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紅梅

省委政法委順大勢、謀大局,打基礎、利長遠,把“共同締造”活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機遇,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締造和諧美好環境和平安幸福生活,持續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制現代化。堅持科學規劃、統籌推進的改革策略,創新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制機制與“共同締造”深度融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最大限度維護人民群眾權益。省市縣建立了黨委平安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鄉鎮(街道)成立了政法辦(平安辦)、街道成立網格管理綜合服務中心,全省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組織領導體制。推動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全覆蓋,建立聯動聯調聯治聯創機制和“四位一體”平臺,使群眾反映問題、解決訴求“只跑一地,只進一門”。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健全基層事權匹配、分級負責、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完善“情指勤輿”矛盾糾紛處置體系。持續開展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全省排查矛盾糾紛化解率95%以上,全省進京、赴省集訪同比分別下降81.16%和8.34%,解決矛盾糾紛群眾滿意率同比上升2.92%。
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人民當家作主是美好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和基層社會治理的根本動力。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既指明了基層社會治理方式現代化的方向,也充分彰顯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本質。我們堅持黨的領導貫穿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的全過程,深入發動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切實增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和幸福感。認真總結武漢市建強物業黨組織,帶動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紅色物業”經驗在全國推廣;總結十堰市“萬名義警保平安”、鄂州市“巧巧工作室解民憂”、黃岡市“圍爐夜話”、隨州市“逢四說事”、谷城縣“紅袖標義務巡防隊”等經驗在全省推廣,推動民事民提、民議、民決、民評,與“五共”一體建設。
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布局現代化。社會安全與群眾切身利益關系最密切,是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根基。以爭創“長安杯”為載體,把打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作為三大任務進行布局,深化基層平安創建活動,著力解決影響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突出問題。堅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堅決捍衛政治安全。大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以法治釋民惑、暖人心、助民企、惠民生。堅持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深入開展整治養老詐騙、電信網絡詐騙、“找、堵、防”等十大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更安寧。今年以來,全省破獲涉老詐騙案1344起,破案數位居全國前列;上半年全省命案同比下降15.71%,99.3%的社區(村)實現無命案,命名了一大批基層平安單位,群眾安全感達98.89%,創歷史新高。
(作者系湖北省委政法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