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何秀 錢建仁
摘要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整本書閱讀是一項集閱讀、思考和鑒賞于一體的綜合活動,將核心素養培養滲透到整本書閱讀中,不僅可以解決語文閱讀功利化、碎片化的問題,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利于核心素養順利落地。本文從核心素養視角,就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審視和探究,對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審視探究核心素養
整本書閱讀是近幾年中小學語文教學領域關注的熱門話題,整本書閱讀具有拓展閱讀面、擴大閱讀量、培養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的作用。從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視角來看,整本書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應然性選擇。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基于核心素養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呢?
一、厘清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
關于整本書閱讀的目標,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是這樣界定的:擴展閱讀視野,培養閱讀習慣,多元解讀文本,掌握閱讀策略。整體來看,整本書閱讀培養目標既包括整合性素養(閱讀視野、閱讀習慣)培養,也包括情景化能力(文本解讀、閱讀策略)培養,它的目標范圍較廣。在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目標要想順利實現,需要教師厘清教學目標,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進行課堂建構。更需要任課教師在教育學、心理學觀照下,認真思考、妥善解決學生“讀什么”“教什么”這兩個問題,做好教學過程設計,以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效率,為核心素養順利落地創造良好的條件。如在高中語文小說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教材指定的書目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開展整本書閱讀,也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給學生推薦圖書,根據閱讀內容定位整本書閱讀的內涵、目標、特征。如巴金的名著《家》,高中語文教材設置了專門的“名著導讀”。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要求,讓學生閱讀《家》這本書,明確閱讀目標:1.閱讀視野。就章回體長篇小說的特點、小說的時代背景、小說中的經典故事、人物命運、思想主旨等進行全面建構。2.閱讀習慣。制定閱讀計劃,做閱讀筆記,堅持按計劃閱讀。3.文本解讀。理清人物關系,分析人物形象、思想主題,品味作品的語言魅力。4.閱讀策略。開出學習任務單,搜集資料,課堂探究,批注式閱讀,借助思維導圖分析人物命運走勢,局部與整體、精度與略讀、獨立閱讀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由篇到章,由章到本,逐步確認人物、分析情節。這樣在目標明確的基礎上開展整本書閱讀,有助于學生順利讀完整本書。
二、設計教學過程,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教什么”“如何教”,是事關學生核心素養養成和能力遷移的大事。如果將整本書閱讀看做是綜合性語言實踐的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四種能力,即檢視性閱讀能力、解釋性閱讀能力、創造性閱讀能力和評價性閱讀能力。這四種能力是不斷遞進、深化的關系,教師只有具備這幾種能力,才能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輔導好學生,與學生彼此依存、共同促進。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以課堂為活動陣地,做好教學過程設計和管理,通過平臺搭建、環境營造、活動開展讓學生參與到“你讀,我讀,大家讀”的活動中去。如關于《巴黎圣母院》整本書閱讀教學,要這樣進行教學設計:以教材為依據,借助導讀課、閱讀指導課多角度、立體式介紹《巴黎圣母院》這本書,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以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制定閱讀計劃,自己設定每天的閱讀量,抽出時間去閱讀,讓學生給自己施加壓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自信,要將閱讀方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分享、交流等方式消除畏懼心理,分享閱讀成果;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寫讀后感,做書評,開展各種評價性、展示性活動,促使學生通過深度對話實現有意義的建構,養成會讀書、讀懂書的本領??傊谡緯喿x教學過程設計中,需要兼顧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統整性,教學教學實踐過程要包括導讀課、探究課、展示課三種課型,要涵蓋引讀、思讀、評讀等環節。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促使整本書閱讀教學走向高效化。
三、運用多種方法,提升閱讀課教學質量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許多人都有持續閱讀的意愿和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許多學生都可以讀完整本書。但是,整本書閱讀既然納入語文教學中來,就應當屬于教學行為,學生的整本書閱讀就要脫離單純的自由閱讀的層面,更具專業性。要想讓學生的閱讀行為更具專業性,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就要改變學生隨意閱讀的觀念,糾正片面化閱讀、過程模式化閱讀等問題,增加教學的深度,以課堂為根本指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質量。如關于《老人與?!愤@本書,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前,教師要利用網絡充分搜集與作者、圖書有關的資料,通過篩選、組合,將這些資料編輯成圖文并茂的課件或導學案,以備課前或課堂教學使用。在課堂教學中,先展示課前整理的資料,讓學生對作品背景有所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以提問的形式進行引導教育,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老人與?!愤@本書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故事的主題是什么?作者是以什么方式來講述故事的?這本書雖然情節跌宕起伏,但是故事簡單,文字簡潔,為什么這個簡單的故事如此震撼人心?讓學生基于書籍概要閱讀,選出最精彩的片段,給出自己的判斷,并結合自己的理解,用一句話或者一段文字概述這本書的一個方面。然后,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時間,讓學生展開討論,再由教師結合學生的討論了解學生的閱讀效果。最后再根據學生情況指導學生如何通讀全書,如何通過故事情節思維圖等梳理情節。這樣可以讓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方法,改變機械化、片段化閱讀的習慣。
如在《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以《林黛玉進賈府》《劉姥姥二進大觀園》等單篇為例,講述古典小說的閱讀方法:搜集資料,適當了解節選片段的前后內容,了解節選部分所寫情節的來龍去脈;規定閱讀時限,布置階段性任務,讓學生開展基礎閱讀,梳理人物關系,通過言行舉止了解人物身份、地位和特點,寫故事梗概;分析文中重點描繪的人物形象,通過對話、行為和表情等,進行人物評析、情節鑒賞和回憶等,讓學生認識人物的多樣性、文學的魅力,形成感性認識;重點進行語言學習和鑒賞,欣賞文中出現的各種文體形式,鑒賞詩詞、名句,培養鑒賞能力;從情節、語言、人物等方面篩選主題,開展主題學習,讓學生基于閱讀體驗、語言技巧有效互動,充實閱讀經驗。這樣從基礎閱讀做起,將閱讀方法滲透到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中去,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增強任務驅動,增加整本書閱讀深度
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沉重的高考壓力。許多人雖然有閱讀的興趣,但是卻不愿意花費太多時間在閱讀上。即便是整本書閱讀被正式納入語文教學,許多學生對于整本書閱讀也是“沒興趣,沒信心,沒毅力”。但是,閱讀又是學生必備的語文素養和能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和提升,與整本書閱讀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信心和習慣,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能堅持下去,取得成果,體會到樂趣。教學情境、學習任務都具有激發興趣和發掘潛能的作用。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設置任務驅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為學生持續閱讀、有效閱讀注入動力。因此,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特點去創設情境,設置任務,以刺激學生的動機,讓學生愛上閱讀。那么,除去制定閱讀規劃,讓學生按計劃閱讀外,如何設置閱讀任務呢?以《高老頭》整本書閱讀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和閱讀目標制定更加詳細的任務,包括:1. 用問題性任務推進閱讀進程。由教師設計一些有深度的問題,如高老頭的悲劇、金錢的扭曲能力與他那畸形父愛的關系?作者將故事分成了幾條線?這幾條線緊密交織、環環相扣,看似繁瑣,其實主次分明,脈絡清晰,這樣有何用意?讓學生在充分閱讀之后思考并完成問題,促使學生在閱讀時能深入進去。2. 借助探究性任務掌握閱讀方法。在通讀過程中,可以根據閱讀目標布置一些探究性任務,如關注人物變化,分析人物命運走向,探究人物悲劇命運的原因,進行圈點批注等,進行閱讀方法指導,讓學生在探究中思考問題,提高閱讀能力。3. 用活動性任務評價、展示閱讀成果。在整本書閱讀中,要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繪制思維導圖,改編劇本,開展主題探究,并開展相關的展示和評價活動,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深化學生的認識。
綜上所述,學生語文素養核心培養離不開整本書閱讀的的滋養。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貫徹和落實整本書閱讀要求,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閱讀任務,并通過閱讀方法講授、閱讀評價等讓學生成為學習共同體,促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的切實進步。
[ 作者通聯:安徽樅陽縣會宮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