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本刊記者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2021 年11 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從13 個方面總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全面從嚴治黨。
時間回到2012 年12 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各地區各部門陸續制定相應規定、細則并嚴格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如今,八項規定成為家喻戶曉的高頻詞、作風建設的金字招牌。隨著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種種被群眾詬病的作風積弊逐漸減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2012 年12 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八項規定。短短600 多字,卻內涵豐富,從調查研究、會議活動、文件簡報、出訪活動、警衛工作、新聞報道、文稿發表、勤儉節約等8 個方面對加強作風建設立下規矩,不搞四平八穩,不喊空洞口號,直面現實問題,提出具體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黨內存在的問題,抓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刀”。
2013 年9 月28 日,中央紀委公開通報了一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問題:海南省衛生學校違規購買384 份月餅券,發放給教職工共計12 萬余元,所需費用在學費收入財政返還資金中列支。這是全國第一起因違規購買月餅而被處理并通報的案例。
此后,從公款購買贈送月餅、賀年卡、煙花爆竹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具體問題抓起,一連下發3 道禁令;之后又拓展到抓違規公款吃喝送禮、公款旅游、公車私用、違規建設樓堂館所、大辦婚喪喜慶、濫發錢物、出入私人會所等12 個方面具體問題。有關部門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盯住,對頂風違紀從嚴查處,對典型案例通報曝光。隨之出臺的一系列規定,讓許多監督手段逐漸固化為制度,廉政防線不斷筑牢。各級黨組織自覺向黨中央看齊,認真履行主體責任,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納入全面從嚴治黨大局。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并把反“四風”、反腐敗與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相結合,剎住了過去認為不可能剎住的一些歪風,糾治了多年未除的一些頑瘴痼疾。黨風政風發生可喜變化,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國家統計局民意調查顯示,95.8%的群眾認為2020 年全面從嚴治黨卓有成效,比2012 年提高了16.5 個百分點。
剛剛過去的2021 年,是八項規定出臺的第9 年。“動真格”是許多人對八項規定的印象。而“持續動真格”,則是過去9 年中的常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的一系列數據最直接體現了這一點——
2021 年12 月28 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情況月報數據。通報顯示,2021 年11 月,全國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1024 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16483 人(包括60 名地廳級干部、861 名縣處級干部),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159 人。根據通報,2021 年11 月全國共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5692 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8976 人。根據通報,2021 年11 月全國共查處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問題5332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7507 人。
這已是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連續99 個月公布月報數據。從2013年8 月建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查處情況月報制度起,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堅持每月定期公開發布相關數據,向社會不斷釋放馳而不息糾治“四風”的強烈信號。
“中央八項規定不是只管5年、10 年,而是要長期堅持。”
“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
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字字鏗鏘、擲地有聲,彰顯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
問題常起于毫末,禍患常積于忽微。藏在一頓飯、一包煙、一瓶酒、一張卡里的“四風”問題,往往是領導干部墮落的開始,直到肆無忌憚收受貴重禮品、巨額禮金,跌入腐敗的深淵。
有個別黨員干部將婚喪喜慶變成乘機斂財的工具。云南省臨滄市鳳慶縣農業農村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楊語發在其子升學宴上,收受親屬以外585 人禮金30 余萬元,11 名處級干部、125 名科級干部在禮金賬本中“榜上有名”,全縣近四分之一的處級干部成為其座上賓。在云南省鎮沅縣勐大鎮文況村,為祝賀黨總支書記陳宗良喬遷,2 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竟也隨禮330元,最終,陳宗良受到嚴肅處理。
有個別黨員干部相互攀比、鋪張浪費。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榮河鎮謝村原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呂春林在為其女操辦婚慶事宜時,連續9 天設宴160 桌,宴請1600 余人,搭建豪華彩棚1800余平方米。在個別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一些商人不但通過操辦婚喪喜慶比闊炫富,還借機大肆宴請黨員干部、派送紅包。
自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對違規公款吃喝、違規收送禮品禮金、違規公款旅游等享樂奢靡問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露頭就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近年來,在生態環境保護、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等許多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個別黨員干部不擔當、不作為,甚至亂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一直被群眾詬病。2021 年3 月18 日,天津市紀委監委通報,河西區生態環境局原黨組書記、局長王高峰在去年3 月初水質監測數據顯示水質惡化的情況下,僅向市有關部門提出暫停將被污染斷面水質作為考核標準的申請,未將相關情況及時向區委、區政府報告,也未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水質,損害了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這就是不擔當、不作為的典型。
2020 年1 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首次向社會公開發布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的數據,釋放出作風建設向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亮劍的鮮明信號。在治理享樂奢靡問題的同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也將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重點,持續推動作風建設不斷深入。
《半月談》曾刊發《八項規定兩周年 聽基層干群說變化》一文,從基層干部群眾的講述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僅僅兩年間,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到企業,作風的轉變正向縱深推進,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持續改進。干部有更多時間走進群眾,貼心服務了;基層公務接待從“累死人了”變成“輕松多了”;公款消費少了,奢侈浪費少了;節日消費回歸理性,社會交往回歸情感……黨員干部的作風越來越好,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就會越來越強。自中央八項規定這張全面從嚴治黨的亮麗名片亮出以來,群眾收獲到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群眾這樣表示:“‘八項規定’不是最高標準,也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中央八項規定舉措深入人心,成效顯著。我們對中央八項規定長期執行下去充滿信心,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