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軻,張熙,張肖峰,黎玉婷,陳荔
(1.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東莞供電局,廣東 東莞 523287;2.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 510663)
水泥攪拌樁在正常固結的淤泥與淤泥質土、素填土、黏性土(軟塑、可塑)、粉土(稍密、中密)、粉細砂(松散、中密)、中粗砂(松散、稍密)、飽和黃土等土層中具有適用性,但不宜在雜填土、欠固結淤泥、淤泥質土、硬塑及堅硬的黏性土、密實的砂類土以及地下水滲流影響成樁質量的土層中使用,在泥炭土、有機質土、pH值<4的酸性土、塑性指數>25的黏土以及腐蝕性環境中,需經過現場和室內試驗判斷適用性。
變電工程建筑物基礎設計承載力一般在200 kPa以內,圍墻、道路、電纜溝設計承載力一般為100 kPa以內,同時全站場地尚需考慮后期沉降處理。經攪拌樁處理后的軟土地基承載力一般可提高1倍左右,約100~150 kPa,但壓縮模量提高顯著。攪拌樁在變電工程中一般用于處理圍墻、地下水工構筑物或道路、電纜溝及場地工后沉降處理。
1.2.1 作用機理
固化劑是攪拌樁加固軟土的重要材料,需要結合軟土及土中水的化學成分來選擇具體的種類。應用較為廣泛的有水泥類(硅酸鹽水泥和石膏)和石灰類(生石灰、消石灰等)。攪拌樁加固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和混凝土的硬化機理存在差異,后者是在粗填充料(比表面不大、活性很弱的介質)中進行水解和水化作用,凝結比較快。前者因為水泥摻量低(通常是土體天然零度的7%~18%),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應必須基于一定活性介質土才能完成,因此,水泥加固土的強度增長比混凝土慢。
1.2.2 攪拌樁施工機械
施工需要用到的設備有攪拌機、起重機、水泥制配系統、導向設備及提升速度量測設備等。
1.2.3 攪拌樁外加劑
在選擇外摻劑時,應遵循環保理念,不能對環境造成污染。結合施工目的、土質情況,宜選擇早強、緩凝、減水材料。木質素磺配鈣對水泥土強度增長速度的影響較小,主要起減水作用,石膏、三乙醇胺則有利于增強水泥的強度,但增強效果因土質和水泥摻入比不同而有所差異。
1)土層適用性。攪拌樁設計時應對地勘中的土層進行判斷,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層容易出現無法成樁的情況,應避免使用。對含水量過大的土層應提前進行排水板或強夯等預處理,將含水量降到適用范圍方可使用。地下水位變化較大的土層應提前進行室內試驗,以評判其適用性。
導致環境監測數據不夠真實的因素有以下2點:首先,工作人員對待工作不夠認真,沒有反復核實和檢查相關數據。其次,由于受到工作性質的約束,監測數據不夠精準。管理人員為了提高所管轄地區的環境質量系數,使其達到預期效果,隨意對檢測數據進行改變,造成環境監測數據不夠真實的現象,此行為非常惡劣。
2)固化劑含量控制。水泥是攪拌樁主要的固化劑,水泥含量過低容易造成樁身強度不足的情況,影響處理效果。施工過程中控制下桿速度和噴漿速率,以保證成樁效果。
3)場地條件準備。攪拌樁的施工需要場地具備泥漿處理條件,對造成的返漿進行集中處理,否則返漿會造成水泥漿液流失無法成樁,以及施工場地的污染。
施工攪拌樁,應采用24 h連續作業,鉆進時采取小漿量噴漿,防止小卵石堵塞漿孔,保證下沉(提升)速度≤0.8 m/min,鉆桿轉速≥60 r/min。樁身垂直度誤差≤1%,樁心偏差≤50 mm,樁徑偏差≤4%。在攪拌樁達到設計強度后,根據設計要求開展樁身抽芯試驗。
攪拌工藝建議采用“四攪四噴”(下鉆一攪,提鉆二攪,重復一次,完成四攪;下鉆噴漿,上提噴漿,重復一次,完成四噴)工藝,攪拌樁樁徑一般采用D500 mm~D650 mm。終孔(樁底)須穿透淤泥層進入下臥粗砂層或黏土層。終孔最大深度除根據計算外,圍墻、擋土墻地基攪拌樁進入下臥土層深度應≥2 m,站內道路、電纜溝、附屬設備基礎等地基攪拌樁進入下臥土層≥0.4 m。各地段有效樁長應做好施工記錄。樁距為1.1~1.20 m,一般按正方形布置;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強度等級為32.5 R,水泥滲入比為15%~20%,漿液水灰比分別為0.65(對擋土墻標高層面的地基樁)和0.60(對道路、電纜溝等標高層面的地基樁),水泥漿液的比重不宜小于1.55;樁體水泥土抗壓強度fcu≥2.1 MPa(90 d);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則以28 d考慮,技術成熟時也可按90 d考慮,并且不小于設計值。
施工前應查明地面土層情況,當現狀自然地面3 m內雜填土層局部含有混磚塊或混凝土塊時,可能導致鉆樁施工難于穿透時,首選開挖清除后再施工。當遇到少量塊石,無法施工時,可采取移位補樁措施,即在受阻樁位攪拌滿漿至施工地面,5~7 d后再在該樁位中心軸線兩側對稱補樁2根,補樁樁距約600 mm。
由于變電工程攪拌樁常用于荷載較小的構筑物或場地處理,在電氣設備安裝過程前應及時完成攪拌樁施工,并達到一定強度,以避免地面施工荷載對攪拌樁本體造成壓損,故應在場地平整完成后立即進行攪拌樁施工。
1)施工時,攪拌樁機底盤應維持水平狀態,導向架則處于豎直狀態。成樁直徑和樁長不能低于設計要求。
2)當淤泥層軟基深厚時,為保證攪拌樁處理的地基所承載的上部結構沉降可控,實施的攪拌樁必須穿透淤泥層,為此,凡樁長>16.0 m的必須采用有效工況樁長18.0 m的攪拌樁機架與設備,不得采用16.0 m的攪拌樁機架與設備,杜絕產生“浮樁”而導致地基沉降不能滿足設計要求的后果。
4)施工全過程須有可靠的安全設備和安全措施;要求施工單位具有可靠的技術素質和施工經驗,同時還需要建立工程質量創優施工體制,以及施工安全環境的應變能力和安全施工措施。
220 kV 某變電站位于東莞市高埗鎮,工程最終規模為4×240 MV·A,建筑場地的類別為Ⅱ類,場地在發生Ⅶ度地震時,上部松散砂層將發生液化等級為輕微~中等的液化現象。站址地貌為沖積平原,場地標高為2.05~2.60 m,場地較平坦,站址設計地坪標高為3.65 m(巡檢樓、配電裝置樓、事故油池)、4.65 m(水池、泵房)。場地現主要為垃圾堆放場和平地。本工程針對上述控制點進行施工管理。
巖土層為:上覆第四系的人工雜填土、淤積淤泥、沖積砂土、卵石和粉質黏土、沖淤積含淤泥粉砂;下伏基巖為粉砂質泥巖,揭露的風化等級有全風化、強風化、中等風化及微風化。本地段見到的巖土層按成因劃分主要有5大類共13層。
針對本工程地質情況,對場地地基處理方案進行比較,采用管樁+筏板方案,造價高出攪拌樁方案約30%,工期較短,但費用高且工程經驗較少,現場施工會產生振動和噪聲,密打樁容易引起周圍地面隆起。真空預壓方案造價低,但工期較長,后期沉降較大且可靠性差。綜合比較,本變電站工程采用攪拌樁方案處理場地、電纜溝、圍墻,經濟性較好。對于可靠性采取相應的施工管理措施,本工程采用了上述施工及管理措施。
本工程場地、電纜溝、圍墻采用攪拌樁地基處理,正方形布樁(1.2 m×1.2 m),總樁數3 594根,樁長11.5~17.4 m,樁端持力層為粗沙層,采用“四攪四噴”工藝,設計單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110 kN,設計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120 kPa(28 d),通過單樁復合地基平板載荷試驗來檢測,設置19個檢測點,最大試驗荷載346 kN。
經過分析試驗結果可知,共19根工程樁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Qu≥220 kN,都達到了設計要求。同時,共19根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極差均在平均值的30%以內,水泥土攪拌樁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20 kPa,達到了設計要求,合格率100%。現場沉降監測穩定,工后總沉降量<2 mm,滿足設計要求。430#試驗點Q-s(豎向荷載-沉降)、s-lg t(沉降-時間對數)曲線如圖1所示。

圖1 430#試驗點Q-s、s-lg t曲線
變電工程在地質條件較差的情況下,水泥攪拌樁技術在構筑物、場地的處理方面具有質量可控、造價較低的特點,利于推廣,結合工程的成功經驗,可得出以下結論:
1)變電站工程采用攪拌樁方案處理荷載較小的堆填場地、電纜溝、圍墻等,經濟性較好,可靠性高。
2)變電工程地基處理攪拌樁采用“四攪四噴”工藝可有效保證工程成樁質量。
3)施工攪拌樁,應采用24 h連續作業,鉆進時采取小漿量噴漿,樁點施工次序應按“三序法”實施“跳孔”作業,同序相鄰孔注漿間隔時間應不少于3 h,并控制下沉(提升)速度和鉆桿轉速。
4)變電工程地基處理攪拌樁施工全過程須有安全施工意識及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