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心雨
(云南農業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2016年,我國首次提出要推動“農業綠色發展”。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十九大報告定義了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本理念,并把農業綠色發展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2019年,云南省環境科學學會召開了“十四五”生態環境規劃思路內部研討會,明確指出云南省各地要以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為目標。
近年來,隨著綠色農業的快速發展,許多學者都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了評價。江三良等[1]從綠色生產、經濟效率、生活水平3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對安徽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評價;趙會杰等[2]運用改進的熵值法對我國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評價;竇艷芬等[3]運用層次分析法對2010—2018年間天津市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評價;郝嘉楠等[4]從水資源利用、環境污染和環境質量、增長質量3個方面構建石羊河流域綠色農業發展指標體系并分析其變化情況;許烜等[5]從資源利用、環境友好、生態保護、農村發展四個維度構建了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敬莉等[6]從資源環境承載力、環境友好、生態保育、資源節約利用和綠色供給等5個方面確定黃河流域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本文從農業資源、產地環境、農業生態和綠色供給4個方面選取相關指標對云南省2011—2020年間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綜合測評,以期為農業綠色轉型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觀依據及對策建議。
本文遵循指標體系設置的科學性、系統性、真實性等原則篩選評價指標,借鑒既有的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7-10],以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作為目標層,以農業資源、產地環境、農業生態和綠色供給4個維度作為一級指標,選取12個二級指標構建農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指標數據主要來源于2012—2021年的《云南統計年鑒》。根據農業綠色發展的內涵,在借鑒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將單位面積化肥使用量、單位面積農藥使用量、單位面積農膜使用量及耕地復種指數界定為負向指標。
熵值TOPSIS模型是將熵值法與TOPSIS法相結合的一種常用賦值表權重評價模型,該方法可有效反映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變化態勢。本研究先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保證其客觀性,然后采用加權TOPSIS法對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測算,通過評價目標與最優解的貼合度來衡量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變化態勢。具體步驟如下:
1)指標無量綱化處理后平移。

其中,yij代表指數的標準值,xij代表指數的初始值,xjmin和xjmax分別代表評價區域內指標的最小值和最大值,n為樣本個數,m為指標個數。
2)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


表1 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及權重
3)計算加權決策。在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初始矩陣基礎上,結合權重Wj構建出規范化評價矩陣Z。

4)正負理想解及指標到其的距離。

5)計算綜合評價指數。

其中,Ci越大,各評價對象與正理想方案的相對接近程度越高。
本文對近十年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進行測評,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1—2020年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指標得分表
2011—2020年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在總體上取得明顯成效,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綜合評分從2011年的0.090上升至2020年的0.232,上升了0.142。從4個一級指標來看,除了產地環境指標呈現先下降再緩慢上升的態勢,其他3項指標總體都呈現出緩慢上升的態勢。各個一級指標年均增長率排序情況:農業生態>農業資源>綠色供給>產地環境。
農業資源指標總體呈現出緩慢上升的態勢,2020年同比2011年提高了0.62。隨著農業生產環境的改善以及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農機投入等資源消耗逐漸走低,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有所增強,且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有序推進,為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地環境指標呈現先降后升的態勢,在2017年降至最低點,隨后反彈保持持續上升的態勢,表現出明顯的倒U型變化態勢。這主要是由于化肥、農藥、農膜等投入因素變動所導致的,各要素投入均保持著一定幅度的增長,隨后集約型農業模式大范圍推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范圍推進。農業生態指標總體呈現先平緩增長后快速上升的態勢,從2011年到2017年之間波動不大,呈現平穩上升的態勢;從2011年的0.002上升至2020年的0.126,累計提高了0.124,這是因為云南省的生態環境底子較好,近年來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500萬km2以上,自然保護區面積比重逐年增加,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綠色供給指標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從2011年0.003上升至2020年的0.018,累計提高0.015,2020年同比2011年提高了5。這主要是因為云南省一直以來高度重視農業生產,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出臺了許多促農、惠農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戶生產的積極性,且隨著科技投入增加,農業生產的投入產出效應不斷提升。
本文運用熵值TOPSIS法對2011—2020年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開展綜合評價。2011年以來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總體呈上升態勢,2011年的綜合評分為0.090,2020年提高到了0.232,增幅非常顯著。從變化態勢來看,具體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1—2017年,表現為有波動的變化,呈現先下降后上升的態勢;第二個階段是2017—2020年,表現為穩步增長態勢,這與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十九大報告定義的農業綠色發展的基本理念相吻合。2016年以來國家層面和云南省政府層面密集出臺了有關農業綠色發展的各項政策,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從而推動了云南省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的大幅提升。
1)節約農業資源并保護產地環境。加大耕地資源保護力度,建立耕地質量動態監測與預警系統,加快促進清潔生產,通過現代農業信息技術進一步降低農藥和化肥使用程度,采用可降解的農用薄膜,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
2)保護農業生態并提高綠色供給。加強自然保護區工作,進一步提高森林覆蓋率,注重農業面源污染的防治,農業生產資料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要強化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加強農產品生產過程控制,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3)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推動職能轉變,加大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激勵力度。各級農業部門應有針對性地規劃地區農業發展方向,因地制宜推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