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瑋,張孝艷,劉俊,徐秋生
平湖市食品藥品檢測中心(嘉興 314200)
韭菜是平湖市各個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及超市常見的蔬菜品種,一年四季均有售賣。但在2018年,平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市售果蔬農藥殘留超標情況開展監督抽檢時發現,市售韭菜農藥殘留超標情況嚴重,特別是腐霉利、多菌靈等農藥殘留超限量值問題頻發,致使民眾對市售韭菜的食品安全狀況產生了疑慮。為維護民眾舌尖上的安全、充分發揮平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監管職能、認真貫徹落實浙江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求,平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韭菜中農藥監測監管列為“防風險消隱患保食安”專項整治行動之一,采取加大監測力度、涉事單位(個人)市場準入限制、開設紅黑榜、加強行政處罰等措施,按照“統一制定計劃、統一組織實施、統一匯總分析、統一結果利用”的原則,對韭菜中農藥殘留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文章通過比對2018—2021年間,平湖市在專項整治行動中抽取的292批次韭菜農藥殘留數據,了解和分析平湖市韭菜農殘檢出與超標的狀況與變遷,探討可能存在的原因,為進一步探索新的監管方式提供依據。
2018—2021年平湖市市場監管局從平湖市的8個鎮(街道)農貿市場、批發市場、生產基地及超市,共計抽取韭菜樣品292批次。樣品采集過程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1]規定進行。
1.2.1 檢驗依據
歷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考《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18年版)(2019年版)(2020年版)(2021年版),檢測方法參照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1]和GB/T 20769—2008《水果和蔬菜中450種農藥及相關化學品殘留量的測定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2],檢驗過程中采取加標回收、內部比對、質控樣等方式對抽檢監測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保證數據準確及客觀。
1.2.2 檢測項目
結合平湖市農業農村局在蔬菜基地農產品例行監測情況,確定對49種農藥殘留情況進行檢測,并根據監測情況進行適時調整。具體為敵敵畏、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樂果、毒死蜱、馬拉硫磷、二嗪磷、樂果、甲基對硫磷、殺螟硫磷、丙溴磷、三唑磷、六六六、腐霉利、百菌清、多菌靈、啶蟲脒、啶酰菌胺、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嘧霉胺、異菌脲、吡唑醚菌酯等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
1.2.3 主要試劑
主要試劑除各農藥的標準品外,其余還包括乙腈、丙酮(分析純,Fisher chemical公司)、正己烷、氯化鈉、QuEChERS(2 mL 150 mg MgSO4,25 mg PSA)。
1.2.4 主要儀器與設備
Agilent 7890B氣相色譜儀(配ECD檢測器,美國Agilent公司);Xevo TQ-S Micro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四級桿質譜聯用儀(美國Waters公司);TurboVapLV型全自動定量濃縮儀(瑞典Biotage公司)。
1.2.5 判斷依據
農藥殘留含量水平,分別依據GB 276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3]、GB 2763—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4]和GB 2763—202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5]進行判斷。
2018—2021年平湖市抽取的292批次韭菜,均已完成風險監測,累計發現不合格樣品87批次,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見表1),由2008年的54.44%下降到2021年的11.76%,但不合格率相較市售果蔬整體不合格率4.36%而言依然偏高。相較國內四川[6]、山西[7]等地也是如此。

表1 2018—2021年度平湖市韭菜不合格情況
平湖市2018—2021年間市售韭菜中未檢出甲胺磷、氧樂果、毒死蜱等7種高、劇毒和禁用農藥,其余的42種農藥中25種有檢出,含4種中等毒農藥和21種低毒農藥。在292個樣品中,僅有32個樣品未檢出農藥,可見農藥檢出率較高,但值得肯定的是種植者在農藥的選擇上有低毒化的趨勢(見表2)。

表2 2018—2021年度韭菜中不同毒性農藥殘留檢出情況
在檢出的25種農藥中,檢出率最高的依次為多菌靈、腐霉利、啶酰菌胺、啶蟲脒、嘧霉胺、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其檢出率之和占總檢出率的84.69%。其中不合格項次最多的是腐霉利(見表3)。這與四川[9]、北京[10]等地的韭菜農殘檢出情況類似。

表3 2018—2021年度韭菜農藥殘留檢出情況(選取檢出率前六位參數)
通過結果分析可知,不同年度中平湖市市售韭菜的農藥殘留情況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見表4~表7。2018年農藥殘留檢出率及不合格率主要集中在腐霉利及多菌靈,其中腐霉利最高檢出值達39.2 mg/kg,超出GB 276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3]中對韭菜腐霉利最大殘留限的196倍。多菌靈最高檢測值為15.0 mg/kg,超過標準最大殘留限值的7倍。平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隨即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19—2021年度的韭菜不合格率有所好轉,呈逐年下降趨勢,且腐霉利、多菌靈的最高檢測值相較于2018年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但是出現了啶酰菌胺、啶蟲脒檢出率及不合格率大幅上升,以及嘧霉胺、百菌清國家標準中未做限量要求農藥檢出率大幅提升的現象。

表4 2018年度韭菜農藥殘留檢出情況(選取檢出率前六位參數)
啶酰菌胺、啶蟲脒的檢出率及不合格率大幅上升,起始于2019—2020年,從時間節點層面考慮,或許是因為隨著監管的加強,種植者采用這兩種當時國標未作最大殘留限量規定的農藥以規避監管,而隨著2019年國標的修訂,這兩種農藥有了限量調整,導致了不合格率提升的情況。嘧霉胺、百菌清在2020年后檢出率大幅提升或許也是這個原因。其中尤以嘧霉胺的檢出率上升最快,其檢出結果范圍高達1.21~8.35 mg/kg,遠高于國家標準中對鱗莖類蔬菜中洋蔥、蔥的嘧霉胺0.2和3 mg/kg的限值。另外,百菌清在環境中較為穩定,且有明顯的蓄積毒性,高劑量下具有致癌、致突變的作用[11],因此在韭菜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這兩款農藥,可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但由于國家標準未對韭菜等其他鱗莖類蔬菜中嘧霉胺和百菌清的最大殘留限量做出規定,因此這些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數據,不能進行樣品合格與否的判定。
此外,平湖市市售韭菜腐霉利超標問題經過專項整治后情況有所好轉,但仍舊是影響韭菜質量安全的一大問題。腐霉利是一種低毒性內吸殺菌劑,在國家標準中對蔬菜中腐霉利最大殘留限值范圍為0.2~10 mg/kg,其中韭菜的限量值最低。同時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國對韭菜中腐霉利最大殘留的限量值較為嚴格(日本規定韭蔥中腐霉利限量值為5 mg/kg[12]),建議有關部門指導種植戶減少韭菜種植過程中腐霉利的投放量及頻率,改用其他符合國標的農藥進行替代。

表5 2019年度韭菜農藥殘留檢出情況(選取檢出率前六位參數)

表6 2020年度韭菜農藥殘留檢出情況(選取檢出率前六位參數)
經進一步分析數據結果發現,市售韭菜混合用藥情況較為突出,且具有一定的季節規律(見表8)。在監測的292個韭菜樣品中,檢出2種農藥的樣品占總樣品數的30.13%;檢出3種及以上農藥的樣品數占比達37.67%。從采樣時間看,不合格樣品的采樣時間多數集中于第一和第四季度??赡苁怯捎谇锒竟澤鲜械木虏艘蚨⒋杭竟潥鉁亍⒔邓纫蛩匾疝r藥的降解能力及降解速度下降[13],又恰逢春節,韭菜價格和銷量大幅提升,種植者為了效益忽略農藥殘留期問題急于上市售賣,造成了韭菜農藥殘留及超標嚴重的問題。

表8 2018—2021年度不同時間段韭菜農藥殘留檢出情況
將樣品來源分為種植基地、農貿市場、批發市場和超市四類后,將數據匯總發現,近年來抽取的超市售賣韭菜均合格。種植基地、農貿市場和批發市場三個經營場所的合格率在59.42%~77.32%之間,其中批發市場合格率最低(見表9)。此外,來源于基地的韭菜農藥殘留情況相對較好,而來自農貿市場及批發市場的韭菜混合用藥情況較為突出,農藥殘留檢出種類較多,最多有檢出7項農藥殘留。

表9 2018—2021年度不同經營場所韭菜農藥殘留情況
究其原因,可能是超市食品的準入門檻較高,且超市經營比農貿市場等其他形態的食品經營市場,在貨源管理及索證等方面更為規范。其余3個經營場所的相關管理則較為松散,其合格率的差異可能與韭菜產地和生產規模有關。有學者研究認為耕地面積、農戶年齡、種植規模、文化程度和政府技術培訓等對蔬菜種植過程中的安全施藥均構成重要影響[14]。
經專項整治后平湖市韭菜農殘不合格率明顯下降,農藥檢出率也有所下滑,通過比對行動前后(即2018年和2021年)韭菜農殘超標情況和農藥檢出情況,采用χ2檢驗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22進行計算,農殘超標情況和農藥檢出情況的χ2分別為40.178和5.037(表10和表11)均大于χ20.5,1,P<0.05,專項行動前后農殘超標和農藥檢出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加強監管,平湖市韭菜的農殘超標問題得到一定改善,但農藥殘留問題趨于復雜化,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需引起政府有關部門重視,制定相應舉措應對。

表10 平湖市專項行動前后農殘超標情況的卡方測試

表11 平湖市專項行動前后農藥檢出情況的卡方測試
目前,國標對韭菜的嘧霉胺、百菌清等農藥的最大殘留未做限量要求,雖然兩款農藥均屬低毒農藥,但上文提及這兩種農藥仍具有一定安全隱患。近年的抽檢發現兩款農藥的檢出率逐年提升,且最大檢出值均高于國標對其他鱗莖類蔬菜的限值。建議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在韭菜上的限量值,引導及約束韭菜種植者合理使用。
解決韭菜的農藥殘留問題,關鍵應從源頭上消除安全隱患,提高蔬菜種植戶的安全用藥知識、安全生產法律意識及責任意識。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大型蔬菜種植基地的技術指導,加強人才、信息、技術輸送,亦可在當地培養一批有技術傳播能力的人員,發揮示范引領作用[15]。
目前平湖市各個農貿市場均配備有快檢室,但是由于設備設施配備不足等問題,對韭菜的多種常見超標農藥無法進行檢測,因此較難通過食品安全快檢室發現問題,進而導致部分農藥超標的韭菜流入市場。建議政府加大投入,引進先進快檢設備設施,并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快檢人員培訓,提升其檢驗檢測能力,同時嚴格市場準入,對進入市場的高風險農產品實行“全檢全測”,凈化農產品經營市場。
近年來,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后,消費者逐步習慣低社交的生活方式,各網商平臺、網絡買菜APP、社區團購平臺等線上果蔬銷售方式得到飛速發展,但監管部門監管措施未能及時跟上,導致這一類銷售渠道銷售的果蔬等食品處于監管的真空地帶,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調查研究,創新監管方式,加大執法監測力度,規范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