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美玲,黃結,劉梅芳,李楠
1. 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南寧 530001);2. 廣西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南寧 530004)
甘蔗中含有大量糖分,可作為微生物生長的碳源,也是人類能量代謝的根源[1]。甘蔗中含鐵元素較多,食用甘蔗能改善人體的缺鐵性貧血[2]。甘蔗中存在多種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如黃酮類、多酚類、單寧以及多糖,使其具有較強的抵抗突變、抵抗氧化和抵抗炎癥的能力,還能夠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從而加強人體的免疫系統[3-4]。因此利用甘蔗汁發酵可以生產富含營養物質的保健果酒。
紅曲米,又名紅曲,直接在大米上接種紅曲霉發酵而成[5]。紅曲次級代謝產物之一的天然紅色色素——紅曲色素(MP),有助于防患癌癥、降血壓血脂、控制肥壯及染色的功能,在食品和醫藥行業被大范圍地使用[6]。紅曲中的λ-氨基丁酸(GABA),它是一種能抑制突觸的化學遞質,具有加強記憶力、利于減肥等多種生物活性的功能性氨基酸[7]。紅曲米多用于黃酒、米酒等飲品的釀造,紅曲米應用于果酒釀造鮮有相關報道[8]。
試驗將紅曲米作為發酵菌種應用到甘蔗果酒的釀造,整合紅曲米與甘蔗的營養和保健功能,釀造一款保健值更高的風味甘蔗果酒,為果酒增加新的產品,同時拓寬紅曲米的應用范圍,也為拓寬甘蔗產業發揮重要的作用。
甘蔗汁(廣西壯族自治區甘蔗研究所提供甘蔗,實驗室壓榨取甘蔗清汁);紅曲米(云南滲泉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1.1.1 試驗藥品
葡萄糖(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水楊酸(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磷酸(分析純,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林酚(分析純,南京化學試劑有限公司);DPPH標準樣品(分析純,美國Sigma公司);焦性沒食子酸(分析純,浙江溫州市甌海化工試劑廠)。
1.1.2 試驗儀器與設備
MC0-40酒精計(余姚儀表二廠有限責任公司);PL303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Sup-250生化培養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雷磁pHS-3E型pH酸度計(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UVmini-1240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TW12恒溫水浴鍋[優萊博技術(北京)有限公司];SW-CJ-IBJ單人單面凈化工作臺(蘇州澤化設備有限公司)。
1.2.1 甘蔗汁的制備
新鮮甘蔗→清洗→壓榨→過濾→甘蔗清汁→發酵備用
1.2.2 酒精度的測定
使用酒精計法[9]。
1.2.3 殘總糖的測定
使用DNS法(3, 5-二硝基水楊酸法)[10]。
葡萄糖標準曲線的繪制:稱取足量的葡萄糖烘干至恒重后,精確稱取50 mg,用少量蒸餾水溶解并定容到50 mL,即可得到1 mg/mL的葡萄糖標準溶液。取9支試管,分別按照表1操作。

表1 葡萄糖標準曲線的制作 單位:mL
將各管混合均勻,在沸水浴中加熱5 min,待冷卻到室溫后,向各管中加蒸餾水到25 mL,搖勻后在波長為540 nm處測量吸光度,得到葡萄糖標準曲線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葡萄糖標準曲線數據
如圖1所示,葡萄糖標準曲線回歸方程y=0.579 8x-0.009 3,相關系數為R2=0.993 5,說明吸光度與葡萄糖含量之間的回歸效果較好,可用于樣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測定。

圖1 葡萄糖標準曲線
1.2.4 樣品殘總糖含量的測定
發酵樣品總糖轉化還原總糖:取5 mL的發酵液于150 mL錐形瓶中,加入10 mL且濃度6 mol/L的HCl溶液,在60 ℃水浴中30 min,待冷卻后,加入10 mL 6 mol/L的NaOH溶液中和,用蒸餾水定容到100 mL,即為總糖轉化還原糖溶液。取1 mL轉化糖溶液,按表2的方法進行殘總糖含量的測定,經過相關計算后即可得到最終的殘總糖含量。
1.2.5 甘蔗果酒發酵工藝優化的單因素試驗
1.2.5.1 紅曲米添加量的確定
甘蔗汁裝液量為60%(V/V),分別添加1%,2%,3%,4%和5%的紅曲米,在溫度28 ℃、甘蔗汁初始pH 4.0條件下,發酵6 d后測定殘總糖和酒精度,以確定較佳的紅曲米添加量。
1.2.5.2 發酵起始pH的確定
甘蔗汁裝液量為60%(V/V),加入3%的紅曲米,甘蔗汁的初始pH調整為3.0,3.5,4.0,4.5和5.0,在溫度28 ℃條件下發酵6 d后測定殘總糖和酒精度,以確定較佳的甘蔗汁初始pH。
1.2.5.3 發酵溫度的確定
甘蔗汁裝液量為60%(V/V),加入3%的紅曲米,調整甘蔗汁初始pH為4.0,分別在24,26,28,30和32 ℃溫度下,發酵6 d后測定殘總糖和酒精度,以確定較佳的發酵溫度。
1.2.5.4 發酵時間的確定
甘蔗汁裝液量為60%(V/V),加入5%的紅曲米,甘蔗汁起始pH為4.0,調整溫度28 ℃,分別在發酵3,4,5,6和7 d后,測定殘總糖和酒精度,以確定較佳的發酵時間。
1.2.6 甘蔗果酒發酵工藝優化的正交試驗
基于單因素試驗的結果,以紅曲米添加量(A)、甘蔗汁初始pH(B)、發酵時間(C)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試驗進行發酵工藝的優化,各因素和水平如表3所示。

表3 正交試驗因素和水平的設計
1.2.7 抗氧化性的測定
采用DPPH法[11-12]。
1.2.7.1 DPPH母液的配制
精準稱取5 mg DPPH標準樣品,用少量無水乙醇將其溶解并定容到100 mL,暗光反應30 min,即可得到0.05 g/L的DPPH母液。
1.2.7.2 DPPH自由基清除測定
搖勻后將表4中兩種試劑(對照液及含樣品液)在暗光的室溫條件下靜置30 min,測定其在517 nm處的吸光度。清除率按式(1)計算。

表4 DPPH自由基清除測定

1.2.8 總酚含量的測定
采用福林法[13]測定。
1.2.8.1 沒食子酸標準曲線的建立
精準稱取2 mg沒食子酸標準品,用少量蒸餾水將其溶解并定容到100 mL,即為20 μg/mL沒食子酸標準溶液。取8支試管,分別按照表5操作。

表5 沒食子酸標準曲線的制作 單位:mL
充分混勻并靜置5 min后,加入1.5 mL碳酸鈉溶液(20%),搖勻后加蒸餾水至10 mL,在水浴75 ℃下充分反應10 min,冷卻后在760 nm波長下測其吸光度,得到沒食子酸的標準曲線數據,如表6所示。

表6 沒食子酸標準曲線的數據
如圖2所示,沒食子酸標曲的回歸方程y=0.103x+0.035 4,相關系數R2=0.991 7,說明吸光度與沒食子酸含量之間的回歸效果較好,可用于樣品總酚含量的測定。

圖2 沒食子酸標準曲線
1.2.8.2 樣品中總酚含量的測定
各取1 mL甘蔗汁和甘蔗果酒,按照1.2.8.1的方法進行沒食子酸標準曲線的建立,并經過計算后得到最終的總酚含量。
2.1.1 紅曲米添加量的確定
紅曲米添加量直接影響到發酵菌種的生長速度及其發酵周期,從而影響發酵產酒量。由圖3可知,酒精度隨紅曲米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少。當加入3%紅曲米時,酒精度達到最高10.7%vol,殘總糖含量為1.43 g/L。其原因有可能是:紅曲米添加量過少時,微生物生物量低導致甘蔗糖分轉化率低,不利于酒精的產生;紅曲米添加量過量時,發酵液中營養物質大多數被用于紅曲霉菌體的生長需要,導致酒精的生成量少[14]。因此較佳的紅曲米添加量在3%左右。

圖3 紅曲米添加量對酒精度和殘總糖的影響
2.1.2 初始pH的確定
pH會影響微生物的酶活力甚至影響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難易程度,從而影響酒精的產量。由圖4可知,甘蔗汁的初始pH為4.5時,酒精度達到最高14.5%vol,殘糖量為1.046 g/L。初始pH<4.5時,酒精度隨初始pH的增加而逐漸升高。初始pH>4.5時,酒精度隨初始pH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分析其原因:pH太低或太高容易導致酶失活,繼而影響微生物代謝從而導致酒度低[15]。因此較適宜的甘蔗汁初始pH在4.5左右。

圖4 初始pH對酒精度和殘總糖的影響
2.1.3 發酵時間的確定
發酵時間的長短對發酵菌種的生長和代謝能力有影響。由圖5可知,隨著發酵時間的增加,酒精度先增加后保持不變。發酵到達6 d,產酒精度最高15.3%vol,殘糖量為1.65 g/L。分析其原因:發酵時間短,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利用不充分,轉化生成的酒精量少;發酵時間過長,培養基中營養物質被消耗完,生成的酒精量保持不變[16]。因此較合適的發酵時間為6 d。

圖5 發酵時間對酒精度和殘總糖的影響
2.1.4 發酵溫度的確定
發酵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發酵菌種的酶活性以及其生長周期,同時影響發酵溶液中的O2濃度、黏度及滲透壓,進而影響酒精的產量。由圖6可知,隨著發酵溫度的增加,酒精度先增加后降低。在28 ℃發酵溫度下,達到最高的酒精度15.6%vol,殘糖量1.52 g/L。分析其原因:發酵溫度太低,導致微生物生長代謝弱,轉化率低而積累酒精少;溫度過高,導致微生物代謝降低甚至喪失,導致酒精產量低。據報道,發酵溫度高時,發酵菌種的生長周期變短,發酵過程中產酸速度加快,酸度增加,從而導致酒度降低[17]。適宜溫度時,微生物菌株生長代謝旺盛,有利于糖分轉化酒精,因此發酵溫度28 ℃較為適宜。

圖6 發酵溫度對酒精度和殘總糖的影響
根據正交試驗的設計方案,進行發酵,分別測定其酒精度,結果見表7。

表7 正交試驗設計及其結果
結果表明,對酒體酒精度的影響順序為紅曲米添加量>發酵時間>甘蔗汁初始pH。最適宜的發酵工藝條件組合為A3B2C1,即紅曲米添加量5%、甘蔗汁起始pH 4.5、發酵時間4 d。以最優組合A3B2C1條件做3次驗證試驗,酒精度為15.6%vol,殘總糖為1.54 g/L。
對正交試驗的結果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8。結果表明,在選定試驗條件下,紅曲米添加量、甘蔗汁初始pH及發酵時間對酒體酒精度的影響均不顯著(P>0.05)。但在均不顯著的情況下,紅曲米添加量對酒體酒精度的影響最大。

表8 正交試驗結果的方差分析
試驗結果得到甘蔗汁的總酚含量27.17 mg/mL,而甘蔗果酒總酚含量為29.44 mg/mL。甘蔗果酒的總酚含量略微大于甘蔗汁。其原因應該是紅曲米中菌株生長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酚類物質,如沒食子酸、芥子酸、蘆丁等,而乙醇經常用作提取總酚的溶劑[18]。甘蔗汁經過發酵產生的乙醇對總酚有抽提作用。

圖7 總酚含量的比較
自由電子的存在對人體有害,因為它會從細胞中搶奪電子與之配對,從而導致細胞衰老、死亡,而多酚類物質,如黃酮、單寧、沒食子酸及多糖等,其功能基團可以與這些自由電子進行配對,因而削弱自由基對人體的影響。DPPH含有很多的未配對自由電子,常被用于抗氧化性的測定。由圖8可知,甘蔗汁的抗氧化性為50%,甘蔗果酒的抗氧化性為62.8%。

圖8 抗氧化性的比較
結果證明可利用紅曲米發酵甘蔗汁生產出營養價值高的甘蔗果酒,并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甘蔗果酒的最佳發酵條件,同時比較甘蔗汁和甘蔗果酒的總酚含量及抗氧化性。試驗為紅曲米的應用增加一個應用領域,也為甘蔗汁的發酵提供一個可行方法,為營養果酒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