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小康網 方怡暉
廣東省,是全國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帶,尤其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果令人矚目。在廣東,每一個城市都不是獨行者,縱橫交錯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遍布廣東大地上,暢達的交通推動廣東在高質量發展的浪潮中揚帆遠航。
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市市通高鐵,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一……廣東交通運輸發展成效高,推動廣東朝著建設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的目標全速前進。
踏入“十四五”規劃的新時代,廣東編制《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與此同時廣東成立加快建設交通強省領導小組,全面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林飛鳴表示,廣東把宏偉藍圖變成“施工圖”,逐一列出“計劃表”,把各項工作落細落實落到位。
廣東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橫琴和前海兩個合作區、“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廣州“四個出新出彩”等重大戰略為契機,深入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廣東試點任務,全面啟動實施交通強省“十大工程”。廣東一方面堅持“四個把握好”,加快推進交通強省建設。把握好“先行官”定位,在能力上適度超前,在科技創新上先行引領,在制度創新上先行探索;把握好綜合交通的方向,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綜合布局,平衡好各種運輸方式,統籌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把握好效益評估的標準,算好政治賬、經濟賬、生態賬,優化交通方式、路網密度、規模標準和建設時序;把握好安全發展的底線,加強交通運輸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加強交通運輸應急能力建設。另一方面,廣東堅持“三個轉變”,推進交通運輸實現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讓支撐經濟循環的“骨骼”更強壯、“血脈”更暢通。
在交通強省藍圖中,廣東全面加快建設高質量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布局,并構建便捷順暢的城市群交通網。與此同時,廣東提高基礎交通網品質,推進“四好農村路”、通用機場等規劃建設。另外,加快建設廣州、深圳國際交通樞紐和珠海、汕頭、湛江國家級交通樞紐,提升綜合交通樞紐能級。

廣東多項令人矚目的大型交通工程相繼開工并進展順利。圖為9月21日開通的湛江機場高速一期。
目前,廣東重大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深中通道完成20個管節沉放、海底沉管隧道長度3052米(占比61%),廣湛、汕汕高鐵大直徑穿海隧道順利推進,廣東自主投資建設管理的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珠肇高鐵江機段全線開工建設,廣清南北延等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加快推進。另外,廣東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加快完善。據了解,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1900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23%,有效發揮了交通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全年續建高速公路項目50項約1911公里,建成韶新、廣佛肇三期、羅信二期、陽茂改擴建等14項約600公里,其中廣連一期三鳳里立交以北段193公里提前建成,全省通車里程達1.1萬公里,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普通國省道新改建和路面改造以及濱海旅游公路建成超1600公里。
隨著贛深高鐵建成通車,廣東實現“市市通高鐵”。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09公里,全省城市軌道運營里程達1137.5公里,居全國首位。在航運方面,廣東44個水運工程續建項目進展順利,廣州港南沙港區近洋碼頭、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完工,湛江港成為華南第一個成功滿載靠泊40萬噸級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
在建設基礎交通網方面,廣東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18.3萬公里,基本形成以縣為中心、鄉鎮為節點、建制村為網點,遍布農村、連接城鄉的農村公路交通網絡。同時,將科技融入交通建設,嚴格規范公路質量監督管理,實施數字化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提升農村公路橋梁安全保障水平,提出了“四好農村路+”融合發展,讓交通服務鄉村振興。目前,四會、梅縣、南雄等入選交通運輸部第二批城鄉交通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城市;從化、高州獲全國第二批農村物流服務品牌。
龐大的交通路網需要智慧化管理服務,智慧管服為廣東交通也帶來了發展動力。廣東重點開展“1331”工程,在全國率先開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科技創新“同步規劃、同步審查、同步推進、同步監管、同步驗收”機制。重點推進樂廣、深圳外環高速等智慧公路試點建設,打造廣州港、深圳港等智慧港口。
目前,廣東全省4444公里內河等級航道和391公里沿海航道建成電子航道圖,北江智慧船閘實現智能聯合調度和遠程集中控制?!案壑榘拇髽蛑悄芑\維技術集成應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取得階段性成果。交通工程項目檔案及電子檔案工作持續保持行業領先。在一系列有效措施下,廣東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機場旅客吞吐量穩居全國第一。
此外,廣東建立以智能化通關為支撐的國際貿易服務體系,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000萬標箱,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白云機場年旅客吞吐量4026萬人次,實現單一機場吞吐量連續兩年全國第一。
廣東全面推進交通工具的換代和升級,一方面大力推廣新能源運輸車輛應用,全省交通運輸行業累計推廣應用新能源營運車輛13.2萬輛,全省城市公交電動化率98%。與此同時全力推動船舶清潔能源動力改造并出臺清潔能源動力船舶優先過閘政策。LNG改造船舶128艘,新建LNG單一燃料動力船舶首批船交付使用,投入運營純電動客船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加快內河LNG加注碼頭布局建設和高速公路服務區充換電配套設施改造。通過示范項目標桿效應帶動全省公路建設全面實現綠色建造,研發上線省公路交通流能耗與排放監測系統,促進交通運輸行業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