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連峰,劉一凡,劉繼鋒,王學剛,宋莉昕,江璟瑜
(1.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齊齊哈爾分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2.紅花爾基林業局,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8;3.賓縣萬人歡林場,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4.黑龍江省生態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蒙古櫟()屬殼斗科櫟屬植物,是國家二級保護珍貴樹種,也是我國東北地區主要次生林樹種。資料顯示,其果實含淀粉55.76%、單寧11.09%、蛋白質6.50%、脂肪2.40%、粗纖維17.00%,還含有18種氨基酸和豐富的礦物元素及糖類等。蒙古櫟在多世代自然選擇下,產生了豐富多樣的變異類型,有可用于糧油林建設的叢生大果類型、可用于城市園林綠化的紅葉類型和可用于柞蠶養殖的速生大葉類型,這些都是極具生產和開發價值的種質資源。2013年起,原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在黑龍江省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共收集蒙古櫟種源24個,優樹293株。2016年播種,2021年選擇6個優良種源進行了推廣栽培。
2013年,原黑龍江省森林與環境科學研究院承擔了公益性林業科研專項“東北鄉土木本糧油樹種良種選育及利用研究”,從立項之初就開始對黑龍江、內蒙古東部蒙古櫟天然分布區的種質資源進行了調查,收集保存優良種源。通過連續幾年的資源調查,共收集蒙古櫟優良種源24個,其中黑龍江種源21個,分別位于穆棱、雞西、寶清、七臺河、賓縣、五常、富錦、七臺河龍山、虎林、伊春大嶺、上甘嶺、湯旺河、訥河、嫩江、黑河、龍江、克山、慶安、方正;內蒙東部種源3個,分別位于烏魯布鐵、扎蘭屯、大楊樹。調查了當地蒙古櫟天然林分布、生長情況、林分類型、植被特點、地形地勢、結實狀況、伴生樹種、土壤類型等,每個種源地選擇優樹15~20株,并對優樹的樹高、胸徑、冠幅及周邊優勢樹的生長情況進行了測量。
2 幾個蒙古櫟優良種源種子特性及繁育情況
2013—2016年,于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種子成熟脫落后采種。選擇顆粒飽滿、有光澤、無蟲害的種子。每株采種600~1 000粒,采后立即對種粒大小、質量等基本性狀進行測量。6個主要種源種子的基本性狀見表1。

表1 不同種源蒙古櫟種子性狀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種源的蒙古櫟種子性狀差異較大,種粒最大的是雞西種源,百粒質量最大的是五常種源,慶安種源的蒙古櫟種子長寬比最小,相對較為圓潤。
從2020年起,連續3年在賓縣萬人歡林場建立良種繁育圃,開展了蒙古櫟播種育苗及大苗培育。2021年、2022年連續2年對蒙古櫟繁育圃苗木生長況進行了調查,繁育圃共計1.0 hm,產苗20.7萬株,其中:播種育苗0.33 hm,產苗18.5萬株;培育大苗0.68 hm,栽植2.4萬株,第1年成活2.29萬株,成活率95.4%,第2年保存2.2萬株,保存率91.7%。2022年調查顯示:繁育圃播種苗平均高61.9 cm,培育的大苗平均高93.1 cm。蒙古櫟苗生長情況見表2、表3。

表2 蒙古櫟播種苗生長情況

表3 蒙古櫟大苗生長情況
采用推廣示范技術培育的2年生壟播苗苗高61.9 cm,培育的2年生大苗苗高93.1 cm。按該技術繁育的蒙古櫟苗生長快,通過充足的水肥管理及抹芽定干等措施,2~3年即可出圃造林。移栽培育的蒙古櫟大苗成活率達91.7%,由于采用高密度播種技術,播種苗當年生長量略小,但第2年開始,生長速度明顯加快,示范效果良好。
2021年在賓縣萬人歡林場80林班1小班建立異地收集保存區6.31 hm。采用精細造林,株行距4.0 m×3.0 m。造林前修剪苗木根系,造林時扶正踩實,造林后及時進行撫育管理。收集保存優良種源6個,保存優樹5 120株,苗木為4年生實生苗,全部采用單株栽植。
2021年、2022年連續2年對蒙古櫟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區樹木生長況進行了調查,6個種源的苗木當年平均造林成活率98.5%,2年平均保存率93.7%。調查顯示,示范林平均樹高171.7 cm,平均胸徑1.73 cm,平均冠幅52.5 cm,生長狀況見表4。

表4 優良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區樹木生長情況
采用推廣示范的種質資源保存技術,有效地保護了當地的蒙古櫟野生資源,通過規范合理的撫育經營可為黑龍江省蒙古櫟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也可為今后蒙古櫟的基因儲備、資源利用提供科學示范和技術支撐。
近年來,蒙古櫟資源的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資源保護、良種推廣、經濟林栽培等的力度逐年加大,且蒙古櫟在城市園林建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大力推廣蒙古櫟種質資源保存及利用技術能夠加快蒙古櫟優質苗木的繁育速度,提高黑龍江省蒙古櫟育苗經營技術水平,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不增大投入的情況下獲取最大的綜合效益。同時,由于蒙古櫟在北方園林綠化中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推廣應用該項技術在培育優質園林綠化苗木、促進林木良種化進程及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該項目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