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一掬》是一篇滿溢著激動、欣喜之情的散文,記述了一場尋根之旅——漂泊已久的余光中帶著40多歲的女兒從海峽彼岸奔向黃河,拜河認根。
在春寒料峭的風沙中,在空曠遼闊的天地間,作者在齊魯大地第一次看見黃河,一腔思鄉情如黃河般翻涌。他將手探入黃河中,如游子將手伸向闊別已久的母親。掬一捧黃河水,剎那間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血脈相連。像是完成了一場隆重的認親儀式,游子終于拜會了黃河,黃河也終于伸出雙臂擁抱游子。文章并沒有對黃河景色做具體描繪,卻將滿懷思鄉情盡情傾吐。黃河不僅流淌在天地間,流淌在五千年的時光里,更流淌在每個游子的血脈中。情至深處,他將自己的一張名片揚入水中,似乎只有這樣才算真正被黃河接納。離別之時,他甚至不忍將鞋底的濕泥拭去,而是將它珍藏在家中,每至深夜,仿佛都能聽到來自故土的濤聲。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熱烈的情感,抒寫了一曲悠遠綿長的“黃河頌”。文章為我們勾畫了這樣一幅動人的畫面:滿頭飛雪的古稀老翁與年至不惑的女兒跨越萬水千山,奔向黃河。寥廓天地間,黃河水靜靜奔流、亙古不變,家國情肆意奔騰、萬古長涌。又有誰能不為此感動震撼?
九曲黃河,自遙遠的山巔奔騰而下,自歷史的書卷中川流而來。詩般文筆,如案頭山水;雄奇長河,如地上文章。真摯渾厚的情感、飽含熱情的傾訴滋養著學生的心田,喚起大家對母親河更深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