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祥 , 寧 璐 , 馮明歌
(1.北京農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北京 102206;2.北京農學院圖書館,北京 102206)
2021年11月19日,經農業農村部黨組研究并報中央編辦批準,農業農村部成立了大數據發展中心。農業大數據推動傳統農業實現突破,促進農業數字化發展。當前,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鄉村產業發展進步提供了有效的途徑[1]。北下寺村旅游產業和農業大數據技術融合發展,因地制宜開發北下寺村鄉村旅游產品,推動北下寺村旅游產業提質增效,打造具有北下寺村特色的旅游品牌。北下寺村種植核桃、柿樹、花椒等農作物,由于傳統農作物經濟效益低,農民收入普遍不高,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鄉村的生態環境等自然信息進行數據處理,通過相關算法模型分析,得出一些能夠適宜當地氣候而且高經濟收益的農作物,農民可以大量種植這些農作物,以提高農民的種植收益,推動北下寺村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助力北下寺村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北下寺村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的中部,原來名字叫做下寺,因為村子的東邊有一個圓明寺而得名。因與張坊鎮下寺重名而更名北下寺。鎮域西部,東南距房山區中心有大約10 km。北下寺村轄域面積近4 km2,全村共有70戶人家。北下寺村的糧食作物以玉米、谷子為主,有柿樹、核桃樹、花椒樹等。北下寺村莊處于低山區,北下寺村共有耕地247畝,平均海拔292.6 m。
著名景點圓明寺就位于房山區周口店鎮北下寺村。圓明寺的規模小巧,群山之中,城堡樓閣、壁畫滄桑,放遠而望,山岳磅礴,繞山之路,通向遠方。圓明寺為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名勝古跡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2021年7月23日,周口店鎮以黃山店村為龍頭的8個村成功申報了國家鄉村振興示范區項目,是全國40個重點支持示范區項目之一,也是唯一代表北京市參與國家層面建設的國家級示范區[2]。該項目涉及周口店鎮西部山區8個村,包括北下寺村、拴馬莊村、黃山店村等村,總面積約4 795 hm2。歷史上,示范區走的是傳統資源產業發展道路,主要發展水泥、石灰、石材等產業,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近年來,示范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全面退出資源型產業,依托獨特的生態優勢和文化資源,大力發展休閑旅游、民宿、特色農業等產業,努力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逐步形成了以黃山店為龍頭、輻射帶動周邊村莊協同發展的態勢[3]。
游客對鄉村旅游的基本需求在不斷增加,尤其是在吃、住、行方面,“吃”要有鄉村特色,色香味俱全的菜品;“住”既要有優美的環境,又要有地方特色,還要有空調、衛生間、環保設施等。因此,北下寺村要大幅度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賦能北下寺鄉村產業的發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北下寺村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如經營理念、營銷手段、服務禮儀、管理能力等。北下寺村年輕人少,信息技術人才匱乏。
實踐證明,北下寺農產品的品牌競爭力不夠強,顧客的購買意愿不夠強烈,導致特色農產品銷量比較低,盈利受到影響。北下寺村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生態環境優美。北下寺村擁有品種豐富的優質特色農產品。但由于品牌分散,知名度和影響力不足,北下寺村仍處于與外部品牌單打獨斗的階段,未能整合資源優勢形成合力。
大數據技術與鄉村旅游產業相融合,可以彌補鄉村旅游科技程度偏低的短板。例如,在明十三陵景點的旅游營銷中,該景區工作人員在網絡上獲取海量數據,然后對目標受眾偏好進行可視化分析,基于時間和游客行為進行分析,收集多種類型數據,包括多種數據維度,在此基礎上形成景區的產品主題形象定位。這樣能夠反映游客的旅游需求以及偏好特征,做到精準營銷,最終該景點的游客到訪量增長了30%,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4]。
北下寺村可以借鑒該案例,北下寺村鄉村旅游產業可以結合大數據分析系統,構建產業監測平臺,通過分析北下寺旅游各種相關數據,做到精準營銷,實現目的地的精細化管理。在北下寺營銷平臺上,進行可視化數據分析,實現北下寺景點精準營銷,提高北下寺村民收入。
大數據技術也可以應用在農業資源稟賦分析上,通過結合當地的農業特點和產業特征等,采集當地農業領域相關數據,進行綜合性分析,主要目的是探索如何從當地農業資源稟賦中發展農業生產,分析農業種植作物的產量。數據處理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云平臺資源稟賦數據處理流程
該平臺可以對北下寺村農業的產業結構和自然資源的生態系統進行綜合性評價,通過構建指標體系相關的模型,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環境進行資源稟賦分析。這樣可以助力北下寺村農戶對區域農業產業結構和自然資源協調度進行綜合評判,明確北下寺村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以及優勢產業。
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大數據技術在治理方面的應用,因此實現北下寺農業現代化,要建立北下寺鄉村的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對鄉村的各種數據進行整合和處理分析,找到存在的短板,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數據的獲取是農業大數據發展的基礎,目前農業大數據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農業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未來在農業信息化領域大有可為。同時,要大力培養信息技術型人才,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北下寺村的景觀進行線上宣傳,結合VR技術制作虛擬影像,吸引更多旅客來實地參觀。利用好大數據技術對北下寺各種具有吸引力的物質文化進行相關處理,擴大影響力,實現引流,助力北下寺村鄉村信息化建設[5-8]。
基礎設施是鄉村旅游的起點,良好的基礎設施可以提高鄉村旅游的水平,為鄉村旅游的升級開辟嶄新的道路。建議北下寺村按照“生態、環保、自然”的原則,對村落進行“美化、照明、凈化”工程的重新升級。只有自然的東西,才能使城市人體感受到舒適。這樣旅客對景區會產生更好的印象,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游玩。北下寺村應該完善基礎設施,為后期面對巨大的客流量做好準備。首先,要建好民宿等各種設施,保證旅客能夠正常入住;其次,建設停車場,保證景區交通井然有序,避免現場混亂;最后,建設醫護中心,要有人性化服務,對于突發情況要及時得當處理,保護旅客的生命安全,給旅客帶來放心的體驗。
發展北下寺鄉村旅游,必須重視北下寺生態資源與文化資源的有機整合,挖掘北下寺圓明寺文化資源。區、鄉政府和全村居民要共同努力,挖掘圓明寺文化資源,增添創意亮點,將圓明寺等文化元素注入北下寺鄉村旅游餐飲、住宿、觀光、娛樂等各個環節,推出具有創意的文化產品,結合傳統文化故事和當下熱點,設計出讓旅客喜愛的文創產品[9-10]。對于當地特色景點可將其傳說故事通過立碑形式進行推廣宣傳,或者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將傳統文化表現出來,給旅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帶來更多的游客。此外,應盡快成立文化宣傳部門,在各大媒體平臺建立自己的賬戶,推廣旅游景區的特色文化宣傳活動,促進當地的旅游產業發展,積極推動北下寺圓明寺文化創意產業與鄉村旅游的有機融合。
通過以上分析,就新時代鄉村旅游產業如何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筆者結論如下:首先,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可以解決北下寺村民的就業難問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帶動北下寺村的產業發展。鄉村旅游盈利模式要創新,結合北下寺村的地方特色,延長鄉村旅游的產業鏈,創造附加值。增強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北下寺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的積極性。在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時,不能盲目開發,導致商業化氣息過重,更不能輕視疏忽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造成“千村一面”,失去了北下寺村的特色,容易造成旅客量流失,要保護好鄉村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旅游產業強有力的優勢,更是吸引力的根基所在。北下寺村可以通過研發旅游紀念品、舉辦北下寺特色活動、建設文化展廳等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們,還要加強地方政策的引領,激發北下寺村民參與特色文化的保護行動。其次,要優化北下寺鄉村治理體系,由于鄉村旅游發展會打破北下寺村原有的生產經營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一些問題。所以,北下寺村要構建穩定的高效治理體系,要大力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帶動鄉村的產業興旺,提高村民的生活條件,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農業信息化技術與農業的各個環節相結合,將農業生產與信息技術集成為一體,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環境進行資源稟賦分析,助力北下寺農戶對區域農業產業結構和自然資源協調度進行綜合評判,明確北下寺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北下寺村鄉村旅游產業應結合大數據分析系統,構建產業監測平臺,通過分析北下寺村旅游的各種數據,做到精準營銷,達到鄉村產業效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