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莉安?泰特

新加坡《海峽時報》10月23日文章,原題:紙張在數字世界的頑強存在上周,與約1900萬美國人一樣,我參加了一個令人不快的現代儀式式:在延長的申報截止日期前繳稅。這是一項全國性的年度任務,它凸顯了我們很少明說但事關緊要的問題:我們到底多么信任數字服務?我們究竟在多天程度上渴望接觸紙墨?在這方面,美國報稅巨頭H&R Block近來的經歷引人注目。過去70年來,該公司幫助美國人報稅和繳稅,由專業顧問在門店與客戶面談。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夫?瓊斯說:“稅務業務向來是紙面業務。”該公司推出數字替代服務,但有趣的是,大部分客戶仍選擇來到辦公室并“坐下來面對稅收專業人士”。
實際上,這種面對面互動偏好是如此明顯,以至于在疫情期間的最初幾個月里,盡管該公司關閉一些辦公室,但客戶仍絡繹不絕,希望與真人顧問面談。他們在那些仍然營業的辦公室排起長隊,這令瓊斯感到震驚,他本以為疫情將把大部分人推到網上。他負責拓展一系列數字工具的使用,包括視頻聊天功能以及使客戶利用手機掃描儀上傳文檔的設備。他表示,盡管在線申報等創新得到迅速應用,值視頻會議的利用率非常低。如今,他正在線培訓稅務專業人員,以使該公司能縮小實體辦公室的規模,但眾多的顧客仍希望面談。
這是為什么呢?在瓊斯看來,原因之一是納稅人有全部紙質資料,將它們當面交給專業人士更容易。其次,鑒于繳稅很重要,人們希望親眼看到整個過程。考慮到計算機會遭黑客入侵,這并非完全不合情理。情緒可能也是關鍵因素。大約20年前,技術人類學家吉納維芙?貝爾曾與芯片制造商英特爾的工程師們爭論,后者認為紙張很快會消失。對工程師來說,紙張似乎是對空間和金錢的“非理性”浪費。但貝爾堅持認為,紙張是“人類學家所說的持久且難被摒棄的人造物”,一種能強烈喚醒人們情感的客體。紙張讓人感覺熟悉,它具有感官功能,可喚醒人們的觸覺和嗅覺。紙張還傳送一種持久和掌控感,一張紙可被迅速瀏覽。
過去20年的事實表明貝爾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本世紀對印刷版報紙的需求驟降,但印刷版報紙仍'在發行,一些讀者偏愛紙張的“褶皺”。有聲讀物熱銷,但紙質書仍有銷路,顯然并未像曾預測的那樣被電子書取代。面對電子郵件,寫信現象逐漸減少。但在2021年底,賀卡公司報告稱圣誕賀卡銷量上升。2019年,美國文具零售商Paper Source的賀卡銷量上升14%,因為千禧一代擁抱它們。類似現象也發生在許多專業服務領域,遠程醫療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但面對面診療并未消失。因此,借用瓊斯的話說,我們的世界是個“多渠道”的世界,以不可預測的方式,將數字與現實元素混合在一起。
如果你想慶祝人類有別于機器人之處,這會令人倍感榮耀。▲(作者吉莉安?泰特,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22-10-25