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梅林 圖Amanda Slater

如今,富爾尼耶是英國的特色街區,一側是古老建筑,一側是藝術展示區、酒吧、咖啡廳,既有古典的英倫情懷,又有時尚流行的氣息。
18世紀初期,一些法國胡格諾派教徒為躲避紛爭,從法國各地逃往英國。他們或富有,或擁有一技之長。而胡格諾蠶絲編織工藝,就此開始在倫敦東區斯皮特爾菲爾茲中心地帶穩住腳跟。
為了接納這些外來的豪紳和織工,1720年左右,街道兩旁建起了聯排家庭別墅,專供織工以及絲綢商人購買、租賃。這些房屋的設計極其精細,樓梯、壁爐、門框上都是精美的雕刻花樣。
很快,街道一帶幾乎被胡格諾移民占據,編織工藝影響擴大,這片區域逐漸成為絲織工藝的中心。于是,最具代表性的胡格諾豪紳“喬治·富爾尼耶”被當地人選中,人們用其姓氏為這條街道命名。
這些聯排別墅不再純粹用于居住,而是被打造成了“工作室”。走進現在的胡格諾織工別墅,會發現一樓房間曾是絲織成品的陳列室,而最高層往往是玻璃閣樓。自然光線透過閣樓的巨大窗戶,恰好能投射在排列的織布機上。數百年前,無數個白日里,織工們便是憑借著天光在頂樓長時間做工。
如今,這些織工的痕跡仍然留在別墅中,成為這片街區的歷史風光,其中有一些較為著名的豪宅。譬如“霍華德豪宅”,它位于富爾尼耶街道14號,房屋的主人威廉·泰勒有著“木匠和紳士”之譽,他設計好整棟宅子,短暫居住后租給了當時的絲織工。織工們在豪宅的頂層大閣樓裝上織布機,相傳維多利亞女王加冕時所穿禮服的絲綢,便是在這里織就。
到了格魯吉亞中后期,盡管倫敦的絲織業走向沒落,但移民仍源源不斷,帶來不同的文化,藝術界的名人也曾匯集在這條街道上。最為著名的是吉爾伯特和喬治,作為倫敦東區的“活體雕塑”藝術家,多年來,他們一直居住在富爾尼耶,這條街道曾經的空曠、陰沉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有體現。
除了歷史遺留,富爾尼耶其實還充滿兇險神秘的色彩,因為它曾是“開膛手杰克”出沒的地方。就在街道西側角落里,有一家十鈴酒吧。1888年某夜,一位名為瑪麗·凱利的女性從這間酒吧離開,第二天,尸身便在附近被發現……據說這是“開膛手杰克”的兇案中最后一名受害者。而實際上,當時保留下的結案報告顯示,有五名受害者的住處都離這家酒吧相當接近。以至于往后數年間,當地人常用“開膛手杰克”來代稱這家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