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井泉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健康領域數字經濟發展,多次提出推進“互聯網+醫療”“區塊鏈+醫療健康”,加快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進全國統一電子病歷制度建設。
第一,建立統一電子病歷制度十分必要。現在,到醫院看過病的人都有自己的病歷,但分散在就診過的各個醫院;絕大部分醫院也都有自己的信息化系統,在本院內實現了電子病歷共享。問題是醫院之間的信息互不聯通,患者每到一個醫院看病,醫生要從頭問起,浪費了醫生時間,加劇了“看病難”的矛盾,導致了很多的藥品浪費和重復檢查檢驗,既不方便患者,也浪費醫療資源。
第二,建立統一電子病歷制度意義重大。統一的電子處方是電子病歷的重要內容。建立了統一病歷制度,也就建立起了統一電子處方制度。這項制度,不僅僅是方便患者,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而且可以減少醫生開處方的差錯,對醫生是很好的保護。對全社會來說,有利于加強對醫療機構和醫生處方行為的監督,減輕醫藥費負擔;有利于對各類疾病的精確統計,使藥品研發與臨床需求更加貼近;有利于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縮小城鄉之間、中小型醫院與大型醫院之間醫療水平的差距。
第四,建立全國統一的居民電子病歷制度有很好的工作基礎。2009年國務院印發的醫改方案提出建立居民健康檔案。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提出“推進全國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整合共享”。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圍繞居民統一電子病歷制度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第五,建議從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入手推進全國統一的居民電子病歷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居民電子病歷制度,我國的難點不在于技術上的困難,也不在于數據確權、交易、開發利用以及大家都關心的居民隱私保護,這些都是問題,但都可以解決,都有國際經驗可以借鑒。我國的難點在于破除醫療機構以藥養醫的補償機制,在于理順醫療服務價格。一是我國公立醫院人員工資性支出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藥品耗材和檢查檢驗收支的結余。實行電子病歷實現數據共享后,由于重復檢查檢驗、大處方減少,醫保監督無處不在,醫院這方面收入會大幅度減少,這是電子健康檔案提出多年難有實質性推進的重要原因。二是2009年國務院印發的醫改方案就已經明確逐步將公立醫院補償改為“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兩個渠道”。2021年9月,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推廣福建省三明市實行醫生年薪制改革的經驗。中央確定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三是要堅持“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原則,在不增加社會醫藥費負擔前提下,堅定不移地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使醫生的薪酬通過其醫療服務能夠達到合理的收入水平,使醫生的職業能夠吸引社會最優秀的學生學醫,畢業的臨床專業學生能夠留在醫院從醫。
只要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這個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全國統一的居民電子病歷、電子處方制度就一定能夠建立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在大健康領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