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 張玉榮
“受益于東西部協作,我們縣大為改觀,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村容村貌越來越好,村民就近就業,經濟水平提高了,幸福感也提升了。”碧桂園臺江縣臺盤鄉空寨村“老村長”楊雄向《小康》記者感嘆道。臺江縣,隸屬于貴州省黔東南州,有14.5萬人口,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個少數民族,其中苗族同胞占臺江縣總人口的97%,有“天下苗族第一縣”之稱。
臺江是中組部定點幫扶縣,在脫貧攻堅戰中,中組部駐臺江扶貧工作組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按照部機關定點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要求,統籌三級組織部門和各方幫扶力量,突出黨建引領、激發內生動力,在實踐中探索了“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抓黨建促脫貧十攻略”和“十戶一體”抱團發展模式,推動黨建與扶貧深度融合,為臺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勁動力。
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便是其中一股幫扶力量。2021年6月始,碧桂園集團參與助力貴州黔東南州臺江縣、雷山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探索以黨建為引領,助力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搭配實施N類不同檔次產業模塊項目的“1+5+N”幫扶模式。目前,已通過開展基層干部黨建培訓、鄉村治理、成立鄉村黨員服務隊,以及聯合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共建臺江鱘魚三產融合示范園、探索有效的聯農帶農機制,免費發放魚苗助力臺江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發展文旅產業等舉措,助力鄉村振興取得明顯成效。
山頂是芬芳沁人的標準化生態茶園,山腰是翻滾的稻浪、肥美的魚兒,山下是鱗次櫛比的食用菌大棚。干凈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到寨,家家戶戶門前干凈整潔,不少村民門前栽植著綠植鮮花……一幅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圖景引人入勝。
這個黔東南苗族村落,是昔日的“窮山坳”,如今一場“積分制”掀起了鄉村治理新風尚,讓這里舊貌換新顏。這里是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結對幫扶的貴州省雷山縣南猛村。作為州級特色田園鄉村暨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村,近年來,南猛村在各方支持下,逐漸構筑形成了中直定點幫扶、東西協作幫扶、社會力量幫扶通力合作的大幫扶格局。
“中直單位的幫扶主要是政策資源上的幫扶和傾斜,東西協作的幫扶多是一些先進經驗上的幫扶和支持,社會力量的幫扶更多傾向于資金上的支持。像碧桂園這樣社會幫扶力量的代表在我們村幫扶非常扎實,真金白銀投入,取得了不錯的成效。”雷山縣朗德鎮南猛村第一書記蔡孟陽對《小康》記者說。

2022年6月,貴州鱘魚三產融合培訓班開班。
據悉,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在兩縣和定點幫扶單位指導下,探索企業參與鄉村治理工作,在臺盤鄉紅光村、朗德鎮南猛村等11個村建設鄉風文明積分超市,共同制定積分制度,共同開展新時代新鄉賢等先進評選,頒發積分存折、積分兌換活動,活化了鄉規民約,在原有基礎上倡導新風尚,移風易俗,以德治促進鄉村自治,讓鄉村社會更加穩定有序,助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去年10月,南猛村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特殊貢獻設定6類28項積分內容,通過將鄉村振興大目標細化分類、賦值量化、打分考核,以“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激發群眾參與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蔡孟陽介紹,碧桂園集團黔東南鄉村振興項目部積極參與南猛村的鄉村治理工作,不僅為積分兌換勵志超市提供了兌換物資,還參與了積分制獎勵操作辦法的制定,持續激發帶動鄉村治理的活力。
碧桂園集團黔東南鄉村振興項目部負責人盛長城對《小康》記者說,今年初他們開始嘗試與南猛村共同開展鄉村治理合作項目,從鄉村自治作為基礎切入點,希望可以通過積分制度的推行,激發村民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的活力。在盛長城看來,“積分制”的執行,讓南猛村村容村貌及鄉村風尚變化顯著?!暗梅e分換獎品,與其說大家看中了‘積分超市’里的物品,不如說看中的是自身在參與鄉村自治工作中為村里出力的成就感?!?/p>
“自從村里推進‘積分制’管理以來,大家做事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都提高了許多。在村里干活,既得錢又得積分,還可以用積分去超市兌換東西,現在村里的建設越來越完善,風氣也越來越好了!”蔡孟陽說。在今年開展的第一次積分制獎勵兌換大會上,村民李智鵬一家就被評為全村“積分先進家庭光榮稱號”,還用120分的積分兌換了一個電磁爐。
邰彥武是臺江縣萃文街道南省村黨支部書記。他曾外出打工,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他決定回到家鄉,用自己在外面學到的技術和經驗,帶領家鄉實現鄉村振興。如何讓村集體富起來,“一條魚”讓邰彥武“鱘”到致富新路。
鱘魚是冷水魚,對水質要求高。臺江水質好,氣溫不高,適合養鱘魚。立足臺江縣現有資源,碧桂園集團引入鱘魚產業資源,打造碧桂園臺江縣鱘魚三產融合養殖示范園項目,充分利用臺江縣山好水好的基礎,養“一條好魚”,構建鱘魚完整產業鏈條,發展以鱘魚養殖為基礎,構建生產、加工、觀光、科普、營銷五位一體產業格局,實現聯農帶農、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一期已經完成了養殖區的主體建設,下一步開始啟動養殖。6月,第一期聯農帶農培訓班舉辦成功,臺江縣17名學員完成技能培訓,后續將在鱘魚三產產業鏈條關鍵環節就業及創業。
“他們請來專家給我們培訓,帶我們去云南養殖基地參觀學習鱘魚養殖、品嘗魚子醬,還帶我們到碧桂園總部,詳細了解鱘魚三產融合示范園的規劃發展模式,實地調研黔與千鱘餐廳,了解鱘魚預制菜產品?!睏钚蹖Α缎】怠酚浾哒f,鱘魚產業園的建設給村里人帶來了就近的工作機會,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
據悉,臺江縣鱘魚三產融合產業園以鱘魚養殖加工為主線業務,項目涵蓋了幼苗繁殖、親魚養殖、魚子醬加工、康養旅游、科普觀光等多個板塊,具有極強的“建鏈補鏈強鏈”作用,對臺江縣現代農業發展特別是漁產業發展起到引領帶動作用。
為了讓消費者品嘗到風味鮮美且營養價值高的鱘魚肉,盛長城告訴《小康》記者,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旗下社會企業除了開發出千鱘魚子醬之外,還將肉質細膩的鱘魚肉加工成鱘魚水餃、烤鱘魚、鱘魚片、鱘魚酸菜魚等預制菜品,提升產品附加值。
為助力臺江生態魚產業發展,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合向臺江捐贈稻漁綜合種養鯉魚苗26000余斤、水庫生態養殖鳙魚6萬余斤,助力臺江縣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和生態水庫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共生可持續發展,稻花魚已于5月開始陸續上市,10月為豐收季,持續為農戶帶來經濟收益。

貴州臺江黨員志愿者為老人修建廁所。
人才振興是引領鄉村振興實施的核心靈魂,鄉村振興,人才為先,實現鄉村振興必須依靠人才。多年來,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聚焦“人才”振興、產業扶貧為鄉村引“活水”。在粵黔協作過程中,立足教培結合,助推人才振興。
幫助培育鄉村產業發展人才。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合清華大學開展“清華碧桂園鄉村產業振興領頭雁培養計劃”,面向碧桂園和清華大學結對幫扶縣區鄉村振興干部、返鄉創業青年、農村合作社負責人等群體進行培訓。目前第二期聚焦碳匯交易、電商直播、文旅產業等內容的培訓課程已全部完成,兩縣共計80名學員參加培訓。
匹配優質教育資源。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在雷山思源實驗學校、臺江縣城關一小分別投入20萬元捐建“快樂的琴鍵”鋼琴教室,聯合郎朗藝術基金會開展音樂教學公益活動,提升兩縣音樂教學水平,培養音樂人才。助力兩縣學子獲得更系統、科學的音樂教學,助力人才振興,目前鋼琴教室已投入使用。9月上旬,由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捐建的“國強基金會-杜鋒籃球場”在臺江縣、雷山縣建成并投入使用?;@球場的建設,不僅充實了鄉村學校“以體育人”的理念,還為孩子們體質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更為促進鄉村體育教育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開展鄉村教師培訓工作。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聯合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展鄉村教育振興校長成長培訓計劃,目前已完成兩期課程培訓,兩縣共計80名小學校長參加培訓,此次培訓通過緊抓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突出問題,聚焦教育熱點話題,根植鄉村教育情懷,更新教育理念,學習管理方法,激發教育模式創新。

稻花魚喜獲豐收,臺江縣排羊鄉富強村村民正在田間捕撈。
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還聯動清華大學共同舉辦碧桂園結對幫扶縣基層黨支部書記“同上云黨課”活動。駐村第一書記及村支書、碧桂園幫扶人員、黨員等累計2000人次線上線下參加黨史學習教育。2021年12月,組織臺江縣31名駐村第一書記及村支書等領導干部赴廣東參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2022年已開展四期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雷山縣共150名黨員干部前往廣東培訓,提升基層干部鄉村治理能力。
結合集團主業和產業發展需要,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以就地就近就業創業為目標,開展適合農民工的技能和新職業新業態培訓;同時聚焦鄉村致富帶頭人,深化“領頭雁”課程開發,加強本土人才隊伍建設;組織校長培訓班的優秀學員參加“好校長成長營”線下培訓班,與優秀中小學教師面對面經驗交流。
在貴州臺江空寨山中的苗族小村落,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94歲的王婆婆獨居在這里。老人家里沒有廁所,平時都是去借用鄰居家屋外簡易的老廁所,離家有近20米,小路坑坑洼洼并不好走。
“王婆婆,我們幫你修個廁所,讓你以后上廁所方便一點好嗎?您老了,還是有個廁所方便一點。”楊雄帶著鄉村黨員服務隊來看望王婆婆,又帶著一群人過來幫老人家挖化糞池、搭建廁所。當隊員們得知:一輩子習慣了干凈、習慣了做飯的老人其實很多年前就還想擁有一個整潔廚房,他們計劃用最快速度把王婆婆的廁所、廚房修建好。那一晚,他們奮戰到凌晨2點。
15個工人、8個志愿者兄弟,在黨支部的引領、黨員的帶動下匯聚成強大愛心暖流。他們以工匠精神精細推敲施工的每一個細節,確保“完美交付”。耗時八天,終于成功給這個獨居老人圓夢。
在鄉黨委指導和碧桂園鄉村振興駐臺江項目部支持下,空寨成立鄉村黨員服務隊,把村里的黨員,特別是年輕黨員組織起來。前面出現走訪獨居老人、進場施工建廁所的場景,正是碧桂園鄉村振興駐臺江項目部、騰越建筑臺江鱘魚三產融合產業示范園工地聯合黨支部、臺江空寨鄉村黨員服務隊第一次黨建聯建的活動。
記者獲悉,臺江、雷山兩縣目前已聯動南猛村、崗黨略村等駐村工作組共成立7支鄉村黨員服務隊,發揮鄉村黨員先進性,激活鄉村黨建紅細胞,為百姓解決急難愁盼的事情,從小處著眼,為人民服務,開展包括為獨居老人修建衛生間、廚房以及為缺乏勞動力戶搶收稻谷等志愿服務。
碧桂園、國強公益基金會還在臺江、雷山兩縣設立3名“老村長”公益崗位,選拔鄉村德高望重,熱心鄉村振興事業人士,有效對接村企;協助碧桂園鄉村振興項目的落地實施,針對脫貧不穩定戶落實“一戶一策”幫扶;聯動兩縣鄉村振興局、鄉村黨支部,篩選脫貧不穩定戶;并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目前兩縣已完成58戶脫貧不穩定戶在教育、產業等方面的相關幫扶與監測工作,共覆蓋253人。
此外,2022年碧桂園面向全國計劃重點幫扶的脫貧不穩定戶375戶、1140人,其中覆蓋貴州兩縣58戶共253人,延續產業、就業等專項幫扶措施,將“一縣一案”、“一戶一策”精準落地,確保無返貧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