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華初

近年來,湖北省住建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鄉生活垃圾治理、縣城品質提升、美麗村鎮建設等民生領域,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更加注重“大家的事一起商量辦”,實現決策共謀。共同締造,群眾參與是基礎。過去有些工作力度很大,但群眾“不買賬”,實際效果欠佳,辛苦沒有贏得群眾好評。只有把“要群眾做”變成“群眾要做”,把“要我做”變成“一起做”,才能增強群眾認同感、歸屬感。比如在加裝電梯、修建老年活動場所等適老化改造,二次供水、排水改造、管線規整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以及小區綠化、立面翻新等環境整治方面,就要積極搭建協商平臺,發動群眾共商共議、共同參與。
更加注重“發揮群眾主人翁作用”,實現發展共建。共同締造打破了政府單方面投入或主導建設的局限,在項目建設與基層治理之間開辟了新領域,在政府與社會、居民之間架起了“連心橋”,構建了一個開放兼容的推動體系,激活并引導各類資金和要素資源不斷聚集,從而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省住建廳在美麗鄉村建設中,通過引導群眾強化主人翁意識,變“袖手旁觀”為“擼起袖子”,取得了良好成效。
更加注重“引導群眾參與監督管理”,實現建設共管。通過發動群眾參與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全過程,激發大家維護建設成果的內生動力和自主意識,使群眾從“要我干”“我不干”變為“我要干”“搶著干”,最終形成共建共管治理新格局。比如武漢市武昌區武鐵小區選聘義務監督員全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嚴把質量關,定期召開老舊小區改造協調會,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推進有近2400戶居民、60多年歷史的小區改造順利進行。
更加注重“大家說好才是真的好”,實現效果共評。群眾既是“點單人”,又是“閱卷人”。通過積極探索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群眾評議,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工作的落腳點。比如省住建廳在開展全省“最美口袋公園”評選活動中,通過宣傳發動、資料申報、公眾投票、專家評審、結果公示等環節,評選出具有較強典型示范作用的“最美口袋公園”,并大力推進“口袋公園”共建共享,讓“口袋公園”真正成為人民群眾運動健身的“健康園”、娛樂休閑的“游樂園”、享受綠色發展成果的“幸福園”。
更加注重“打造群眾便利生活圈”,實現成果共享。用好共建成果、營造共同精神,是共同締造的靈魂和內生動力所在。及時總結推廣共同締造過程中形成的“小切口改革”“微創新”等經驗做法,建立完善長效制度機制,同時全面展示發動群眾參與“共同締造”的精彩瞬間,講好締造故事,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有利于增強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凝聚力向心力。比如省住建廳將有關成果和經驗固化為制度機制,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20余項制度,較好發揮了行業指導作用。武漢、荊州、十堰等地積極探索“免費安裝、有償使用”的“共享電梯”模式,有效解決懸空老人上下出行問題。
(作者系湖北省住建廳黨組成員、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