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總體要求
以城鄉社區為基本單元,以改善群眾身邊、房前屋后人居環境的實事小事為切入點,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以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為路徑,堅持黨建引領、群眾主體,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試點先行、穩步推進,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凝聚強大動力。
到今年年底,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試點的城鄉社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共同締造的長效機制初步建立,培養一批掌握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的骨干人才,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試點安排
每個縣(市、區)確定5—10個城鄉社區(農村自然灣、城市居民小區)作為試點,其中縣(市、區)委書記領辦1個樣板點。
主要任務
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在試點中探索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方法和機制。
找準群眾真實需求,積極搭建群眾議事平臺,把每個居民都納入一個或多個社會組織中,有序參與共謀協商,找到“最大公約數”,形成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
以群眾組織選擇的房前屋后環境改善、基礎設施配套等實事項目為載體,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增強群眾參與感并因此更加珍惜共建成果。
通過完善制度管理、開展志愿服務等方式,加強共建成果維護和管理。加強自治管理,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共管組織,認領共管區域和事項。
按照“服務誰、誰評價”的原則,發動群眾建立全過程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對項目建設和活動開展情況等進行評價和反饋,持續促進工作提升,讓群眾滿意。
引導群眾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規則,讓社區全體居民共同享有并維護社區公共環境、公共空間、公共設施,使共建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眾。
保障措施
一個試點一名縣級領導掛帥、一個部門包保、一個專班蹲點主抓、一套實施方案推進。
健全有形覆蓋與有效覆蓋相統一的基層黨組織體系,統籌政府、社會、企業、群眾多方力量,著力建設完整的社區環境體系、服務體系、治理體系。
以獎代補,激勵先進,支持市、縣兩級統籌各方資金用于“以獎代補”項目建設,形成各方資源匯聚、群眾充分參與的有效機制。
按照“能下盡下、應下盡下”原則,推動市、縣兩級將資源、服務、平臺下沉至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單位。
利用黨校、干部培訓基地等陣地,分層分類對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專班、社區工作者、志愿者、群眾代表等開展專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