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濱
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均處于亞太地區,都是發展中國家。雖然在自然環境、國土面積、人口規模、政治體制、經濟發展水平方面差異很大,但這并不妨礙雙方在輿論傳播領域的交流與合作。2019年9月21日和9月27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分別與所羅門群島外長馬內萊、基里巴斯總統兼外長馬茂在北京和紐約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所羅門群島關于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基里巴斯共和國政府關于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國在太平洋島國中的伙伴關系網進一步擴大,這是外交戰線獻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賀禮。至此,全世界超過90%的國家已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一個中國的共識在國際社會愈發鞏固,中國的朋友遍天下。
總體來看,太平洋地區現有14個島國,這些島國對于中國人的第一印象是陌生、距離十分遙遠、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小到僅有1000多人的紐埃,其國內生產總值在2016年為2493萬美元,在所有主權國家中排名195位,大到八百多萬人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其人口也不及中國一個地級市的人口。雖然太平洋島國面積狹小、自然資源貧瘠、人口數量不大,但它們都是亞太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發展中國家,也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在國際組織擁有平等一票。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與太平洋島國發展外交關系,過去40多年間雙方交往頻繁,特別是在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湯加國王、薩摩亞總理、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瓦努阿圖總理、所羅門群島總理、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基里巴斯總統分別來華訪問或參加國際峰會,密切了雙方政府高層間的往來,為未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雙邊關系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整體布局的全面展開,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在元首外交的引領下,以輿論創新的姿態,大力弘揚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遞好中國聲音。下面將從元首層面推動文化和輿論外交邁上新臺階、拍攝專題電視片、開通網站公眾號、舉辦專場音樂會四個領域,闡述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在輿論傳播領域的合作機遇。
2018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布亞新幾內亞主持召開了中國與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會晤,這是時隔四年之后,中太雙方再次舉行領導人會晤。這次會晤在戰略領域的重要成果是將雙邊關系提升為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中太關系的不斷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在人文交流領域,習近平主席提出:“堅持心心相印,增進人民友誼。中方愿支持島國人才培養和能力建設,擴大漢語教學和人員往來,加強各界交流。”中太人文交往與輿論傳播合作的擴大關鍵是增進人民之間的友誼,培養更多太平洋島國人才、吸引更多太平洋島國人民學習漢語,這是了解中華文化、讀懂中國發展、接觸中國民眾最直接的方式。中國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從文化和輿論角度為未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雙邊關系的持續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
第二屆中國與建交太平洋島國會晤前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組織拍攝了《命運與共——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專題片。太平洋島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風光旖旎、日照充足,旅游業發展潛力巨大,這為促進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人文交往提供了客觀條件。這部專題片首次對當時與中國建交的八個太平洋島國進行了全方位介紹,并且用優美的畫面和富有人情味的旁白把中國對太平洋島國的援助呈現在世人面前,增進了中國與太平洋島國人民的真摯友誼。其中,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幫助巴布亞新幾內亞援建了Ela Beach項目。該項目緊鄰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舉辦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主會場,政治意義重大、工期短、要求高,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克服工期短和海外建設的困難,高標準地完成了Ela Beach項目建設,受到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官員的高度贊賞,打造了一張靚麗的中國企業名片。中國企業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援助,完善了該國的基礎設施布局,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
中國駐所有建交太平洋島國都開通了官方網站,網站的內容分為大使館簡介、雙邊關系、感知中國等不同板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駐所羅門群島大使館和中國駐基里巴斯大使館分別開通了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中國駐上述兩國特命全權大使的重要活動都在第一時間通過新媒體渠道向社會發布,這讓中國和太平洋島國民眾可以及時了解雙方合作的各項動態。中國駐各太平洋島國大使館的網站都提供英文版本,可以讓當地居民了解一個更加開放、不斷發展的中國。此外,大使館的官方網站均提供領事服務,生活在當地的華人,可以通過查閱大使館官方網站的領事服務,了解公民出行目的地安全提醒、海外申請護照在線預約等實用信息,這是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體現。
人文交往是政治交往的基礎。只有人民之間的友誼牢固深厚,國與國政府間的聯絡才會更加緊密。“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雙邊關系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其中的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在人文交流領域的具體實踐。例如,2019年8月10日,中國與紐埃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19年10月21日,中國交響樂團在紐埃首都阿洛菲舉行專場音樂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及紐埃憲法日的到來。出席音樂會的許多紐埃民眾是平生首次欣賞室內樂演出。在這樣一個特殊節點舉辦專場音樂會,體現了一個擁有14多億人口大國對一個僅有1000多人小國的尊重,體現了中國與紐埃雙邊關系日益緊密,體現了中紐兩國人民感情之深,這是擁有不同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之間友好相處典范的又一生動實踐。新華社和鳳凰衛視對該場音樂會進行了報道。新華社的報道特別提到了紐埃議會年齡最大的議員跟著現場音樂起舞,將音樂會氣氛推向高潮。鳳凰衛視的報道指出,中國同紐埃雙邊關系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經貿領域,同時體現在人文交流領域。人文交往的互惠共贏,展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廣闊發展前景。紐埃當地民眾認為,欣賞中國音樂家高超精湛的演奏令他們終生難忘,這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于加深中國和紐埃兩國人民的友誼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體來看,從輿論傳播角度發展與太平洋島國的關系需要以元首外交為指引,在人民層面和情感層面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文化。拍攝專題電視紀錄片、舉辦專場音樂會、開通官網微信公眾號是從各種文化元素中提煉出的對人類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化元素,在情感層面挖掘出中太雙邊合作的具體事例,從而打動人心,讓更多民眾認可中太雙邊關系的積極成效。
盡管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雙邊關系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但由于西方國家的干擾和阻撓,使中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面臨一系列挑戰。澳大利亞一向將太平洋島國視為自己的“后院”,極力反對其他國家與它們發展正常的雙邊關系。澳大利亞的這種態度本身就是自私自利、封閉對抗的冷戰思維,不符合當今時代特征。時任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在2019年5月成功連任后,首次出訪行程就選擇了所羅門群島。在會晤所羅門群島領導人時,他承諾未來10年內將向所羅門群島提供2.5億澳元援助,并提醒所羅門群島政府謹慎選擇朋友。與此同時,美國不希望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發展緊密友好合作關系。鑒于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對中國的敵對態度,2019年9月,中國與所羅門群島建交之后,美國副總統彭斯宣布取消與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在第74屆聯合國大會期間的會晤。有人曾經預測,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后,他在亞太戰略方面,特別是對待太平洋島國關系方面將更為重視,會構筑針對中國的新型制衡聯盟。事實證明,在拜登政府期間,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雙邊關系面臨著一系列的壓力。
隨著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分別與中國建立或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國已同10個太平洋島國保持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關系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新形勢下,發展中太雙邊關系需要在對外輿論傳播方面做出積極貢獻。
2021年6月3日發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指出,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持續打造傳播熱點,用好國際社交媒體平臺。2021年,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聯合聲明要求各方繼續加強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領域以及媒體、婦女、宗教等社會各界交流合作。下面將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雙邊對話機制、駐外新聞機構、加強旅游合作等四個方面對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雙邊關系的長遠發展進行展望。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交往領域最重要的理念,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與贊譽。其核心思想是以整個人類為共同體,以維護人類共同體權利為核心任務,主張超越國家之間的分歧或沖突,實現國與國之間的友好相處。同時,要倡導文明多樣性的包容互鑒、平等相待。包容互鑒是促進國與國文化關系不斷發展的動力,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應該以相互欣賞的眼光平等交流、共同進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據不同區域的特征,分別提出了適用于不同區域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當前,中國提出了“中國—太平洋島國命運共同體”理念,這是對現有中太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進一步深化,使中太雙邊關系能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行穩致遠。
截至2022年6月,仍有4個太平洋島國沒有同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中國需要從輿論傳播的角度,讓太平洋島國人民和西方社會了解求真務實的中太雙邊合作。實際上,西方國家過度擔憂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雙邊合作。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不搞地緣政治博弈,也從不尋求勢力范圍。中國和10個建交的太平洋島國都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是以平等尊重、互利共贏的態度與建交太平洋島國發展全面伙伴關系。太平洋島國都是獨立自主處理對外事務的國家,在國際社會都是平等一員,所謂中國“強迫”太平洋島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絕對是無稽之談。中國新聞媒體需要對西方國家就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雙邊關系的負面報道及時進行反駁,通過列舉事實,讓太平洋島國人民和西方社會全面了解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雙邊合作的碩果。
以中國周邊外交和完善全球治理為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上海合作組織、非洲、拉丁美洲、東北亞地區、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已經形成比較完備的運行機制。目前,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兩個機制性會議是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從名稱上可以看出,該論壇僅包含經貿領域,無法實現雙方在包括傳媒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因此,中國和太平洋島國在未來可以考慮建立一個類似于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的常設性機構,統籌協調包括新聞媒體領域在內的戰略、經貿、農業、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旅游、環保合作。盡管中國與建交太平洋島國設立了定期外長會晤機制,但是中國與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的雙多邊交流也應該常態化、制度化。
現階段,太平洋島國民眾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夠全面深入,部分民眾對中國在該區域影響力的擴大容易產生誤解。因此,要充分發揮駐外機構的新聞輿論轉播作用,將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合作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充分、鮮明地展現出來。同時,要改善人才選拔機制,盡量聘用當地雇員擔任翻譯或文秘工作,實現我國新聞媒體信息采集、編輯制作、節目推廣本土化運作,這不僅可以促進雙方人民之間的友誼,而且對于太平洋島國當地民眾了解中國發展實情具有重要意義。
太平洋島國總體國民生產總值中旅游業占到11%。在“一帶一路”中民心相通的框架下,“中國—太平洋旅游年”活動于2019年在薩摩亞成功舉行。旅游是增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旅游的發展對環保、餐飲、酒店、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是,當地旅游設施開發不完備、航班時間長等因素制約中國同太平洋島國旅游交往的持續推進。南太平洋旅游組織已經制定了《中太旅游發展2020—2024倡議》的指導性文件。今后,中國的旅行社可以發揮太平洋島國豐厚的海洋資源優勢,開通中國與太平洋島國的精品旅游路線,體現“生態游”“智慧游”等特色,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前往,從而實現中國同太平洋島國旅游發展的互補作用。
太平洋島國在國際關系領域多年來不太被重視,但是中太雙邊關系是中國周邊外交的組成部分。中國人民和太平洋島國人民很早就開始了友好交流,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當前,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加強合作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要總結經驗,克服障礙,拓展合作規模,提升合作層次,為地區和平與穩定做出更大貢獻。一方面,從輿論傳媒和文化交流的角度發展中太雙邊合作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一個新的突破點。另一方面,加強中外輿論傳播和文化交流是持續提升中國文化、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國際認同的重要體現,對中國全球伙伴關系的構建具有獨特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