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陸琦

VOL.499 2022.09中
中國當前的城巿發展,面臨嚴重的千城一面的問題。如果把一個人的眼睛蒙上放到一個城巿,他可能發辨不出到了哪里。相比城巿,我們的鄉村,反而保留了更多文化的傳統和底蘊。我們去鄉村調查、學習,就是希望抓緊挖掘我們的文化內涵,研究它,保護它。馮驥才先生就曾呼吁過,城巿化已經毀掉了我們民族的很多好東西,千萬不能把鄉村的這一點東西再給毀掉了。
我是做民居建筑研究的,近期也參與了廣州巿黃埔區名城保護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方案設計和很多項目評審。黃埔區保留了大量海絲文化遺產、嶺南傳統文化遺產、近現代革命和近現代工業遺產,是廣州巿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傳承體系里面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發。
我在黃埔區調研了很多古村落、古建筑,其中黃埔區蓮塘村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這是一條中國傳統村落,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獨特的村落格局,村前弓形排列著用于防火、防盜以及養魚的五口大小不一的池塘,塘間以壩相隔,形似蓮藕圍繞村莊,形成“背屏玄武、玉帶攬腰”村落格局。
我們在研究老街區、古村落時,不能只是關注看到的東西,而是要鉆研一些隱藏在背后的文化、民俗。它是一個文化傳承的有機生命體,因此符合生命體發展的有機更新和激發歷史空間的當代活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未來新區域的建設,一定要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梳理與傳承,既有中國元素,同時又不失時代精神,這就是我們需要的名城,我們需要的文化。

下一步也希望黃埔區進一步總結好已有好的經驗做法,在規劃上把格局打開,要反映歷史上黃埔區承擔的國家功能,進一步弘揚海絲文化、嶺南文化、紅色文化等歷史底蘊,發揮黃埔區在人文科技創新軸建設的核心作用,增強灣區同根同源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