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煒
晉惠帝因“何不食肉糜”而貽笑千古,這是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近人間煙火、不明黎民疾苦,換言之,就是不接地氣。面對社會,面對大眾,不明問題源自何處,不明問題前因后果,不明問題具體情況,單純依靠個人臆想,憑空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會成為一個笑話。
限于行業、領域等,人大代表日常接觸的人、發現的問題、遇到的事務非常有限。好比做老師的,并不能知曉地鐵運營的各項麻煩;做企業的,也無法感受公共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存在的諸多困難。民眾、社會積淀了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小一點的問題,可能是小區內公共充電樁數量不夠;大一點的問題,就可能是老舊社區的下水管道、電網等改造,以及電梯增設等。還有的問題是代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極難想象、很難碰到的。
人大代表聯系社區就是一個讓代表接地氣,面對面認識問題、理解問題,再靜下來深入剖析問題,最后反映問題、爭取解決問題的良好機制。
最近一次參加聯系社區活動,我才知道,疫情對正在建造的中學會有如此大的影響,不僅拖延了工程進度,還影響到計劃中的招生、開學工作。我也才知道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一個不謹慎,就會造成慘重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我還知道,保留村出租房中最大的安全隱患是很多人早已遺忘的液化氣鋼瓶……各種問題,林林總總。但是,有問題并不可怕,要發現問題,努力解決問題。所以,走進社區是人大代表接地氣、找問題的好辦法,是我們履職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