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昭 張靜 青木 丁雅桅 李曉驍 陳康 柳玉鵬
(上接第一版)技術更先進的行業,如電動汽車和數字經濟。與此同時,中國龐大的消費階層仍處于崛起階段,有充足的消費潛力。此外,中國擁有許多宏觀調控工具,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世界應對中國經濟的未來保持樂觀。
中國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 “基本盤”
中國經濟恢復向好,也得益于進出口持續增長。根據海關總署24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9%,出口增長13.8%,進口增長5.2%,貿易順差4.23萬億元。
高凌云說,在動蕩的國際環境中,穩定的中國經濟為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撐,這也有利于中國的出口貿易。此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推出后,中國與區域內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往來更加密切。這些都有利于中國經濟增長企穩回升。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稱,世界從剛閉幕的中共二十大的報告中感受到了信心,尤其是中國表示將繼續推動改革開放,而且開放的大門只會“越來越大”,這顯示中國繼續融入國際社會的意愿和姿態,因業匕中國的發展前景仍令人充滿樂觀。
西班牙金融網站Fundspeople稱,中國經濟增長恢復向好,無論是對新興市場還是發達經濟體來說,中國已經做好準備再次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
《歐洲時報》稱,中共二十大報告對推進對外開放的一些新表述、新要求,值得外界關注。二十大報告提出“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這是“制度型開放“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報告還提及'“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這在黨代會報告中也是首次。報道稱,近十年來,中國GDP年均增長6.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高于30%,超過七國集團(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中國經濟政策的走向牽動世界。因此,當經濟全球化走到關鍵的十字路口,當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經歷巨大變革,14億多中國人堅定不移的開放選擇,構成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基本盤”。可以預見,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將給世界帶來廣闊市場和機遇,更將起到多元化、穩定性的示范作用。▲
環球時報202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