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葛書清
荒蕪,就是無人開墾,荒草叢生。但荒蕪真的就是荒涼衰敗嗎?史鐵生的《我與地壇》中就有一座“荒蕪”的地壇——它人跡罕至,但生機勃勃,“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讓我們看看史鐵生的一生。
年輕氣盛的他失去了雙腿,這對一個年輕人而言是多么大的打擊啊!寫《我與地壇》的日子,想來是他一生中最失意的時期。他每天在地壇中度日,這何嘗不是一種荒蕪?但若沒有這荒蕪,他又何來這些深遠的思考,又怎會在文壇中闖出一條自己的道路呢?
荒蕪,帶來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向上、激情迸發的生命力。縱使與大眾稍微脫軌又怎樣?無人照料的野草仍舊茂盛坦蕩。當然,荒蕪的人生也不意味著不加束縛、毫無節制,而是要像野草一樣,有一顆頑強的永不認輸的心,有“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樂觀豁達。
史鐵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歷經磨難,但看著一次又一次與命運對抗、頑強生長的野草,他又無比清醒。他用筆桿代替雙腿丈量世界,用苦難譜寫明朗和歡樂。荒蕪的地壇里,荒蕪的歲月在古樹上烙下了一道道傷痕,卻成為荒野中最嘹亮的生命之歌。
一個人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近代的中國,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中國共產黨從誕生開始,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在逆境中奮發,在困境中崛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斗,勵精圖治,實現了從一窮二白、滿目瘡痍、百廢待興,到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正是因為處于人生的荒蕪時期,才更需要“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的從容和堅定。
荒蕪的逆境不可怕,重要的是心靈不能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