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烈士王竣、陳文杞、梁希賢抗戰事略"/>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蒲元 趙軍航
1941年5月,中日兩軍在山西南部中條山區發生了一場大規模戰役,史稱晉南會戰。5月6日至7日,日軍航空兵首先發動攻勢。自7日下午起,日軍從西線、北線、東線三個方向全面進攻,在不到兩周的時間內,擊潰了中國守軍主力,達到了基本控制中條山的戰役目的。6月15日,日軍宣布會戰結束。據其統計,中國軍隊被俘3.5萬人,遺棄尸體4.2萬具;日軍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
盡管晉南會戰中國軍隊遭到重大損失,但廣大官兵頑強抗擊侵略者所體現出的不屈精神和巨大犧牲不應因會戰失敗而抹殺。特別是參戰的國民革命軍新編第27師,該師少將師長王竣、少將副師長梁希賢、少將參謀長陳文杞,在兩天之內相繼犧牲,創下了中國軍隊師級作戰單位主官于一役中全部陣亡的空前一例。王竣、梁希賢、陳文杞,三位黃埔畢業的愛國將領,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國軍人鐵血衛國、救亡御侮的不朽詩篇。

/ 黃埔同學錄上的王竣(時名王?。?。
王竣,原名王俊,字杰三,1903年2月19日出生于陜西省蒲城縣的一戶農民家庭,自幼刻苦好學,成績突出。1920年高小畢業,因系獨子,其父切望他回家繼承祖業。王竣不從,堅請繼續求學,考入省立同州師范學校。在學期間,他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決定以革命武力振興國家。1924年,王竣畢業,其父恐其遠走,趕到同州強迫他回家。王竣將行裝交予父親,請他先行,誆稱隨后歸家。父親走后,王竣便借錢于9月離校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
1925年1月,王竣成功考入黃埔軍校,先被編在入伍生總隊接受入伍訓練,半年后升入軍校第3期步科,接受正式的軍官速成教育。1926年1月王竣軍校畢業,被派往馮玉祥部,一年后轉入楊虎城的第10軍。北伐戰爭開始后,王竣在第10軍歷任副官、手槍隊長、營附、營長等職。1929年1月,第10軍縮編為暫編第14師,王竣改任該師第41旅第5團1營營長。楊虎城的部隊在中原大戰后,被擴編為第17路軍,并移師陜西綏靖地方。王竣也隨部入陜,1932年升任陜西省警備第1旅第1團團長,3年后又升任旅長。
盧溝橋事變后平津迅速淪陷,不久,日軍侵入山西,自晉北沿同蒲鐵路南犯,1938年3月攻占晉陜重要黃河渡口風陵渡,關中震動。危難之際,王竣奉命于5月上旬率部開赴朝邑、平民縣擔負黃河河防任務。1938年7月,孫蔚如軍團長率第31軍團東渡黃河,開赴晉西南抗日。但王竣部卻脫離了原編制,被劃歸西安行營主任蔣鼎文指揮,繼續留守河防。進入山西戰場后,孫蔚如深感兵力不足,曾急電蔣介石請求撥補。為協助友軍,王竣派遣第1團一部八百余人,由團長張劍平(黃埔高教班8期)帶領,開赴山西永濟,配屬孔從洲的陜西省警備第2旅作戰。

/ 原址重建的陜西省警備第1旅第1團永濟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 本文作者蒲元向英烈致敬。
8月16日,日軍迫近永濟縣城,陜西省警備第2旅及配屬的第1旅第1團官兵,與日軍展開血戰。8月17日上午,日軍突破守軍第一道防線,直撲永濟縣城。14時,日軍以飛機3架、火炮12門,掩護步騎近2000人,從三面向永濟猛攻。守城官兵奮力反擊,打退敵多次進犯,殺傷甚多。但日軍不斷增援,攻勢愈加兇猛。陜西省警備第1旅第1團2營營長鄧祥云率營部十余人伏城缺口處,擲下手榴彈3箱,給敵以猛烈打擊。19時,永濟城墻多處被敵炮、敵機炸毀,日軍步兵蜂擁而至,鄧祥云在反擊中連中數彈,以身殉國。與此同時,第1團少校團附劉天照率部在北城與敵拼搏,亦犧牲于火線。該團戰士徐生財、馬俊杰等均戰至生命最后一息,仍不后退一步,因事跡感人至深,被收入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編印的《抗戰特殊忠勇軍民題名錄》第1輯。
此役,陜西省警備第1旅第1團團附劉天照、營長鄧祥云、連長馮民安、王繼純以下308名官兵壯烈犧牲,寫下了該旅在抗戰史上最光輝的一頁。11月11日,陜西省軍民各界在朝邑縣召開隆重的追悼大會。為表彰英烈,鼓舞士氣,王竣下令在朝邑縣修建英烈紀念陵園。
2022年2月9日,農歷虎年正月初九,本文第一作者蒲元與西安綠葉公益志愿者傅宏、高斌等,前往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給93歲的青年遠征軍老兵屈建新拜年。從老兵家中離開時得知“朝邑抗戰烈士紀念碑”就在附近,一行人決定推遲返回西安,前往祭拜。這座碑是2014年應廣大群眾強烈要求,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由有識之士出資,于1938年王竣下令修建的陣亡將士紀念碑原址上重建的(原碑遭損毀已不存)。眾人仰望著紀念碑,只見高大的碑樓正面橫額上鐫刻著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的題詞“壯烈捐軀”,碑石正中鐫刻著大字“陜西省警備第一旅第一團永濟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東刻“黃河泱泱,華岳蒼蒼”,西刻“烈士之風,山高水長”;碑樓陰面橫額上鐫刻著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的題詞“民族之光”,下面碑石上則刻有“陜西省警備第一旅第一團永濟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序”與308名“陣亡將士題名錄”。一個個英雄的名字,永遠地印刻于此,大地無聲,草木嗚咽,烈士之風,山高水長!臨行前,在北方冬日凜冽的寒風中,蒲元點燃三支香煙,敬獻于碑前,并脫帽向紀念碑致以莊嚴的軍禮。
鑒于陜西省警備第1旅的功績,軍事委員會于1939年4月將該旅擴編為新編第27師,王竣被提拔為副師長,4個月后升任師長。1940年1月,新編第27師隨第80軍東渡黃河,深入到中條山區開展敵后作戰。出發前,朝邑、平民兩縣軍民各界近萬人舉行出征誓師大會。王竣代表全師官兵表示殺敵致勝的決心,在講話結束時,他對三秦父老發出了氣壯河岳的誓言:“不成功便成仁!”次日,王竣即親率官兵,告別了生他養他的秦川熱土,涉渭水,出潼關,經白浪,渡黃河,進入中條山抗日前線。
1941年5月,晉南會戰爆發。中條山系是華北淪陷后中國正面戰場在黃河以北的惟一一塊較大而突出的陣地,向西屏障潼關、西安,向南屏障洛陽,向北俯控同蒲路,戰略地位重要,日軍對此早已虎視眈眈。會戰前,王竣對日軍的頻繁異動有所察覺,他在軍事會議上強調:“我正面之敵已完成了向我進犯的部署,我軍已進入高度戒備,直屬部隊要配合步兵團作戰,利用地形,發揮火器威力,把來犯之敵消滅在第二道防線之外。進入戰斗后,有進無退,遇敵逃遁者殺無赦!”
5月7日,日軍第37師團第37步兵團屬第226聯隊和第227聯隊于15時向新編第27師陣地發起進攻,重點指向該師第80團與友鄰第5集團軍第3軍的結合部。第80團團長明增慧指揮官兵奮力反擊?!皯鸲分畱K烈,為抗戰數年來所未有。”(王忙有《王竣與新編第二十七師抗戰紀事》)不久,右翼陣地被敵突破。面對嚴峻的戰局,王竣命令全師官兵死守山頭、要道,節節奮力抵御,并要求“剩一人也要抵抗!”但由于敵我實力懸殊過大,新編第27師官兵始終處于被壓制的狀態。在牽犁園陣地被日軍攻占后,王竣指揮部隊被迫退守石頭山、門坎山、劉家溝構成的第二道防線。
5月8日凌晨1時許,日軍主力追擊而來,劉家凹守軍不支后退。王竣為穩住防線,親自組織反擊。經過三次激烈爭奪,劉家凹據點失而復得,旋又被增援的日軍奪取??紤]到兵力不足,王竣最終放棄了第四次反擊。此時新編第27師左與第165師、右與第3軍的聯絡已被包抄的日軍完全切斷,幸虧河北民軍及時占領了虎頭山、神仙嶺以北地區,才使新編第27師避免了被日軍完全包圍,得以退至黃家莊、羊皮嶺、毛家山、解垣一線布置第三道防線。但是日軍步步緊追,致使新編第27師毫無時間構筑工事和組織有效防御,在混戰一個小時之后再次后退??紤]到該師連日作戰傷亡過大,第80軍軍長孔令恂命王竣率部于8日深夜撤至郭原以東地區休整。
但是,5月9日凌晨,日軍第37步兵團在分別突破了第165師和河北民軍的防線之后,向臺寨村逼近,直接威脅黃河白浪渡口。為了保障渡口安全,孔令恂急調新編第27師開赴臺寨村布防,并要求務必堅守兩天,以保障第80軍主力向渡口的集結。王竣立即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如何迎敵,有人提出部隊損失較重,無法完成阻敵任務,應乘未被日軍包圍的機會迅速轉移。對此,王竣予以嚴詞拒絕,并說道:“未殲敵雪恥,何面目見人?軍人不成功,便成仁,當與諸君死此!”與會諸人均受感動,下定了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會后,王竣即率領未得休整的新編第27師進駐臺寨村。
5月9日16時,日軍先頭部隊在航空兵和炮兵的火力支援下向臺寨村發起猛攻,激戰中,位于村北的曹家川據點被敵攻占,第79團代團長張顯東陣亡。此時新編第27師各處陣地皆與日軍陷入苦戰,王竣手頭僅有特務連和工兵連可供調用。為奪回失地,改善防御態勢,王竣與參謀長陳文杞率特務連投入反擊。出發前,王竣號召官兵“奮死力戰,只能在戰斗中求生存,萬一不行,大家都為國獻身”。就在王竣率部沖入曹家川時,突然遭到日軍第3飛行集團輕轟炸機的猛烈轟炸,炸彈響過,王竣、陳文杞、參謀主任郭則溫、隨從副官趙燕海等頓時倒在血泊中。其中,王竣背部中彈,彈片穿胸,左臂炸斷,未及搶救即已犧牲,年僅39歲。參加了晉南會戰的該師工兵連代理連長王庭月在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一顆炸彈落在師首長附近,轟的一聲爆炸了,王竣師長和參謀長等壯烈犧牲。衛士和官兵個個淚流滿面,冒著彈雨草草掩埋了首長遺體,打退了日軍的又一次進攻,陸續撤了下來?!?/p>
戰勢極度不利,王竣的遺體難以轉移,只能倉促藏于村中。約月余后,其部下寧建亞和魏子明化妝成農民,冒險潛入敵占區,將王竣之忠骸輾轉運回西安,靈柩停放在大興善寺。王竣是陜西省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師長,噩耗傳開,全省悲悼,前往吊唁者絡繹不絕。8月29日,安葬于長安縣甘河鄉。為表彰王竣抗日御侮的功績,國民政府追贈其中將軍銜。1942年12月31日,王竣獲準入祀忠烈祠。1987年5月7日,陜西省人民政府追認王竣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王竣名列其中。
陳文杞,1907年10月15日出生于福建省莆田縣的一戶農民家庭。自幼勤勉好學,聰慧過人,6歲入私塾,后考入培元小學、莆田中學。中學畢業后,考入廈門集美師范學校。陳文杞成長的年代,正值中國深受欺辱和壓迫的多難之秋,面對帝國主義肆意橫行,軍閥割據,他立志投筆從戎,投身國民革命的洪流以救國救民,遂與有志參加革命的同學一起結伴前往廣州。

/ 黃埔同學錄上的陳文杞。
1926年3月,陳文杞考入黃埔軍校。進校后,先在入伍生第1團接受入伍訓練,半年后入第5期工兵科。在學期間,陳文杞參加了北伐戰爭,編入第1軍工兵營第3連,一直隨部攻至武昌??藦臀洳螅愇蔫交氐近S埔軍校繼續學業。1927年8月畢業分配至第22師工兵連任見習排長,后參加龍潭戰役。北伐戰爭勝利后,第22師編入第1師,陳文杞離開熟悉的工兵崗位,改任第1師第1旅第3團步兵排長。此后第1師參加中原大戰,陳文杞依靠戰功不斷擢升,于1934年任第3團第1營營長,后又升任第1旅中校參謀主任。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不久,第1師奉調馳援淞滬。陳文杞隨部參戰,全力輔佐旅長劉超寰(黃埔軍校潮州分校2期)抵御日軍的進攻。副旅長兼第2團團長楊杰(黃埔4期)陣亡后,陳文杞代理第2團團長,指揮部隊阻擊日軍。淞滬會戰結束后,陳文杞升任第1師參謀處上校主任,此后又隨部參加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轉戰各地,屢建功績。武漢會戰結束后,第1師因連續參戰,損失很大,被調入陜西休整。
1939年4月,陳文杞調升新編第27師少將參謀長。新編第27師主要由陜西籍官兵組成,福建人陳文杞在這里是不折不扣的外來戶,也有人認為派他來是胡宗南為吞并新編第27師所做的前期準備,對陳文杞頗有戒備之心。但陳文杞履職后,始終以抗戰大業為先,傾其全力輔佐師長,逐漸得到廣大官兵的真心擁護。1940年1月,陳文杞隨部進駐中條山區實施游擊作戰,參贊戎機,精心制訂作戰計劃,協助上級多次瓦解日軍的“掃蕩”,充分發揮了參謀長的智囊作用。
1941年,陳文杞被推薦前往陸軍大學深造。陸軍大學是國統區最高級別的軍事學府,到陸軍大學深造是很多軍官的夢想。但就在陳文杞正欲起程之際,我方察覺到華北日軍有大規模進攻的跡象,陳文杞遂毅然放棄到重慶學習的機會,要求堅守戰位,參加對日作戰。
1941年5月,晉南會戰爆發。日軍在優勢火力的配合下,從東、北、西三個方向發起了對中條山區的大舉圍攻。在日軍部署中,其主要進攻方向是中條山西部。此戰日軍兵力共計10萬余人,中國軍隊則有約15至16萬人,看似兵力略占上風。但日軍將其全部兵力中的近一半集中在西線,達到近5萬人之多,而中國守軍總人數雖較日軍略多,但在中條山西、北、東三個方向上處處設防,呈分散態勢,力量并不集中,面對日軍的進攻已毫無兵力優勢可言,在武器裝備上更存在巨大差距。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中條山西部守軍在會戰爆發后面臨巨大壓力,而新編第27師又正好駐于守軍第80軍與第5集團軍第3軍的結合部,成為日軍攻擊的重點之一。
新編第27師本不是中央軍嫡系部隊,補充有限,加之在貧瘠的晉南地區作戰經年,裝備、后勤保障均很困難。陳文杞深知這一情況,曾建議師長集中主力機動作戰。會戰打響后,新編第27師負責西村、牽犁園、王家窯頭、楊家窯頭一線的守備任務。陳文杞認為,單以新編第27師一己之力,難以完成上級部署的任務,但這一區域,尤其是師部駐地張店鎮,又地處與友鄰部隊的接壤處,如果被日軍突破,那么兩軍聯絡將被切斷,友軍也有被敵分割包圍的危險。所以,陳文杞在明知不可為的情況下,仍然竭盡全力制訂防御計劃,并建議師長王竣除保障師部駐地張店鎮的安全外,還應調遣部隊設立第二道預備防線。
5月7日15時,日軍第37師團第226聯隊和第227聯隊開始猛攻新編第27師陣地。經3小時激戰,陣地被日軍突破,陳文杞隨即引導部隊進入二線陣地繼續抵抗。8日凌晨1時許,日軍對新編第27師二線陣地發起進攻,并迅速攻占了劉家凹據點,師長王竣親自指揮反擊,陳文杞也于此時請求進入火線參戰,獲得了師長的準許。
然而,隨著日軍兇猛火力且不斷增兵,新編第27師對劉家凹的三次反擊最終未能成功,傷亡激增;而日軍又乘新編第27師反擊失利之機擴大戰果,先后奪占了石頭山、門坎山和上吉窯頭等數處主要據點,致使新編第27師的防線完全瓦解。新編第27師不得不退守黃家莊、羊皮嶺、毛家山、解垣一線,這已是該部最后一道防線了。然而,這道防線也未能阻擋日軍多久。戰至此刻,新編第27師已是傷亡慘重,此種情況下,該師被上級調往郭原以東地區休整。

/ 昔日臺寨,今日太寨。
5月9日凌晨,為了保障白浪黃河渡口的安全,第80軍軍長孔令恂中止了新編第27師的休整計劃,急調其移防臺寨村阻擊日軍。在緊急軍事會議上,有人提出立即轉移的建議,但被師長王竣拒絕并強調堅守臺寨村的必要性,陳文杞隨即表態堅決服從命令。當日下午,日軍先頭部隊從臺寨村以北發起進攻,其航空兵也配合步兵實施猛烈轟炸。新編第27師全體官兵據守陣地死戰不退。戰局危殆,師長王竣決定奪回村北曹家川據點,陳文杞與參謀處人員跟隨王竣一齊投入到反攻曹家川的戰斗中。反擊發起時,陳文杞振臂高呼:“有敵無我,有我無敵;不成功,便成仁,此其時矣!”隨后帶頭沖鋒。就在部隊向曹家川發起突擊時,遭到日軍航空兵轟炸,陳文杞躲避不及,不幸遇襲,與師長王竣同時殉國,年僅34歲。
2017年8月,本文作者蒲元、趙軍航與原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馮欽哉上將之孫馮寄寧等,一同前往考察晉南會戰遺址,臺寨村是考察的重點地區之一。根據戰史記載推斷,新編第27師防守的臺寨村,距離黃河白浪渡口應該不遠。很快,在導航上就找到位于黃河以南的河南省澠池縣白浪渡口,但位于黃河以北山西省平陸縣的臺寨村,換了多個導航系統,卻始終無法找到。車子在中條山中往復了數個小時,詢問多位當地百姓,皆無結果。就在行將放棄之時,一位偶遇的年邁路人告訴筆者,附近有一個太寨村,早年叫做臺寨,也有稱臺砦的。原來如此,真是山重水復、柳暗花明!

/ 馮寄寧(中)與本文作者尋找陳文杞烈士浮厝地。
一行人趕到太寨村后發現,該村位于中條山最南麓,翻過山梁就是黃河,有一條鄉道可直通白浪渡口,約7公里左右。從行政區劃上看,太寨村屬于平陸縣曹川鎮,這個地名又與戰史上所載“新編第27師從臺寨反攻日軍曹家川據點”中的曹家川相當吻合。村中老者也回憶,抗戰期間,這里曾經發生過一場較大的戰斗,有日軍飛機空襲等。綜合各種信息,筆者判定,太寨村即臺寨村,正是王竣、陳文杞等愛國將士血戰之處。
經馮寄寧等細致問詢,一行人終于找到了當年掩埋王竣、陳文杞等烈士的大致位置。其中,王竣的尸身后由其部下返回運走,而陳文杞的則未見記載。2014年,福建省莆田市記者曾經采訪過陳文杞之孫陳海華,陳海華也表示:“1945年,爺爺的遺像送回家鄉……遺骨已經找不到了。”綜合判斷,陳文杞的遺體應該是留在了原處。歲月變遷,滄海桑田,陳文杞將軍之忠骸,今日恐怕再也無法尋得了。站在抗日先烈們鮮血流淌過的土地上,望著不遠處嬉戲的村中兒童,回想70多年前,先輩們為國家、民族奮戰乃至犧牲的壯舉,心情激蕩,久久難以平靜。
陳文杞犧牲后,國民政府頒令表彰,并在其家鄉忠烈祠內立主牌以示紀念。國民革命軍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筆為陳文杞題寫挽聯:“陳文杞將軍為國捐軀斷吾右臂,中條山血戰犧牲軍魂流傳千古?!?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陳文杞的姓名亦赫然其間。
梁希賢,原名梁夢瑞,字哲生,1901年5月16日出生于陜西省同官縣(今銅川市)的一戶農民家庭。梁希賢自幼聰明好學,先后于縣立第一高小和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就讀,在學期間,他為改變山區落后的狀況而刻苦學習科學知識,但隨即認識到需要依靠革命才能改變現狀。他于1925年畢業后南下廣州,并于1926年3月考入黃埔軍校第5期,后編入步兵第1隊。
經過半年的入伍訓練和一年的軍官養成教育,梁希賢于1927年9月學成畢業,先是分配到第22師任見習排長,隨部參加北伐戰爭,后因功升任連長。北伐勝利后第22師編入第1師,梁希賢在該師先后擔任第2旅3團1營1連連長、第4團1營營長、第4團團附等職。在此期間,他隨部參加了中原大戰。

/ 黃埔同學錄上的梁希賢。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后不久,梁希賢隨部開赴上海參戰。在劉行戰斗中,梁希賢堅守陣地死戰不退,直到身負重傷才被送到后方醫院。淞滬會戰結束后,他被提拔為第2旅第3團團長。1938年又先后參加了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1939年9月,梁希賢調升新編第27師副師長。從梁希賢的這段軍旅生涯不難發現,他和陳文杞的早期經歷高度一致,都是黃埔5期,畢業后都分配到第22師,而后并入第1師,是從初級軍官干起,依靠軍功逐漸升任中高級職務。就連調入新編第27師的時間也很接近,都是在1939年。略有不同的是,陳文杞是福建人,而梁希賢則是地地道道的陜西人,他到這支以家鄉子弟為主體的部隊任副師長,想必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梁希賢到職后不久,恰逢新編第27師舉行總理紀念周會,師長王竣利用這個機會向全體官兵介紹了副師長梁希賢。梁希賢慷慨陳詞:“我是來協助師長工作的,現在是戰爭時期,大敵當前,國家的生存、民族的命運靠我們軍人來捍衛。我個人沒有別的長處。對殺敵報國自信絕不落后于人……希望全體官兵聽指揮,守紀律,為把日本侵略軍趕出中國而英勇戰斗!”
新編第27師的前身部隊陜西省警備第1旅系地方武裝,由本省財政供養。當時,西北各省財政普遍窘迫,陜西也不例外,因而該旅的裝備相當窳劣,軍事訓練水平亦有限,戰力不強。梁希賢到職后,全力輔佐師長王竣整頓部隊。在作風方面,他提倡部隊要親民,即便是餓死、凍死也不能拿老百姓的物品;在生活方面,他與士兵同吃同住,士兵在冬天穿單衣,他也穿單衣,士兵在夏天穿草鞋,他也一樣,絕不穿皮鞋。此期間,他還指揮第79團東渡黃河至晉南開展游擊戰,并在永濟打了一個勝仗。梁希賢到任后的作為,有效地提高了新編第27師的軍風紀,也使全師將士迅速認可和接納了他。
1940年1月,梁希賢隨部東渡黃河,深入中條山區組織敵后作戰,他屢次指揮所部襲撓日軍位于夏縣、新絳的據點,并數次擊退日軍的“圍剿”。1941年5月,晉南會戰爆發前夕,新編第27師召開直屬連隊干部會議。會議由梁希賢主持,參謀長陳文杞首先通報了敵情及我軍的作戰任務,而后師長王竣講話,最后,梁希賢對直屬連隊逐一交待了具體任務。其中給工兵連的任務是,次日拂曉出發趕赴第80團防區,加強該團防御力量。任務布置完畢后,梁希賢對與會者說:“現在情況緊急,我第一線兵力較敵弱,我軍只有充分利用山地地形及防御工事,抗擊敵軍進攻,給敵人以重大殺傷,這是殺敵制勝的關鍵……軍人的天職是保國衛民,在戰場上沒有個人自由,也不許有個人企圖,服從命令聽指揮,抱定犧牲精神與敵拼搏,一寸土地也不能讓敵人白白拿去!”
5月7日15時,日軍第37師團兩個步兵聯隊在飛機、火炮掩護下輪番沖鋒,對新編第27師陣地發起猛烈進攻。守軍頑強抵抗,與沖進陣地之敵短兵相接,白刃肉搏,但因力量懸殊,一線陣地很快失守。第80團團長明增慧命令工兵連保護炮兵連向老爺嶺陣地轉移。17時,炮兵連進入新陣地,向進攻之敵開炮轟擊。但此時西北風呼嘯,大雨傾盆,視線不清,對守軍極為不利。入夜,日軍發射照明彈,步兵乘風雨向前推進。這時,損失慘重的第80團已不足兩個營兵力。
5月8日凌晨4時,日軍已在老爺嶺下出沒。師長王竣電詢戰況,明增慧回復主陣地已失守,現扼守老爺嶺。王竣強調,退守老爺嶺不能再退,再退以軍法論處。之后,梁希賢詢問工兵連、炮兵連的情況,當得知炮兵連也在老爺嶺時,梁希賢指示炮兵在該處難以發揮作用,必須立即向黃家莊轉移,工兵連負責掩護炮兵連轉進,要求8時前務必抵達。
由于大雨導致山洪暴發,炮車騾馬行動不便,加上逃避日軍的群眾扶老攜幼夾在隊伍中間,炮兵部隊行動緩慢,直至晨9時方才到達新編第27師師部臨時駐地黃家莊。梁希賢與參謀長陳文杞一同查問戰況后,隨即進行戰斗部署。梁希賢對官兵說:“現在把陣地交給你們,全體官兵只能與陣地共存亡!戰局緊迫,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軍人比老百姓特殊,特殊就特殊在與敵人戰斗的時候決不茍且偷生,而是一往無前,以氣吞胡虜之勢戰勝敵人,除此別無選擇!”
5月8日14時,天氣轉晴,新編第27師與進攻之敵浴血拼殺,戰況一時呈膠著狀態。此時,日軍飛機開始對黃家莊猛烈轟炸。梁希賢手持電話,不斷向在羊皮嶺、老爺嶺與日軍血戰的第80團、第81團下達命令。15時許,日軍重炮轟擊黃家莊。梁希賢下令炮兵轟擊羊皮嶺之敵,掩護步兵團向兩側轉移,對敵夾擊。16時許,第80軍軍長孔令恂電令炮兵連返回軍部(該連原隸第80軍,臨時配屬新編第27師),又令新編第27師師部撤出戰斗進行休整。
5月9日凌晨,日軍主力突破了第165師和河北民軍的防線,向臺寨村進擊。為了保障白浪渡口的安全,尚未休整的新編第27師奉命堅守臺寨村,日軍主力則步步緊逼而來,飛機轟炸不斷。晉南會戰中,日軍航空兵的轟炸異常猛烈。為一舉奪下戰略地位重要的中條山,日軍甚至從千里之遙的關東軍抽調兵力,將駐黑龍江勃利的關東軍第7飛行團輕轟炸第32戰隊、駐海林的關東軍第2飛行團偵察第83戰隊調往華北,加強到第3飛行集團。該集團下轄的兩個飛行團分別駐山西運城機場和河南新鄉機場。
2019年,本文作者蒲元在山西運城市郊羊駝寺輾轉找到了運城機場舊址。運城機場距中條山西部的平陸、垣曲等地的中國守軍防區咫尺之遙,敵機不僅可以頻繁起降,還能夠長時間滯空實施對地攻擊。在中條山會戰的檔案中,有關日軍航空兵轟炸的記錄比比皆是。例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于1941年10月向軍事委員會上報的《第一戰區中條山會戰要報》記載:“此次會戰,敵空軍300余架逐日出動,除交通線、渡河場、通信線路完全被其破壞控制外,我陣地上空,無時不遭其轟炸與威脅,陣地摧毀,人馬傷亡,補給斷絕,增援不及,幾使我部隊行動完全陷于停頓之中?!苯陙?,蒲元還采訪了數位親歷中條山會戰的老兵,第3軍第7師第21團4營9連戰士李林學談及日軍轟炸時連連搖頭,表情沉重:“太厲害了,我們沒有防空武器,遇到轟炸只能趴在地上聽天由命,被炸死傷的戰友很多……”
在敵機的轟鳴中,師長王竣作了緊急分工,他與參謀長陳文杞帶領特務連,副師長梁希賢率工兵連。王竣表示,要“奮力死戰,只能在戰斗中求生存,萬一不行,大家都為國獻身”。誰都不曾想到,這是新編第27師3位師首長的最后一次會面。不久,王竣、陳文杞等即遭日軍轟炸殉國。危急時刻,梁希賢承擔起指揮新編第27師繼續抗擊日軍的重任。他沉著冷靜,督率部隊死守臺寨村至10日上午,終因寡不敵眾被日軍擊潰。梁希賢率領余部邊打邊撤,當抵達黃河北岸時,卻發現渡河船只全無。眼見日軍追擊而至,為免被敵軍俘獲受辱,梁希賢縱身跳入黃河,轉瞬即被湍急的河流所淹沒。壯士不朽,魂歸大河,時年41歲。

/ 本文作者蒲元采訪晉南會戰參戰老兵李林學(93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