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龍,劉小娣
(1.天津三號線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天津 300392;2.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天津 300240)
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發生突發事件后,作為線路運營指揮中樞的調度指揮中心(OCC),很難只通過列車自動監控系統(ATS)或電視監視系統(CCTV)將設備故障原因或事件起因掌握全面,如何與現場人員及相關專業做好溝通顯得尤為重要,直接影響行車調度員對事件的影響、范圍及持續時間的判斷,進而影響行車調度員對后續應急處置措施及行車調整方式的選擇。因此如何提高各崗位人員之間的溝通效率,以實現最大限度提升人員應急處置能力和事件響應速度就非常重要。
當突發事件影響較大時,城市軌道交通線路無法維持正常運營秩序,行車調度員應通過行車調整手段,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維持正線列車繼續運營,非故障區域維持正常行車間隔[1]。行車組織降級調整可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事件發生初期,行車調度員通過故障信息收集、整理,做好故障影響的初步判斷,并憑此判斷完成故障區域及鄰近區域的行車組織調整工作;第二階段為故障排除階段,在相關專業進行排故時,行車調度員通過行車組織調整維持運營,即便無法保證按照運行圖計劃組織行車,仍要盡可能組織列車繼續小交路周轉、載客運營。
結合城市軌道交通日常運營及對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事故案例分析總結[2],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行車調度員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信息上傳下達不及時。除事件涉及相關專業外,信息在規定時限內進行上傳下達不及時、不規范。
(2)事件信息收集不準確。事件初期的故障現象需由多個專業進行上報,行車調度員需要向多方詢問故障信息并綜合判斷,容易導致信息收集效率低、不準確。
(3)初期應急處置不到位。存在調度指令下達草率,調令內容模糊或不到位的情況,易因追求效率造成應急作業不合規。
(4)初期行車調整不合理。行車調整沒有前瞻性和全局性,且核心目標把握不準。因故障導致列車積壓嚴重,無法拉勻間隔,忽略非故障區段行車組織。
行車調度員的應急處置依據主要為規章制度和應急預案[3],應急處置能力同時還需要結合行車調度員的工作經驗以及個人能力素質等方面綜合考慮。
(1)遵循規章制度。應急處置應嚴格遵循《行車組織規則》、線路細則等相關制度,必須做到每步處置合規合法。
(2)依據應急預案。應急預案能夠為各類突發事件如何處置提供高效、合理的處置辦法,包括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三大類。
(3)結合工作經驗。靈活運用規則做好應急指揮,需要調度員結合以往調度指揮經驗,不斷完善處置細節。
(4)積極調整心態。應通過總結以往事件經驗、提升業務能力素質,做到遇事不慌,思路清晰,下達調令條理清晰。
(1)信息傳遞規定內容
在城市軌道交通應急處置過程中,信息溝通傳遞的規定[3]如下:
①事發單位名稱,事件類別、事件級別;
②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
③事件發生的初步原因;
④事件簡要經過;
⑤事件影響(包含現場人員傷亡、疏散、撤離情況,設備損壞及財產損失情況,事件對運營生產、周邊環境的影響等內容);
⑥請求協調、支持的事項;
⑦報告人的崗位;
⑧其它需要上報的情況。
可以看出在應急處置初期,行車調度員需要第一時間與相關專業建立溝通,獲權需要收集的關鍵信息,進而根據現場反饋的信息完成判斷,結合預案及規定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包括行車方案的調整及搶險工作的組織等。
(2)應急處置過程實例分析
行車調度員在接報相關專業信息時,若獲取的信息無法幫助做出合理的應急處置辦法,應根據相應現場處置方案,繼續詢問相關專業人員及現場人員,進一步獲取有效信息。表1中列舉了三種常見的典型事件應急處置過程。

表1 幾種典型事件的應急處置
從計軸故障事件處置看出,在信息接報初期,其中有行車調度員通過ATS工作站或大屏的異常顯示判斷故障類型的步驟,也有需要行車調度員與車站及相關專業詢問獲取信息來判斷故障類型的步驟。信息均能夠通過與車站進行一次或兩次通話,直觀且快速的獲取(實際情況下也許只需要1 min),而這些信息能為行車調度員采取下一步應急措施提供依據。
以軌行區異物事件處置為例,因誘發出現軌行區異物的原因較為復雜,行車調度員在接報事件初期,需與多個專業進行信息溝通,確保各專業派人前往現場響應,并讓各專業提供處置意見。同時行車調度員也要與現場人員做好溝通,視異物出現的地點(站臺或區間),通過多渠道收集現場有效信息提供給各專業,以便專業做出有效判斷,行車調度員也能盡快制定行車調整方案。
從列車故障事件處置可以看出,在故障發生初期行車調度員不參與排故過程,司機需確認故障并進行排故,但行車調度員應對排故時間做好把控,在不干擾司機排故的前提下,行車調度員需要向司機了解現場信息及排故進度,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排故的,行車調度員依規可組織實施救援。
通過梳理以上三個預案的處置流程可以看出,雖然《預案》中明確規定了故障發生初期各專業上報內容,但在實際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行車調度員獲取的信息并非都是有效、可靠的,如行車設備故障種類繁雜、事發現場不具備觀察條件、現場人員業務素質均等都有可能影響現場人員的觀察判斷,進而影響信息上報內容的準確性或全面性,甚至造成初期處置延誤或處置不當。
(1)加強預案學習掌握,套用預案采取措施
學習并掌握好各項預案是行車調度員做好應急處置的基礎,需要行車調度員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強化掌握應急預案,并在突發事件中靈活運用。例如司機、車站或相關專業人員沒有按照應急預案要求給出有效信息,行車調度員應引導現場人員作出判斷,不應繼續拖延造成處置延誤[4]。又如區間發現異物,司機無法正面回答行車調度員是否可以通過,行車調度員應繼續追問“是否具備通過條件”,行車調度員不能臆測現場情況,更不能在信息不充足的情況下下達調度命令。
(2)加強現場信息溝通,提升故障搶修效率
行車調度員通過收集事件信息進行初步整理,做好信息的上傳下達,同時做出初步判斷,憑此作為依據完成初期行車調整及調度指揮工作,為下一階段應急措施的實施做好準備[5]。在此階段行車調度員應通過詢問車站、司機及相關專業獲取重要信息,信息內容應根據突發事件類別及實際情況而定,原則上可多問不可漏問、要細究不能臆測,必要時行車調度員可令現場人員作出判斷(該判斷應在對方崗位職責范圍內)。
(3)明確崗位職責分工,確保信息傳遞全覆蓋
按工作強項劃分調度員在突發事件處置時的工作職責,明確行車調度員之間的分工協作,誰指揮司機,誰負責排列進路,誰對接車站及各專業,要明確出來,定職定責,細化工作,既保證與司機、值班員、維保人員的溝通無誤,又避免同一項工作出現交叉負責的現象,進而影響后續行車指揮效率,同時還應派專人負責非故障區域的監控和行車組織。
(4)使用行車標準用語,提升信息傳遞高效
行車調度員在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使用標準用語是保證處置效率的根本。行車調度員除操作ATS系統外,沒有其他帶有技術性的操作,幾乎完全是通過“對話”完成調度指揮工作,那么下達調令過程中語句標準、思路清晰、簡潔高效就是行車調度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在城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行車調度員應有全局觀,不能只關注突發事件及設備故障本身,而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和影響,不能只側重故障點的處置,而忽視非故障區段的組織。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應根據獲取信息做好故障區段降級運營準備,根據應急預案通知相關專業配合搶修工作,及時整備備用車以供行車調整需要,做好受影響區段行車間隔把控,若故障發生在終點站折返區域,應靈活運用終點站多種折返方式組織故障區域列車完成折返。同時在應急處理過程中要不間斷的監控列車運行,根據運行圖計劃把控全局,保持相對均衡、合理的行車間隔,最大限度將故障對運營的影響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