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戰役期間,錦州鄉間的蘋果已經熟了,行軍路過的解放軍戰士雖然饑渴難耐,卻一個都沒有摘。“毛主席說‘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吃。”習近平的話語意味深長。
初秋時節,習近平赴遼寧考察,第一站是坐落在錦州的遼沈戰役紀念館。在此期間,他提到了一句話,引發了媒體關注。
錦州是連接華北和東北的交通要道,有東北“咽喉”之稱。70 多年前,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首場戰役——遼沈戰役曾在這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8 月16 日下午,習近平考察第一站,來到坐落在錦州的遼沈戰役紀念館。在此之前,他曾在2017 年、2020 年考察過解放戰爭時期另外兩次重要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的紀念館。
戰史館內,一封封曾經決勝千里的電文手稿、一個個展現戰局演進的軍事沙盤、一張張彌漫歷史硝煙的史料照片……真實而震撼地展現了當年毛澤東和黨中央運籌帷幄的英明謀略和人民軍隊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習近平認真聽取講解,不時駐足觀看,詢問具體細節。
有一個詞值得關注——戰略。今年1 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談到“重視戰略策略問題”,舉的就是東北的例子。他說:“抗戰勝利后,我們黨迅速調集2萬干部和11 萬軍隊搶占東北,七大選出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總共77 人,其中派往東北工作的就達20 人。這是多么富有遠見的戰略決斷!”這次在遼沈戰役紀念館,他再次指出,遼沈戰役的勝利,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高超的戰略眼光和戰略謀劃。
在遼沈戰役期間,錦州鄉間的蘋果已經熟了,行軍路過的解放軍戰士雖然饑渴難耐,卻一個都沒有摘。毛澤東說:“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
相信很多黨員干部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毛澤東為什么強調“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對此,毛澤東曾給出了明確答案: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不吃人民的蘋果,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
作為人民軍隊的締造者,1927 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向井岡山進發。當時正值紅薯收獲季節,部隊出發前,毛澤東正式宣布了三大紀律,其中第二條就是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之后,毛澤東提出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三大紀律”的第二條是: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此后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成為人民軍隊的鐵的紀律,黨領導人民軍隊用鐵的紀律贏得了民心。一個紅薯、一個蘋果、一針一線和一次又一次的勝利緊密相關,形成了看不見卻又十分鮮明的內在聯系。這樣的蘋果重千鈞,勝過鋼和鐵。
“遼沈戰役,這一戰是決定命運的。攻克錦州,我們在這里進行了多么激烈英勇的戰斗啊!”回望這段歷史,習近平說,“錦州是連接華北和東北的‘扁擔’,攻克錦州,就把國民黨軍隊的這個‘扁擔’給砸斷了,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解放了全東北,人民軍隊就勢如破竹,淮海戰役取勝、平津戰役勝利,三大戰役打完,全國解放的大局就定了。”
這一戰,既是兵力火力之戰,更是民心向背之爭。在東北解放戰爭和遼沈戰役進程中,東北人民發出了“人民江山人民保”的呼聲,掀起了保家保田、參軍參戰的熱潮——參軍160萬人、民工313 萬人、擔架20萬副……即使在明天就可能犧牲生命的情境中,面對鄉間成熟的蘋果,解放軍戰士卻一個都沒有摘。這充分昭示出,黨領導的軍隊不僅是英勇之師,也是仁義之師、人民之師。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力量來自對人民的徹底的愛。
正如習近平在參觀時所感慨的:“我們的勝利是千千萬萬的人犧牲換來的,這里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遼沈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
“這樣的蘋果,我們現在也不能吃。”習近平的話斬釘截鐵又意味深長。70 多年過去了,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新時代,“這樣的蘋果不能吃”一脈相承、一以貫之。雖然我們已經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我們的果籃子里百果豐盛,但是人民的蘋果還是堅決不能吃,吃了就會失去民心。共產黨率領人民軍隊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民心守不住,江山就守不住。
習近平在參觀后強調:“要江山變色,人民絕不會答應!我們要守好這個江山,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告慰革命先輩先烈。”
一個蘋果反映出了民心向背,這就是“這樣的蘋果不能吃”帶給我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