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美,張 超,李晨陽,劉蓮蓮
(山東農業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泰安 271018)
事故統計是運用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對大量的事故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綜合、分析,從而揭示事故發生的規律,為事故預防指明方向。統計圖表分析法是常用的事故統計分析方法,它利用圖表表示的形式,對過去的、現在的資料和數據進行統計,提供事故發生及發展的一般特點及規律,可供類比,為預測事故提供依據,可用于事故發展趨勢分析及中、短期預測。利用數理統計技術對道路交通事故原始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能夠發現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規律和空間分布規律。例如:車輛數據方面的分析對采取預防措施、加強安全管理和對機動車制造及保修質量的監督都有重要意義;通過對人員方面數據的分析可以找出人的主觀因素對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的影響;通過對道路環境方面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道路環境方面的缺陷,從而提出針對性極強的改進措施;對于死亡人員不同傷害部位的統計分析可用于車輛發生碰撞時乘員的狀態分析,為更好地做好被動安全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也可以為道路交通事故再現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道路交通系統是由很多因素組成的復雜動態系統,人、車、道路、環境各因素之間需要和諧統一才能保證道路交通的安全。任何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可能是單一某種因素造成的。因此綜合分析多種不同因素下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和規律的交叉分析方法十分重要,不同分類之間進行的交叉分析可以找出一個地區或者一個時間段內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同一分類中不同特征因素之間的交叉分析能夠發現各分類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這對發現交通事故的發生規律十分有用。
交通事故的發生前提是交通沖突,沖突點的存在是交通事故的隱患所在,交通行為者在參與交通過程中,每遇到一次交通沖突,他必須在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之間尋找均衡點,即交通行為者首先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其次,交通行為者必須身處動態交通系統中,對復雜的其他行進者的行進狀態進行感知判斷,在確定他能夠安全通過時,才會做出決策、動作。若其中某一個或者幾個環節發生失誤,則導致交通事故。
故而人是交通安全中的一個動因,是交通安全的主體。在此主要分析影響駕駛員方面的主要因素。
(1)事故車輛駕駛員年齡分析,見表1。
由表1可知,20~53歲之間是交通事故的高頻發生段,其中25~30歲最多。筆者分析的原因是25~30歲是購車的主要年齡段,擁有人生的第一輛車,但畢竟是新手,又年輕氣盛,出行容易發生事故。30歲之后隨著年齡的增大,駕駛技術逐漸嫻熟,經驗增多,懂得應對各種意外;再往后心態也趨于平和,追求安全,因此事故數量逐漸減少。20歲之前擁有車的駕駛員是少數,53歲之后大多數人出行會選擇公共交通方式,因此事故發生數量相對是少數。
(2)交通事故類型分析,見表2。

表1 事故駕駛員年齡數量統計

表2 交通事故類型統計
由表2可知:
①事故類型1、3、7、8發生率最高,共52 229起,占總事故的92.2%。其中A1-追尾、A7-未按規定讓行、A8這幾種發生率極高的事故類型,從事故描述可以看出這類事故可能引起摩擦,事故發生可能與駕駛員當時所處環境路況及駕駛員當時的情緒等有關。
②事故類型3-倒車、4-停車時未掛低速檔、未拉駐車制動,導致車輛滑行、5-開關車門、6-違反交通信號,這幾類更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這可能是由于駕駛經驗不足或駕駛員駕駛行為習慣有關。
(3)事故車輛駕駛員性別分析,見表3。

表3 事故車輛駕駛員性別分析
由表3可知:
①不論性別,依舊是事故類型1、3、7和8的事故發生率領先,占總數的92%左右。
②男性司機更易犯事故類型1-追尾、2-逆行的、3-倒車的等錯誤;女性司機更易犯事故類型4-停車不掛低速檔、6-違反交通信號等錯誤。同時統計發現,女性駕駛員的輕微交通事故率明顯高于男性,而重大、特大交通事故率明顯地低于男性駕駛員,這可能是由于男性駕駛員普遍存在有競爭性、冒險性、易怒性及喜歡各種刺激等特點,造成了男性駕駛員具有更高的事故率這一特征。
③每類事故男女所占比例基本相當,沒有太過明顯的差異,這也可以看出“馬路殺手-女司機”的觀點并不準確。
(3)事故車輛駕駛員交通事故責任分析
當事人交通事故責任信息見圖1。

圖1 當事人交通事故責任信息
由對駕駛員1的事故責任分析即可了解駕駛員2的責任情況,由此可以看出,事故發生來源于當時車輛其中一個車輛的錯誤駕駛的概率是最高的,甚至可以認為交通事故的發生幾乎全部是由一人的失誤導致的,兩個人同時失誤的可能性比較小。這警惕我們駕駛時,應該自己注意道路狀況,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并且要盡量避免疲勞駕駛。同時,要增強自身的道路交通規則意識,確保出行時能做到,安全你我他。
車輛是現代交通的主要運行工具,車輛技術性能的好壞是影響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見表4。
由表4可知,長安、五菱和大眾汽車三個品牌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數量很多,這是由于相關車型的價格低,可能對于事故預防的相關設施不完備;購買人群基數大,也因為價格低導致駕駛員不會過多在意擦碰,從而使這一價格區域的車輛事故數量居高不下。
道路的技術等級、設施條件等對交通安全有很大的影響,不同地點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不同,見表5。

表4 事故車輛品牌數量統計

表5 事故地點數量統計
由表5可知,花果園、小河和花溪是發生事故最多的三個地點。但其余地區也不應當掉以輕心,都應當加強相關管轄和整治力度,各自分析事故地點高發路段存在的問題,以進行改建或預防。
氣候條件對道路交通的影響,一般是指雨、雪、霧及陰天等不良天氣因素對行車安全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雨天路面潮濕、陰天能見度降低、下雪天路面打滑,這些都是導致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尤其在忽晴忽雨,路上半干半濕時,遇到突發情況一旦使用緊急制動,容易使車輛跑偏失穩,嚴重時還會發生翻車事故。
在發生的56 651起事故中,不良氣候條件下發生交通事故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占總數的60.4%,其中陰、雨占23.0%,37.4%。而晴天發生的事故數僅占3.7%,見表6。

表6 各種天氣條件下的事故情況
由表6可得交通事故絕大部分都是在不利天氣條件下發生的,雨雪天氣對事故發生有較大影響,晴天等良好天氣一般不會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駕駛人員在不利天氣下要注意安全,謹慎開車。
利用2015年貴陽市道路交通事故相關統計數據,采用統計圖表分析方法,對貴陽市交通事故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分析指出,事故地點、事故人員、事故車輛均與交通事故成因有關。
實踐證明,交通事故并不會隨著汽車數量的增長而成比例增長,交通事故是可預防的。利用數理統計技術對道路交通事故原始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能夠發現交通事故發生的時間規律和空間分布規律。認識交通事故的發生條件、掌握交通事故的發生規律就可找出防止交通事故發生的有效措施,從而在根本上消除交通事故發生的隱患,使交通事故的發生降低到最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