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乾銀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審美,并以《荷塘月色》為教學案例,實施教學內容分析,展開教學目標設計,分析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審美意識的開發和落實情況,期望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打破原有結構,在積淀文化底蘊時提升學生的審美格調。
關鍵詞《荷塘月色》教學案例學生審美
語文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和思考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內容的主動思考習慣,養成良好的審美趣味,在語文學習中增強審美體驗,提升學生對文章的內涵理解和審美感受能力。現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們忽視自身全面發展和人格完善,加上當前教育中存在功利性色彩,對審美教育的有效推進產生極大的阻礙,因此重視審美教育對促進學生均衡發展意義重大。散文閱讀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有顯著價值,因此加強散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極為重要。常規教學過程一般包含教學導入、分析和評價等步驟,這里以《荷塘月色》教學為例,探討如何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意境,提升散文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
一、《荷塘月色》教學目標
在《荷塘月色》的教學中,重點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促使學生深刻體會《荷塘月色》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教學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逐句的語言朗讀、賞析,文章語段賞析,引導學生品味散文的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分析意境,分析本文特色,感受意境美;深層解讀文章的精彩段落,感受文章的意蘊美。《荷塘月色》的整體教學目標,就是要促使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的翅膀,體會朱自清筆下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與荷塘四周的美景,讓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境界,通過對文章的多維、深層解讀提升學生的個性化、深度解讀能力,掌握《荷塘月色》的個性化解讀方式。
二、學生審美能力的開發和提升
1.重視導語設計,激發審美意識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導語的設計。優秀的導語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就像是戲劇的序幕、樂曲的前奏,良好的導語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之后教學活動的推進做好充足的準備。通過優美的導語,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來,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例如,在講解《荷塘月色》前,提出:“同學們能否背誦一些關于荷花的詩詞,是否學習過關于荷花的散文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背誦出很多的荷花詩詞名句,包含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李商隱的“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李白的“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等等,學生對荷花的詩詞學習較為廣泛,記憶深刻。基于此,教師可以導入到《荷塘月色》這一散文的學習中:“上述同學所背誦的均是古詩詞,都是描寫和贊美荷花的,盡管意蘊深刻,內涵豐富,但是容量有限。今天,我們將開始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描寫了荷花、月光、草、樹、小徑等,在教師的帶領下,學生欣賞夏日荷塘月色的美,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夏日的荷,獨自寧靜地處于荷塘中,有碧綠優雅的羅裙、淡雅恬靜的臉龐,散發著淡雅醉人的清香。教師的導語要突出荷的這些特點,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
2.創設情境,培養審美情趣
散文課堂教學應當從學生的內心需求出發,構建出由文字而來的藝術世界,幫助他們轉化文字為情境或意境。這種轉化通過情感作為牽引,或創設出情境、主動探尋,或展開豐富的想象,品味意境,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情感的細膩。優秀的散文情意繾綣且文字雋永,學生不一定會具備順利進入意境的審美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有意識地構建另一組語言情境,創設出類似的情境,同原文形成對照。學生對景物間的差異特點進行品讀,將能夠感知文字的情境美以及蘊含情感的區別。,《荷塘月色》的重點就是文章的第四段,朱自清先生的語言雅致而朦朧,把情感投射于月下的荷塘,整體上的情感較為細膩且極其豐富。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創設出“別樣”的情境:“葉子出水很高,像展開的舞女的裙……清風徐徐……荷葉和花朵也有輕微的顫動……在這明朗的月色中,荷葉青翠,荷花裊娜……”仿寫內容不再修飾情感的表達,強調“淡淡月光下”的朦朧情態。相較之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情感和情態美等均能夠較為充分地表現出來。通過教師對不同情境的創設,以便學生能夠初步、自覺化地展開審美判斷,促使他們參與審美體驗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方式更能夠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凸顯出“此境”的特殊性。
展開想象,增強情感體驗。在《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能夠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感。借助合理想象和深入揣摩理解,文字符號可以形成豐富的文學世界,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但是如若忽視蘊含于文字中的豐富信息,將難以將整體的人情、畫面美深刻地挖掘出來。如《采蓮賦》中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贊美本不外顯,但是揣摩品味留白的文字能夠促使學生將文中美好形象想像出來,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如教師從“妖童媛女,蕩舟心許”切入,讓學生體會句中豐富的意蘊和情感,學生會紛紛作答:“櫂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充分展現出留戀不舍之情;“鷁首徐回,兼傳羽杯”,充分展現出情愫的滋長。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思考,作者為什么選擇描寫戀愛場面的詩句,之后透過美好的愛情,借助想象,得出結論:作者想把欣賞荷塘月色的喜悅之情,借助歌頌愛情的美好詩句予以完美體現。
3.參與語文活動,增強審美能力
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可脫離社會生活,要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讓學生有選擇生地參加,這樣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審美能力的培養。在《荷塘月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學生的不同層次,促使學生形成各不一致的審美觀念,在教學中積極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在多樣化的語文活動中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實施個性化的審美培養。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包含著很多關于生活實際的想象,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層面上應該會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作者對荷塘、月色的描寫很美,緩緩地、溫柔地將月光下的荷塘美景展現到學生的眼前,教師完全可以找一處荷塘,帶領學生月夜前去欣賞一番,感受一番。這樣,在不脫離大眾觀念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荷塘月色》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一步步引導學生提升審美能力。最后的教學環節就是進行教學評價,分析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情況,教學過程和方法,在賞析文章中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而其中隱性的教學目標就是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精心設計的導語、創設的情境、組織開展的語文活動,是一個完整的教學流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審美情趣,增強審美能力。《荷塘月色》的教學實例能給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中進行審美教育提供有益的啟示。
[作者通聯:江蘇揚州市廣陵區北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