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張玉榮 通訊員 陳蔓霆
從2012年末的20萬到2022年9月底的68.32萬,江門市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式”發展,這是當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斷縱深發展的結果。
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的江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在交通建設等硬聯通不斷提速同時,營商環境、政務服務等軟聯通持續優化。
“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入選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全國率先實現商事登記政銀渠道“31省通辦”、跨境離岸智能辦;成功創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獲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推薦城市;食品安全、藥品安全、質量工作和知識產權保護均位居全省考核第一梯隊,實現A級“大滿貫”;舉辦全國首個地級市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大賽,推動全國首宗超5億元地理標志質押融資項目落地簽約……這些亮眼成績,都是江門市運用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不斷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加強監管的“加法”以及優化服務的“乘法”的集中體現。
2021年4月,田先生在湖南長沙領取了江門市第一張“跨省智能辦”營業執照后,頗感高效便利,他表示:“隨時都可在江門投資,真是太方便了。江門跨省通辦服務切實方便了辦事群眾、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如今,在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港澳臺除外),投資者均可自助辦理“即批即領”江門的營業執照。
窺一斑而知全豹。這是一直以來江門商事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的一個生動注腳;也是江門對標最優最好,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小康》記者了解到,江門在全省首推微信智能辦照,企業群眾辦照最快只需5分鐘;在全國率先上線商事登記“智能灣區通”,港澳投資者足不出港澳即可跨境辦理江門營業執照;全國首發銀行STM智慧柜員機智能辦照,率先推出商事登記政銀渠道“31省通辦”,全國1.4萬個建設銀行網點約5萬臺智慧柜員機均可辦理江門營業執照。
在江門,開辦企業可以實現“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天辦結、零成本”,2021年度企業開辦平均時間0.53天,全省排名第2。在全省率先推行3輪食品藥品許可承諾制改革,全國率先實現食品經營許可智能審批,其中適用承諾制事項實現智能秒批。深化“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辦理時間壓減65.16%、申請材料壓減21.24%。深化“一照通行”改革,2022年底前將累計上線25項涉企經營許可改革事項。實施經營乙類非處方藥“便利店+藥店”跨界融合改革。截至2022年9月底,市場主體總量達68.32萬戶,較2012年末20萬戶翻了三倍有余,主體總量躍升至全省第6。

工作人員介紹開辦企業“一天辦結”服務。
近年來,江門全面落實質量強國、強省、強市戰略部署,通過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扎實推動“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使質量監管環境、質量基礎設施、質量發展狀況、質量文化氛圍持續優化。
江門在全國率先啟動首批企業質量提升創新中心申報,深入開展“一縣一產品(行業)”質量提升行動,選取電動自行車、人造板產品開展質量共性技術研究和攻關。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129項標準通過技術初審,數量創歷史新高,3個企業標準獲得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
此外,江門的“雙隨機、一公開”標準化體系項目成為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發布地方標準14項。江門還牽頭推進農貿市場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提前全面完成270家農貿市場和11家圩日市場升級改造任務,是全省最早完成改造任務的地市,群眾滿意率達96%。學校食堂“邑食安”陽光餐飲平臺進駐率和“互聯網+明廚亮灶”升級改造率均達100%。江門也在全省率先上線功能齊全、全國領先的特種設備智慧管理系統,實現全周期線上線下“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全市公眾聚集場所特種設備100%賦“碼”,中高風險、大型游樂設備設施及公共集聚場所特種設備100%納入智慧管理,首創“10秒可視化應急救援”和“三重簽到”“三重評價”,設備飄紅率穩定在1.5%以下。
知識產權保護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依托,也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據介紹,江門正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圍繞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布局高價值專利組合,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加快建設國家級知識產權快保護機構,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江門全市發明專利擁有量5586件,同比增長14.09%;其中發明專利授權804件,同比增長27.82%。搭建銀企融資合作對接平臺,在重點園區開展3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入園惠企”活動,上半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登記額超18億元,同比增長214%。創新采用市縣共建的模式申請設立中國江門開平(水暖五金)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建設江門市知識產權協同運營中心,全省首創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無縫銜接機制。開設知識產權侵權海外責任險,成功推動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落地。
江門還積極為企業紓困解難,出臺20條措施穩定市場主體健康發展,開展暖企紓困行動,為企業破解經營發展難題301個;在全省率先推行“僑都質量貸”,將企業質量品牌榮譽轉化為融資增信,全市9家銀行對獲得市18類質量品牌榮譽的2672家企業(個人)給予累計超過1330億元融資授信額度以及440億元的發放貸款余額,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組織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全面清理取消不合格收費項目,清退不合理電價收費27.2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