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曼丹
機緣巧合之下,我有幸加入珠海市李朝霞“童·行”名師工作室,領略到繪本的神奇魅力:謝爾弗斯坦的《失落的一角》教會我接納不完美;《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教會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的圓滿……在被繪本治愈的那一刻,我思考著如何將繪本的魅力也帶給這群六年級的小朋友。
聯系從四年級開始嘗試的“微作文”寫作,我突然想:何不以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繪本為平臺,以短小精練的“微作文”為切入點呢?由此,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練寫,在練寫中閱讀。于是,在每周一節的繪本閱讀課上,在一個個吸引人的繪本故事里,我帶著學生開始了基于繪本的“微作文”寫作。這一個個繪本故事,見證了我們六(2)班那段最美的“悅”讀時光。
在繪本《失落的一角》中,失落的一角到處尋找那缺失的一角。圓滿的它,卻發現再也無法留心路上的美景。于是,它決定放下那合適的一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失落的一角,又重新快樂起來……黑白畫風,簡單的線條,卻講述著一個對于六年級孩子而言并不好懂的人生哲理。
一次鋼琴演出,我特別沉醉于我的情緒里面。因此,我彈錯了好幾處音符。一曲完畢,我特別后悔,心里滿滿都是對自己的責怪:這次機會多難得啊!為什么只顧著情緒呢?為什么不彈準每一個音符呢?哎呀,這回肯定完蛋了,拿不了名次。我心里難受極了。正當我失落地準備下臺時,導師卻對我說:“許諾妍,你的情感表達打動了我,歡迎前往決賽!”在那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并不是一向完美的。有些時候,接納不完美,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許諾妍
學生通過抓住畫面,聯系自身經歷理解了繪本中的哲理。不少學生在微作文中,都聯系自身相似經歷明白了要接納不完美。有時,缺陷勝于完美。是啊,一顆接納的種子已悄然種下!
在《特別的作業》中,有位老師想從眾多的弟子中挑選一個人作為他女兒的夫婿。為此,他給弟子們出了一份特別的作業:誰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偷來最珍貴的東西,就把女兒嫁給他。弟子們都想盡辦法,偷自己認為最珍貴的東西。有的偷了別人家的庫房,有的偷來了金銀財寶,只有大弟子,不為欲望所動,保持正直之心,沒偷任何東西。最終,大弟子通過了老師的考驗。
繪本故事不難理解,然而怎樣引導學生通過抓住大師兄和其余弟子們面對特別作業時的心情,體會人物的品質,進而讀懂大師兄的正直呢?我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繪本內頁,細細觀察大師兄和其余弟子們的動作、神態等,嘗試揣摩人物心理,完成“思想氣泡”。
其余弟子:啊,大師兄是怎么回事?他怎么兩手空空就來了?他是想要放棄了嗎?不,他平時總是第一,說不定他會交出一個了不起的東西來!但是不管怎么樣,我手中偷來的寶貝一定是最珍貴的東西,我肯定能夠贏得比賽!
大師兄:師弟們都帶來了自己覺得最寶貴的東西。雖然,我也很想娶師父的女兒為妻,但不管怎樣,我都不能違背自己的良心!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撒謊。這才是世上最珍貴的東西!
——賴昀琳
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著自己補充的微作文——思想氣泡,其余弟子和大師兄內心活動一對比,大師兄正直的品質一目了然。這節課上,我希望在學生的心田種下一顆正直的種子。
《皮箱子》以皮箱子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關于戰爭的故事:隨著戰爭的爆發,他們一家人開始了流離失所的生活,爸爸媽媽更是在逃難中喪命……通過對比插圖和關注大場景中的小人物,學生感嘆著戰爭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毀滅性的傷害!何不借著這種情緒,將心中所思所感,一吐為快呢?
在皮箱子身上的每一條裂痕,都是一段痛苦記憶。那一張張痛苦的臉龐,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呼喊,那一滴滴悲痛的淚水,在我眼中是那么刺眼!如今,我們沐浴在和平的陽光下,在感到慶幸的同時,不能忘記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奮斗的戰士們,不能忘記那段悲痛的歷史,要懂得和平的可貴,更要牢牢記住:中華之未來,在我們今之少年!
——朱 迅
從《皮箱子》到“今之少年”,我知道,一顆珍愛和平的種子、一顆奮斗的種子,在這群學生的心中種下了!
《螢火蟲女孩》講述了一個感恩的故事:老周在40年的工作中幫助過許多動物。這些動物為了報答老周這些年來的照顧,特地為老周舉辦了一場祝賀他退休的晚會。在彭懿的故事中,在李海燕的畫筆下,這個感恩的故事又是如此與眾不同。是啊,小朋友們或是被故事情節所吸引,或是為圖畫著迷,或是對他人的推薦感同身受……既然如此,那么我們也來一次“微推薦”,抓住其中一個點,寫推薦語。

“微”推薦:我要向大家推薦彭懿的《螢火蟲女孩》。繪本中,藏著不少繪者給我們準備的“小驚喜”哦!封面是書本的靈魂。在封面里,可是藏著二十個螢火蟲女孩!你知道她們在哪里嗎?讓我來告訴你吧。你瞧,封面那黃色的點點就是螢火蟲女孩。這樣有意思的小細節,讓繪本添彩不少呢!其實,繪本中還有不少這樣的小細節。如果你也喜歡,就快來翻開看看吧!希望你喜歡我推薦的這本繪本。
——陳浩軒
看著學生們一份份的“微推薦”,聽著他們自信上臺分享的推薦詞,我想,這也許能夠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分享的種子。
我一直這么默默地做著,一直堅持每周“悅”讀。直到有一天,在講繪本故事《國王與死神》的時候,班里好幾個學生圍著屏幕,興高采烈地分享著故事中自己的發現。看著如此著迷的他們,我心中有些竊喜:長久的堅持,這些六年級的學生也和當初的自己一樣,沉浸在繪本的樂趣當中。準備集隊跑操了,幾個學生卻還跑過來圍著我,說要和我探討自己對于故事中死亡的理解……那一刻,我瞬間覺得,這段和六(2)班的“悅”讀時光,我種下的不僅僅是一顆接納自我、正直、珍愛和平、分享感恩的種子,也不僅僅是一顆愛寫作的種子,更是一顆愛閱讀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