上進行。如何順利完成投稿、評審及其他工作?大賽組委會認為,簡單明了、操作順暢的專業投稿和評審系統將發揮關鍵作用。因此,如何讓參賽者在幾分鐘內順利完成投稿工作?如何確保評委在兩個小時內無需咨詢任何技術人員便可獨立完成一輪評審?這些難點是組委會從一開始就致力解決的問題。
為安全、快速、便捷地管理全球用戶線上提交的作品,并最終完成評審,大賽組委會與新華網共同研發了三套相互連接但又相互獨立的技術系統,分別為大賽官網、投稿系統和專家評審系統。系統在設計之初,大賽組委會便確定了八項原則,即先進性、集成性、開放性、易用性、拓展性、穩定性、時效性和安全性,保障大賽順利、安全、公開、透明地舉行。
投稿系統和專家評審系統是大賽順利進行的核心。這兩個系統各司其職,實現了全球用戶便捷登陸、智能投稿等服務,確保了系統間貫通,保障了投稿作品全部進入評審環節。
專家評審系統是大賽的核心決策中樞,是組委會根據大賽評審規則設計出的集審稿、評審、統計等功能于一體的智能化在線服務系統。它以投稿作品為數據源,根據評委參加的評審階段開放不同評審權限,提供包括作品瀏覽、投票評分等服務。系統頁面設計人機交互性強,擁有很多智慧功能,例如照片分組、分數排序、圖片細節瀏覽、評審結果自動保存等。這些功能將評委從海量信息中解放出來。
此外,大賽組委會專門組織人員對投稿和評審系統進行多次測試,了解、匯總海外用戶注冊、投稿等可能出現的問題,解決存在的漏洞。在評審過程中,共同社、歐新社評委紛紛告知大賽組委會,評審系統使用順暢、方便。
從組建評委會開始,組委會與各位評委迅速建立起聯系并開展工作。眾多評委遍及多個時區,加之疫情影響、線上評選等諸多情況,這給組委會帶來了一些困擾。評審期間,組委會召開了三次評委視頻交流會。隨著視頻會議的不斷召開,評委們對組委會的組織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評審結束,評委會主席鮑勃·馬丁由衷感慨此次評審的不易:“評審本來應該是大家坐在一個房間內一起討論的,現在卻只能通過郵件、視頻、電話進行。感謝組委會的組織工作,讓我們順利完成了評審。”
在眾多參賽者中,大賽組委會聯系最多的是進入終評的參賽者。在聯系過程中,組委會發現這些身處世界各地的攝影師都十分忙碌。例如,獲動作單幅提名獎的塔斯社記者謝爾蓋·博比列夫,一連數天聯系不上,而評委又在催要照片原圖進行鑒定,后來通過塔斯社外事局了解到他在新冠疫區采訪。組委會再與其聯系時特地對他表示了理解與慰問。獲得故事單幅提名獎的安德烈·沙蘭是一名俄羅斯自由攝影師,他長期在極寒地帶拍攝,所處地經常沒有信號。在回復組委會的第一封郵件中,他一副脾氣不太好的樣子。經過數次溝通,他在給組委會的信中寫道:希望理解他所處的艱難環境;感謝組委會舉辦這樣的比賽,希望大賽能夠繼續舉辦下去,能夠繼續從世界各個角落搜集到有創造性的照片,讓人們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審看所處的世界。
總結經驗,砥礪前行再出發。2021年“今日俄羅斯”主辦了“斯捷寧國際新聞攝影大賽”,塔斯社主辦了“國際新聞攝影大賽:戰勝新冠”。我們要繼續用好世界媒體峰會這一平臺和品牌,把全球新聞獎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